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周琦 《地质论评》2007,53(5):718-720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自然支撑系统。因此,人类社会必须对赖以生存的地球深入完整地了解并合理地使用。然而,在经历了近300多年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才逐步意识到地球所能供给的自然资源正出现危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受到人为作用越发严重的破坏,随着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与聚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72.
河流健康的定义与内涵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河流健康一词在学术论文、规划文件、媒体论坛、领导讲话中频繁出现,河流健康已成为当前学术界、领导者和公众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这一现象表明,人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和环境意识正在逐渐提高,是十分可喜的。然而,当我们对有关的论文、文件、领导讲话等关于河流健康的论述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发现,人们对河流健康的理解还不深刻、不全面,甚至存在一些偏颇。什么是河流健康?它的内涵是什么?怎样描述河流的健康状况?怎样诊断一条河流是否健康?怎样保护、预警与修复河流的健康?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显得较为混乱。显然,这是由于人们对河流健康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差异造成的,这样的知识状况不利于我们正确指导和有效进行河流健康的评价与保护实践。基于上述,本刊邀请了部分专家、学者,举办本期笔谈,以期推动关于河流健康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73.
洞庭湖区澧阳平原有全国最密集、文化序列最清楚的史前遗址,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演变过程的重要地区。该区的文化层不仅蕴含了考古文物资料,而且赋存了大量的古代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信息,其地球化学记录为解读人地关系提供了一把钥匙。通过对21处遗址114件不同时代的文化层及其生土层、表土层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文化层的常量元素更多地反映了自然环境的状况,新石器中期以后的文化层的微量元素则反映了人类活动的特征。不同时期文化层的元素组合反映了不同自然与文化阶段的古代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特征,据其地球化学综合指标的分类可获得关于文化和环境演化统一性和阶段性的本质认识。  相似文献   
74.
资讯速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金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相似文献   
75.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之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6.
随着"绿色、生态"这样的名词越来越多地走进千家万户,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环境对生活的重要性。在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这对矛盾的思考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理念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7.
艾地  忠义 《河南地质》2008,(3):34-35
“中国宁陵梨花节”闻名于世,宁陵县的“金顶谢花酥梨”从明朝开始便是朝廷“贡品”。拥有3.6万亩梨树面积的石桥乡,是宁陵酥梨的集中产地。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在构建“酥梨之乡”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格局中,石桥乡国土资源所所长张林的“和谐三部曲”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所几年来先后化解各种土地纠纷231起,使梨乡一跃成为全县无重访、无越级访、无集体访的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7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临着全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经济与环境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循环经济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循环经济认为经济生产有两个目的:产品生产,保护、维系和修复生态系统。循环经济要建立第二财富的概念并以绿色GDP统计。生产既要创造社会财富,也要保护、维系和修复自然财富,要维系社会财富与自然财富的动态平衡的发展,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79.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也面临较大挑战。如何在"十二五"期间促进中国城市健康发展?为此,我们组织了本期话题,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80.
《湖泊科学》2009,21(2)
《湖泊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反映湖泊(含水库)及其流域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资源、生态、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刊载与湖泊科学有关的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等)以及湖泊工程、流域综合管理的理论性或应用性研究论文、简报和综述.《湖泊科学》目前为双月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