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21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02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246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利用常规和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监测产品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7月14日新乡强对流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东移冷槽与低层暖脊叠加使新乡上空形成明显的不稳定层结,而中低层暖湿空气在午后表现出明显的北抬和向高空扩展的趋势,使大气对流不稳定度进一步加强,有利于雷暴大风和冰雹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同时,强对流天气发生前0—6 km垂直风切变达到中等偏强程度,有利于对流系统的形成和维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起对流触发作用,辐合线尾部前侧的对流云团发展更强更快。云团合并导致对流云团迅猛加强,对流单体合并有利于对流回波的暴发性发展及回波顶快速抬升。过程中雷暴外流边界也是强对流的重要触发机制,太行山脉东侧的雷暴外流边界受地形抬升作用,触发大范围分散的对流单体,导致了局地短时强降水天气。风灾主要是由多单体风暴中的下击暴流和雷暴外流边界造成的,下击暴流造成的大风比由雷暴外流边界导致的大风更强。此外,强回波中心强度增强、质心高度迅速升高,回波顶高和VIL值跃增等对强对流过程中局地冰雹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2.
本文回顾和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TCs)活动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文中首先简单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和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变化特征及其对与TCs活动有关的南海夏季风爆发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内、年际变异的影响过程和机理的研究;然后,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通过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影响TCs活动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此外,文中还指出了关于西太平洋暖池对西北太平洋上空季风槽和TCs活动变异的热力和动力作用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3.
东海大陆架与中国东部大陆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东海大陆架是中国大陆在水下的延伸,连续延伸至冲绳海槽。冲绳海槽位于亚欧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交界处,地质运动活跃,已经逐渐脱离大陆的性质具备洋壳或准洋壳的性质,成为中日大陆架的天然分界线。在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上日本主张"等距离中间线原则",但是"等距离中间线原则"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也不能达到公平的结果。而应当适用"公平原则",考虑多种因素。"自然延伸原则"是大陆架制度的权利依据,而且我国是大陆架自然延伸超过200海里的国家,所以应将大陆架的自然延伸作为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的主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94.
使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提供的月平均数据,对北上影响山东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及其造成的极端降水进行统计分析,并揭示了有利于 TC北移影响山东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影响山东的 TC主要出现 于 6—9 月,其中盛夏时节(7、8 月)TC对山东影响最大;TC影响山东时,强度主要为台风及以下等 级,或已发生变性;TC会引发山东极端降水事件,TC极端降水多出现在夏秋季(7—9 月),其中8月的占比最大,9月次之,TC降水在极端降水事件中的占比约为 10%,但年际变化大,有些年份占比达60%以上,特别是1990 年以来 TC对极端降水的贡献显著增强;影响山东的 TC主要生成于西 北太平洋,多为转向型路径;当500 hPa位势高度异常场呈太平洋一日本遥相关型的正位相时,TC更易北上影响山东,此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其外围气流会引导TC北上转向,对华东地区造成影响;850 hPa上,南海至西北太平洋存在异常气旋式环流,对流活跃,夏季风环流和季风槽加强,有利于TC的生成和发展,同时,华东、华南上空有异常上升运动,涡度增大,垂直风切变减小,水汽充沛,TC登陆后强度能得到较好的维持。  相似文献   
95.
利用Micaps系统的高空与地面实况资料,对2011年2月26日锡林郭勒盟自西向东出现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雪过程属非典型的北槽南涡型结构,锡林郭勒盟处于华北脊控制之中,脊后有西南涡与蒙古的冷槽结合东移,造成锡林郭勒盟区域性的一次大雪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96.
直立堤前海床的局部冲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子丹  薛晓春 《海洋学报》1998,20(5):136-141
对不规则波作用下直立堤前海床的局部冲刷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由于波浪作用导致床面的底沙运动,从而造成提前海床的局部冲刷,即所谓的“相对粒沙”的情况。报导了;(1)堤前海床面为水平、堤下无基床情况下的堤前局部冲刷,以及堤下有明基床时基床尺度对堤前局部冲刷的影响;(2)堤前海床面为斜坡面时堤前的局部冲刷,以及当堤下有明基床时基床尺度对堤前局部冲刷的影响;(3)从波浪作用下床面边界层的理论分析出发,对于在不规则波作用下,离堤面愈远处的冲刷坑深度愈小的事实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97.
郑春子  王光奇 《地质论评》1999,45(6):632-639
吉林晚石炭世要期石头口门裂陷槽位于长春东50km。该裂陷槽以海底火山沉积--硅质岩沉积为主。早期以含锰结核的碎屑岩和泥岩、硅质岩为主,并有少量的凝灰碉和玄武岩;中期以海底火山喷发的高钠质细碧岩、角地为主,并伴有规模不大的蛇纹岩;晚期以硅质岩、长石杂砂岩、泥岩、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在生物碎屑灰岩中首次发现Fusulina lanceolata F.sp.、Pseudostaffella khotune  相似文献   
98.
频率域海洋可控源电磁垂直各向异性三维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层宏观电性各向异性会对可控源电磁响应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海底地层电性结构常表现为电导率各向异性,若仅对海洋可控源电磁(MCSEM)数据进行常规各向同性反演,有可能无法获得准确的反演解释结果,从而削弱MCSEM技术的可靠性.本文实现了电导率垂直各向异性(VTI)条件下频率域海洋可控源电磁数据三维反演算法.其中,三维正演采用基于二次场控制方程的交错网格有限体积法,并利用直接矩阵分解技术来求解离散所得的大型线性方程组,有利于快速计算多场源的响应.反演采用具有近似二次收敛性的高斯牛顿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最优化.最后,对具有VTI电性各向异性特征的盐丘构造模型的MCSEM合成数据分别进行了电导率各向同性和垂直各向异性三维反演,结果表明:各向同性三维反演算法无法对受VTI介质影响的MCSEM数据进行正确的反演解释,而垂直各向异性三维反演能够获得更为可靠的地下电阻率结构和异常体分布,展现出对海底电性各向异性结构更为优良的反演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99.
A computer simulation model for transverse‐dune‐field dynamics, corresponding to a uni‐directional wind regime, is developed. In a previous formulation, two distinct problems were found regarding the cross‐sectional dune shape, namely the erosion in the lee of dunes and the steepness of the windward slopes. The first problem is solved by introducing no erosion in shadow zones. The second issue is overcome by introducing a wind speedup (shear velocity increase) factor, which can be accounted for by adding a term to the original transport length, which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urface height. By incorporating these features we are able to model dunes whose individual shape and collective patterns are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nature. Moreover we show how the introduction of a non‐linear shear‐velocity‐increase term leads to the reduction of dune height, and this may result in an equilibrium dune field configuration. This is thought to be because the non‐linear increase of the transport length makes the sand trapping efficiency lower than unity, even for higher dunes, so that the incoming and the outgoing sand flux are in balance. To fully describe the inter‐dune morphology more precise dynamics in the lee of the dune must be incorporated.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0.
黄福云  陈汉伦  董锐  单玉麟 《岩土力学》2020,41(5):1625-1634
整体式桥台无伸缩缝桥梁(以下简称整体桥)桩基应设计为柔性桩,以保证较好的抗水平变形能力。但是,我国相关规范中判别柔性桩的算法主要应用于单向水平受荷桩,可否沿用至整体桥桩基还有待验证。为此,根据一种特殊设计的桩身变形测量方法,对3根埋深不同的混凝土模型桩进行了低周水平往复位移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单桩-土体系的抗震性能和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水平往复位移下混凝土桩在埋深为3D~6D(D为桩径)范围内开裂;桩的埋深越大,桩身挠曲程度越大、变形特征点位置也越深、桩-土体系的抗弯刚度也越大、水平极限承载力也越高、抗震性能也越强。研究还表明,桩-土体系进入弹塑性阶段后,柔性桩的水平工作性状将逐渐向刚性桩退化。另外,在判别整体桥桩基的水平工作性状时,我国相关规范中的规定偏不安全。实际工程中,建议以Broms方法进行参考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