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744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气象知识》2010,(3):F0002-F0002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度,东经96.7度)发生7.1级地震.此后余震不断。截至4月19日晚20时,玉树地震遇难人员已达到2039人,失踪195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  相似文献   
82.
2007年10-12月,江西省出现大雾的日数(全省每日15站以上的大雾)共有3 d(表1),与常年相比明显偏少.其中11月20日为江西人秋以来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雾天气过程,全省共44个县(市)出现大雾,其中27个县(市)能见度小于500 m,万载、上饶、德兴等6县(市)能见度不足100 m.  相似文献   
83.
难得一见的壮丽天象 今年是国际天文年,恰逢7月22日上午在我国发生一次罕见的日全食。这是1991年到2132年之间发生的日全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持续目睹“黑太阳”可长达6分多钟!  相似文献   
84.
今年5月21日上午将发生日环食,在我国广东和福建等地可目睹到。如果错失这次良机,就要等到2020年6月21日在我国才能再次看到。这次日环食,最大食分为0.9439。环食带从我国北部湾开始,经过我国东南部、东海、日本南部、太平洋、美国西部,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结束。日环食从5月21日清晨6时9分开始,至9时37结束,历时3小时28分。日环食持续时间最长为5分42秒。太阳最大高度为61度。  相似文献   
85.
《地震研究》2021,44(3)
2013年以来,维西—乔后断裂带进入中强地震活跃期,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发生前,已有3组M_S≥5.0地震连续发生,表明该断裂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3年以来发生在维西—乔后断裂带周边的4组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并使用ZMAP软件包计算序列的b值和p值。结果显示,维西—乔后断裂带周边地震序列呈现出两组明显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余震序列优势分布方向为NW向的3组地震序列衰减较快,序列b值相对较低,序列震中分布长宽比较大;2016年云龙M_S5.0地震序列优势分布方向为NE向,序列震中分布长宽比较小,衰减较慢,序列b值相对较高。基于序列类比结果和b值时间变化曲线分析认为,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序列后续发生较大破坏性余震的可能性较小。综合2013年以来维西—乔后断裂带中强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和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分析认为,未来该地区M_S≥5.0地震存在向东南或向北迁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6.
87.
主余震作用下,断层距(RJB)和余震次数的不同对结构造成的损伤也大不相同,进行主余震序列下桥梁损伤评估时需要考虑断层距、余震次数等影响因素。基于OpenSees平台,以一座连续梁桥为例,根据人工主余震构造时不同的影响因素,选用余震衰减和PGA调幅的人工主余震构造法构造主余震序列进行结构损伤分析,并与实际主余震事件的损伤结果作对比,研究人工构造主余震序列预测结构损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PGA调幅构造主余震的方法,当考虑余震衰减时,能够较好模拟出结构在实际主余震地震作用下造成的最终损伤,能够较合理的预测结构在实际主余震序列中的损伤指标;对区域主余震作用下的桥梁进行损伤评估时,需要考虑断层距和余震次数影响因素,桥梁距断层距RJB越近时结构的损伤状态越严重,余震发生次数越多则结构的损伤增量就越大,并且结构在人工主余震作用下RJB越大的地方,结构损伤增量误差程度越小,预测的损伤状态就越接近实际的损伤状态。  相似文献   
88.
利用鲁中地区8个气象站1980-2014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不同持续时间不同强度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鲁中地区近35年无特大暴雨发生,降水发生频率随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降水频率与降水强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1日降水除小雨外,其他强度降水发生次数均呈增加趋势,最多发生在7月,大暴雨的降水强度除沂源外,其他地区呈增加趋势,暴雨降水强度在中部平原和南部山区呈增加趋势,除大暴雨外,其他不同强度降水年均发生次数主要空间变化规律一致,但在第二特征向量上存在差异;持续2日降水除暴雨年均发生次数随时间呈增加趋势外,其他强度降水均呈减少趋势,暴雨的降水强度除中西部平原外,其他地区呈增加趋势,大雨和小雨最多出现在8月,暴雨和中雨出现在7月,暴雨中北部平原最多,大雨东部平原最多,中雨、小雨山区最多;持续3日中雨和小雨年均发生次数随时间呈增加趋势,降水强度在多数地区呈增加趋势,最多出现在8月,山区最多;持续4日、5日小雨年均发生次数随时间呈减少趋势,降水强度在多数地区呈减少趋势,最多分别出现在8月、9月,空间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89.
本文利用CIMISS、遵义13个气象站月报表等数据,收集了196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遵义地区气象站的冰雹、大风和降水情况,从冰雹直径、冰雹时间和空间分布、冰雹与大风的关系、冰雹与降水的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遵义地区冰雹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遵义地区降雹以小冰雹为主,发生大冰雹的概率小;降雹持续时间以短时降雹为主,降雹点1日内多次降雹可能性小;降雹日数余庆最多,赤水最少,遵义东部降雹日数最多,中部、西部和北部依次递减,大范围降雹的可能性较小;降雹时间集中在2~5月,其中4月最多,旬分布上看,5月上旬降雹日数最多;遵义地区降雹主要出现在夜间,白天集中在14~20 时;冰雹日数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总体呈下降的趋势,2011~2020年冰雹日数总和很可能跌破历史极值;降雹点出现大风的可能性较小,但整个遵义地区在同一天内既出现降雹又出现大风的概率高达74.23%;冰雹直径和降雨量之间呈弱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0.
百余年的ENSO事件与北京汛期旱涝的统计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正华  储锁龙 《气象》1999,25(9):3-6
利用王绍武等人最近对近百年ENSO事件及强度的研究结果,对ENSO事件与北京汛期相当暴雨日数的统计关系进行分析,表明,ENSO事件与北京沁期旱涝存在较复杂的统计关系,ENSO事件的性质,强度,起始季节和持续时间长短等与汛期旱涝的对应关系是复杂的。根据1867-1998年的ENSO事件和同期北京汛期相当暴雨日数资料,给出一些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