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81篇
地球物理   172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福建天马定点形变台形变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褶积滤波的方法对福建天马跨断层短水准观测点近15年(1986~2000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处理和分析,归纳出了福建及其沿海地区中强震发生前该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2.
选取淮北地震台(简称淮北台)测定中强震面波震级编目MS4.5及以上震例为样本,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简称CENC)的震级参数为标准震级,新定义"二维震级修正法"对淮北台震级进行修正,分析结论显示"二维震级修正"效果显著,且易于操作,对提高单台速报和编目震级的准确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3.
应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E红外遥感资料对青海地区中强地震以及系列震群进行研究。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地震热红外时空演化图分析知,异常总体特征为出现—最大—消失的过程,异常都出现在震中附近区域,地震热红外异常形态与断层走向基本一致;地震热红外异常时序曲线基本上很好地对应了地震的发生时段。  相似文献   
74.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15,37(2):368-369
<正>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0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本目录中的发震时刻采用协调世界时(UTC);为了方便中国读者,也给出北京时(BTC).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参考地区名,它仅用作查阅参考,不包含任何政治意义;还给出测定震源位置的台数(n)和标准偏差(SD).  相似文献   
75.
战传富 《中国地震》1992,8(4):16-24
本文通过对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海南等地区及东海,南海部分海域(总面积1441600km~2)的航磁资料反演得到的地壳磁结构及深部构造,找出了该研究区域内的中、强震的深部构造标志。在该区域中85%的中、强震发生在磁性块体边界上,发生在深断裂带上的中、强震概率为93%。同时还详细探讨了中、强震的发震构造条件,并以发震构造为依据探讨了未来不同震级的地震活动性。  相似文献   
76.
韩恒悦  刘海云 《内陆地震》1992,6(3):223-231
用微小地震在单元体内所累积频次和累积能量资料,分析研究汾渭盆地带中、南段地震活动和现代构造运动的某些特点,并以此为依据,讨论未来中强震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77.
冯浩  孟玉梅 《地震》1999,19(4):423-424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从1999年开始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中强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源深度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震级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表1 世界地震目录(1999年4~6月,M≥7.0)编号发震时间 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 φ/(°)  …  相似文献   
78.
Illustration All the data in this catalog are chosen from the Preliminary Seismological Report of Chinese Seismic Stations (abbreviated to Monthly Report). The catalog includes the events of M(4.7 in and near China and M(6 all over the world. The Monthly Report is monthly compiled by the Ninth Section of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SB.  相似文献   
79.
1966—1976年是华北地区强震集中发生的阶段。唐山地震后,溧阳—介休等地震带是华北地区地震最为活跃的地带。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唐山地震后华北地区ML≥5级地震空间、时间分布特征,认为唐山地震后华北地区中强地震的主要活动方向为北西向,地震活动的主体区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改变。中强地震活动具有成丛发生的特点,地震活动水平在减弱的同时,逐渐从有序状态向无序状态演化。这些现象表明华北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已进入相对平静的阶段。  相似文献   
80.
重点追踪了云南地区中强震的动态图像 ,发现在云南地区强震活跃期前 1~ 4a出现中强震的有序迁移 ,有序迁移的中强震预示了活跃期强震时空分布的总体格局 ,80 %的强震发生在这些中强震 15 0km范围内。有序迁移结束后 2d至 11个月发生活跃期的首次强震 ,其中 75 %在 3个月内。文中介绍了强震的等间距迁移、强震活跃期后期中强震的有序迁移 ,巨震前后大震的有序迁移和中等地震的定向迁移与部分震例 ,但地震活动有序迁移图像的机理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