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72篇
  免费   10516篇
  国内免费   13229篇
测绘学   9053篇
大气科学   7893篇
地球物理   11911篇
地质学   33234篇
海洋学   7691篇
天文学   3413篇
综合类   5092篇
自然地理   10730篇
  2024年   207篇
  2023年   612篇
  2022年   1784篇
  2021年   2167篇
  2020年   2219篇
  2019年   2383篇
  2018年   2080篇
  2017年   2553篇
  2016年   2636篇
  2015年   2851篇
  2014年   3510篇
  2013年   3593篇
  2012年   3945篇
  2011年   4137篇
  2010年   3450篇
  2009年   4191篇
  2008年   4096篇
  2007年   4670篇
  2006年   4534篇
  2005年   3957篇
  2004年   3762篇
  2003年   3433篇
  2002年   3019篇
  2001年   2629篇
  2000年   2332篇
  1999年   2176篇
  1998年   1843篇
  1997年   1617篇
  1996年   1501篇
  1995年   1279篇
  1994年   1260篇
  1993年   1090篇
  1992年   840篇
  1991年   625篇
  1990年   502篇
  1989年   451篇
  1988年   303篇
  1987年   206篇
  1986年   144篇
  1985年   95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36篇
  1978年   40篇
  1977年   35篇
  1973年   7篇
  1954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地壳对海洋潮汐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三维动态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中国北部地区的地壳对邻近的渤海与黄海海平面变化的响应。虽然此应力场过于微弱不足以引发地震,但发现应力集中的位置及应力场变化较大的位置恰好与某些现代地震的震中一致。这一结果表明研究地壳对广泛分布的载荷的响应对研究区域地震构造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2.
黄土高原古植被与再造山川秀美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要想恢复秀美的山川,主要在于恢复被人类严重破坏的原始植被.黄土高原的原始植被到底是什么样子,学者们说法不一.孢粉分析是最重要的方法.目前,研究结果已揭示出黄土高原古植被在第四纪以来显示着时间上、空间上的变化.古土壤代表间冰期夏季风盛行的湿热气候,植被比较繁盛;黄土代表冰期冬季风盛行的干冷气候,植被凋凌.全新世中期5000~6000年前,现代间冰期气候最佳时期,半坡人生存之时,森林茂密并有亚热带植物入侵,但兰州一带1万年来一直保持着荒漠草原的面貌.因此,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应参照各地的原始植被并考虑现代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实施.在东南部可以恢复森林,中西部可以恢复森林草原,西北部只能种草恢复草原.  相似文献   
63.
介绍了MATLAB语言特点和系统建模方法的基本理论.根据南海气象数据的实际建模处理过程,给出了建模的详细步骤及其MATLAB实现过程以及MATLABTM的主要实现程序.试验讨论和结果表明利用MATLAB语言可以方便地对南海气象数据用系统建模方法进行建模和处理,MATLAB在运用系统建模法处理南海气象数据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4.
为了促进小卫星数据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与推广,本文以监测采矿图斑变化为目标,通过对北京地区的2006年和2007年两期北京一号小卫星4m全色影像采用正射校正、配准和迭加对比的方法发现变化信息。结合1∶50 000影像图、野外调查和测量,确定变化图斑的边界、变化原因和规模,并对小卫星全色图像的变化监测能力进行分析和总结。本文通过对小卫星4m全色影像数据的分析,基本上可以概括出其变化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65.
给出了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系统的总体结构以及各分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方法,开发了旨在对相关重力测量数据实现自动化处理的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系统工具软件,并应用于某区域实际大地水准面的精确计算。实践证明,该系统能有效提高相关数据的处理效率,有助于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过程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66.
王连备 《测绘工程》2009,18(5):51-54
针对遥感影像共享服务的应用需求,提出基于中间件技术的影像数据共享方法;设计基于中间件技术的影像数据服务模式。通过实验实现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的服务原型,验证基于中间件技术的影像数据服务方法的可行性并给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7.
以地理信息网络服务的安全策略为研究对象,根据我国空间数据生产到应用整个流程保密管理规定,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在存储、分发、传输、表现以及与其他系统集成应用阶段上的安全策略,解决地理空间数据共享与空间数据安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8.
基于ArcSDE的地理数据入库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GIS开发中空间数据的导入原理和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ArcSDE的自建命令,实现了一种简单高效的空间数据入库方法。  相似文献   
69.
Monocrystalline quartz inclusions in garnet and omphacite from various eclogite samples from the Lanterman Range (Northern Victoria Land, Antarctica)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cathodoluminescence (CL), Raman spectroscopy and imaging, and in situ X‐ray (XR) microdiffraction using the synchrotron. A few inclusions, with a clear‐to‐opalescent lustre, show ‘anomalous’ Raman spectra characterized by weak α‐quartz modes, the broadening of the main α‐quartz peak at 465 cm?1, and additional vibrations at 480–485, 520–523 and 608 cm?1. CL and Raman imaging indicate that this ‘anomalous’α‐quartz occurs as relicts within ordinary α‐quartz, and that it was preserved in the internal parts of small quartz inclusions. XR diffraction circular patterns display irregular and broad α‐quartz spots, some of which show an anomalous d‐spacing tightening of ~2%. They also show some very weak, hazy clouds that have d‐spacing compatible with coesite but not with α‐quartz. Raman spectrometry and XR microdiffraction characterize the anomalies with respect to α‐quartz as (i) a pressure‐induced disordering and incipient amorphization, mainly revealed by the 480–485 and 608‐cm?1 Raman bands, together with (ii) a lattice densification, evidenced by d‐spacing tightening; (iii) the cryptic development of coesite, 520–523 cm?1 being the main Raman peak of coesite and (iv) Brazil micro‐twinning. This ‘anomalous’α‐quartz represents the first example of pressure‐induced incipient amorphization of a metastable phase in a crustal rock. This issue is really surprising because pressure‐induced amorphization of metastable α‐quartz, observed in impactites and known to occur between 15 and 32 GPa during ultrahigh‐pressure (UHP) experiments at room temperature, is in principle irrelevant under normal geological P–T conditions. A shock (due to a seism?) or a local overpressure at the inclusion scale (due to expansion mismatch between quartz and its host mineral) seem the only ge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can produce such incipient amorphization in crustal rocks. This discovery throws new light on the modality of the quartz‐coesite transition and on the pressure regimes (non‐lithostatic v. lithostatic) during high‐pressure/UHP metamorphism. In particular, incipient amorphization of quartz could favour the quartz‐coesite transition, or allow the growth of metastable coesite, as already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相似文献   
70.
根据印度洋西北部鸢乌贼(Sym 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作业渔场的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了作业水深、作业时段、摄食等级和月相等因子对手钓上钩率的影响。统计表明.晚上、午夜和凌晨3个不同时段和不同作业水深对手钓上钩率均有显著性影响。3个时段中,其摄食等级呈先低后高再低的现象。午夜和凌展,上钩率的变化趋势与摄食等级的变化趋势呈显著的负相关。在月相的影响下.离朔日三四天之前,手钓产量呈上升趋势;离望日五六天之前。手钓产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