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154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17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利用实时路况数据聚类方法检测城市交通拥堵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制约其网络总体效率。开展检测交通拥堵点可有效识别网络瓶颈,以整治交通拥堵现象。对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城市交通时空拥堵点检测的方法:即采用实时路况数据,通过定义时空关联,检测时空意义上长期性、规律性交通拥堵点。本文基于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以成都市为试验区,实现了这种拥堵点检测方法。试验表明,该方法可快速、有效、准确地检测出城市道路严重拥堵路段,并确定其拥堵时空范围,为交通管理、交通拥堵机理分析、交通拥堵预测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张亦汉  褚浣桦 《热带地理》2013,33(6):695-702
“1 h交通圈”的确定对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远景规划,甚至居民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几乎都采用欧几里得距离(直线距离)方法定性地、粗略地表示“1 h交通圈”。为弥补这些不足,文章以广州为例,根据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来划分广州“1 h交通圈”,定量并精确地分析该交通圈。结果表明:1)广州“1 h交通圏”覆盖了珠三角的9个主要城市,其中佛山受益最大;2)广州“1 h交通圈”的主要贡献对象是城际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网;3)由于城市道路并非直线,广州“1 h交通圈”的范围集中在主城区的120 km缓冲区范围内;4)因为广州周边的交通网络发达,其“1 h交通圈”没有显现出很多的岛状区域。此外,广州“1 h交通圈”也对经济发展、政府服务、城市生活和基础设施建设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3.
近年来地质钻探孔内事故数量呈下降态势,但由于技术经济条件变化、地质钻探应用领域和范围扩大,钻孔深度增加,孔内复杂情况增多,一旦发生孔内事故,处理难度变大。应尽快对地质钻探孔内复杂情况和孔内事故种类进行梳理,制定地质钻探孔内事故预防和处理技术规程,推动孔内事故预防处理技术发展和规范化管理。地质钻探孔内复杂情况种类主要有钻孔漏失/涌水、钻孔弯曲、孔内温度异常、钻孔缩径/扩径、钻孔坍塌/阻滞、孔内沉渣、孔内异物和其他孔内异常等;地质钻探孔内事故种类主要有钻具事故、卡钻事故、埋钻事故、烧钻事故、套管事故、测井事故、取心事故和其他事故等。地质钻探与石油天然气钻井有着较大的工艺差异,孔内复杂情况和孔内事故种类亦与石油天然气钻井有所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其种类划分,但应借鉴学习石油天然气钻井行业的井下事故预防处理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74.
动态分段技术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中一项重要的线性要素动态显示与分析技术,该文提出了一种时空动态分段模型,使动态分段系统的组成成分融入时态因素,并将属性的时态信息作为属性信息表的字段存储,通过时态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完成物理段的时态变化。利用统一建模语言(UML)的类图设计方式开发了物理模型,描述了时空动态分段模型中对象之间的关系,并定义了必要的属性和操作;同时基于线性参照系统(LRS)表达空间实体的方法,概括了模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拓扑关系。实验表明,时空动态分段模型弥补其他模型将时空参考分为时间参考和空间参考所产生的不足,而且更明确地将多重属性和物理实体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当今重要的环境问题,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二氧化氮(NO2)作为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成为相关研究的重点。通过监测数据发现,二氧化氮质量浓度值的空间分布具有区域性差异,所以对其空间分布模拟,以及形成区域差异的下垫面影响因素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and-use Regression,LUR)是将统计方法中的回归模型与空间上的土地利用数据、监测数据和其他相关的地理数据结合分析并在地图上显示的方法。本文结合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and Use Regression,LUR),用于识别与NO2浓度相关的下垫面影响因素,并模拟NO2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LUR模型可以模拟出NO2质量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并针对下垫面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城乡居住地及工业用地面积增加、污染源的距离减少和道路长度增加会导致NO2浓度升高;耕地面积、绿地面积和水域面积的增加会导致NO2浓度减少;NO2浓度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NO2浓度值从城区到郊区递减,需要通过改变工业区结构和增加绿地面积来减少城区的NO2浓度。  相似文献   
76.
轨道交通导向下的容积率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渠涛  蔡建明  张理茜  郑斌 《地理学报》2010,65(2):202-212
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中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交通堵塞日益突出以及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等问题。而现有的城市规划方法由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的脱节,使得它并不能有效的解决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城市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轨道交通导向下的容积率规划新方法。以天津为案例,笔者对该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与天津现有的容积率规划方案比较发现,本文推荐的容积率方案不但比天津现有的容积率方案更能提高公共交通的载客数量、塑造良好的城市景观,而且还能节省10%的出通行时间、减少35%能源消耗和44%的污染物排放以及留有更多土地作为绿地、公园以及其它公共用地,从而使得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因此,基于轨道交通导向下的容积率规划新方法,不但可以弥补中国现有城市规划方法的不足,还能解决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熊浩  高广运  王小岗 《岩土力学》2011,32(4):1131-1137
空沟是一种常用的连续隔振屏障,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工振动。以位移为变量的二维格子法在波动问题计算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高效性,兼备有限元与差分法的一些优点,应用该法针对层状地基中作用于路堤上的交通荷载引起振动的空沟竖向隔振问题进行了参数研究,分别考虑了上软下硬地基和上硬下软地基两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空沟宽度对隔振效果的影响较小;空沟深度与空沟的位置是影响隔振效果的关键因素,它们相互关联,其取值应综合考虑;在上述两类层状地基中,若空沟深度与上层土的厚度接近或相等均对竖向隔振不利;路堤高度越大对竖向隔振效果越不利。  相似文献   
78.
There is concern regarding the long-term vibration effects caused by metro trains on historic buildings. In this paper, the impact of metro train-induced vibrations on the Bell Tower in Xi’an above two spatially overlapping tunnels was studied.Metro Line 2 has been operational since 2011, and Line 6 is still under construction. To study and control the effect of micro vibrations on the Bell Tower, a metro train–track–tunnel–soil 3D dynamic FE model was developed. The vibration response generated by Line 2 was then predicted, and the influences of train speed on ground vibration were analysed. In addition, a detailed in situ measurement, which helped calibrate the numerical model and determine the dynamic behaviour of timber structures, was performed. Finally, the calibrated models and measured results were used to predict vibrations caused by road traffic and trains from two spatially overlapping metro lines. This was performed under different route schemes and train operation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stalling steel spring floating slab tracks (FST) and decreasing train speeds had obvious effects on controlling the ground peak particle velocity (PPV). Simulated results from both the input impulse and output response generated by metro Line 2 matched well with actual measurements. If correct designs are employed, it is possible to resolve the vibration problem on historic buildings caused by metro trains.  相似文献   
79.
基于IC卡综合换乘信息的公交乘客上车站点推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研究在缺少公交车运营信息的情况下,利用公交线间正交换乘信息的方法来识别公交车持卡乘客的上车站点,但在实际运用中很多班次无正交换乘的乘客,容易导致公交乘客上车站点匹配困难。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C卡综合换乘信息的公交乘客上车站点推算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IC卡数据中的综合换乘信息(公交线间的正交和非正交换乘信息、地铁和公交线间的换乘信息)与公交网数据确定班次行驶方向,对班次内的乘客进行分组,充分利用综合换乘信息确定基准组及其对应的上车站点;然后,通过最小偏差规则匹配待定组的上车站点,实现公交乘客上车站点的推估。利用换乘信息确定班次行驶方向弥补了现有研究无法确定班次行驶方向的不足,使公交乘客上车站点推算方法更科学;最后,基于2011年8月的“深圳通”IC卡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对比只利用正交换乘信息确定的基准组数量和利用综合换乘信息确定的基准组数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确定上车站点的组数占总组数的比值提高,克服了只利用正交换乘信息推算上车站点方法中存在的单个班次无基准组从而无法进行站点匹配的困难。本文方法比只利用正交换乘信息匹配站点,具有更高的可行性与准确率。  相似文献   
80.
余青  韩淼 《地理研究》2016,35(8):1589-1598
旅游交通拥堵问题是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大量游客和自驾车涌入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导致旅游交通与通勤交通、过境交通交织混杂,旅游旺季人满车满为患,交通拥堵不断升级,景区大面积瘫痪等严峻问题。旅游交通拥堵已成为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发展的瓶颈因素并严重地影响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特征和问题分析,基于TDM理论,提出解决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拥堵问题的PMSI模式,统筹协调,多管齐下地解决旅游交通拥堵难题。这一模式在雁楠景区进行了实践应用。研究表明,PMSI模式不仅适用于城郊型风景名胜区,也可以在一般景区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