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2篇
  免费   542篇
  国内免费   640篇
测绘学   376篇
大气科学   714篇
地球物理   506篇
地质学   1221篇
海洋学   280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321篇
自然地理   170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泥石流汇流槽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汇流槽是泥石流治理工程中常用的工程措施之一。文章基于汇流槽的倾倒破坏、滑移破坏及地基破坏模式,通过对汇流槽设计影响强烈的岩土参数、几何特征、荷载因素等敏感因子的求解方法及分布特征分析,从汇流槽的抗倾稳定、抗滑稳定和基底应力要求三方面建立极限状态方程。对于每个极限状态方程,在泰勒级数对非线性极限状态方程线性化后,运用一次二阶矩的理论,先假定失效点P^*,求解出相应的均值和方差。然后根据可靠的定义,得到相应的可靠度指标,通过迭代法求解真正失效点的可靠度指标βi。最后根据3个状态方程相互独立的假定,得出整个结构的可靠度指标β。该方法在平川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这对于可靠度设计方法在泥石流防治工程中的运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2.
以1:5万地质填图和钻探验证为基础,经分析研究塔里木托云盆地的地层特征、聚煤期、古地理环境,从而建立起该区的沉积模式,总结出该盆地煤层发育于下侏罗统康苏组上段地层之中,含煤11层,煤层为不稳定发育,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对进一步找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刘桥一矿陷落柱发育规律及含水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刘桥一矿1971年建井至今发现的8个陷落柱实际资料,通过对揭露陷落柱的地质、水文地质及分布特征的分析,阐述了陷落柱发育的根基所在,对陷落柱发育规律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对于含水陷落柱的注浆封堵、留设保护煤岩柱,以及本矿矿井的深部开采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4.
以大量勘探钻孔资料为基础,对晋城矿区西区9#煤层赋存规律、成煤古地理环境及其演化史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阐述了不同的沉积类型对煤层厚度的控制作用.为该区今后的地质勘探和煤矿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5.
伊敏五牧场区煤质特征及变质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冰冰  池海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5):34-36,86
伊敏五牧场区存在着从褐煤到贫煤完整的变质系列,其主要煤变质类型为接触变质.在本区煤系地层底部有一酸性侵入岩体,该侵入岩体是引起本区煤变质的直接热源,它提供了褐煤向烟煤转化的热动力.本区出现的隐爆角砾岩也是受热不均匀或热叠加造成煤类复杂多变的原因.区内构造十分发育,构造条件是煤变质的又一主要因素.研究该区煤变质规律对伊敏煤田及海拉尔褐煤盆地烟煤预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6.
从维护生态平衡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角度定义了地下水库的调蓄能力,提出地下水库调蓄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模糊模式识别理论与模型的基础上,去除指标间的相关性,建立一种适合于对多指标体系的地下水库调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多层模糊模式识别交叉迭代模型。实例应用表明,该模型具有能同时考虑定性与定量指标,又能将迭代结果与决策者经验知识相结合来确定多指标权重的优点,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风、压场资料得到1958—1997年5—10月月际场的局地型相似系数(LPAC)。多年平均LPAC表明了对流层和平流层低层印度夏季风环流的建立、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北进和南亚高压上高原的过程,这些区域LPAC值较同纬度非季风区明显偏低。在平流层中层,夏季型环流表现出纬向对称性和由高纬向低纬的传播特征。对东亚LPAC气候变率时空剖面及3个涝年LPAC异常的分析反映出环流型季节转变异常及其与东亚月降水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68.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雪灾的环流型及水汽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冬、春季雪灾是青藏高原东部牧区重要的灾害性天气。本文利用历史天气图和国家气象中心T106L19全球模式的分析值格点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牧区近20年来冬,冬季降雨的天气形势和水汽场。结果表明,北脊南槽型、乌山脊型、阶梯槽型和国境槽型是造成高原东部牧区降雪的四类主要环流型;在高原东部牧区强降雪天气过程时气柱可降水量有明显增加,记要降雪区与水汽通量辐合区吻合,主要水汽来自孟加拉湾地区。  相似文献   
69.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48/1949-1999/2000共52个冬季的北太平洋上空中纬度阻塞异常的气修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小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阻塞发生的频数具有很明显的3-7年的年际振荡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同时2-7年带通平均的小波方差谱分析结果表明阻塞的这种年际变化的振幅存在着缓慢下降的趋势,且气候突变在20世纪70年代,这进一步证明了北太平洋上空的阻塞活动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对强阻塞异常的冬季和弱阻塞异常的冬季分别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阻塞异常强的冬季,北太平洋西向东北方向加强并分裂成两个中心,而SST异常在中纬度太平洋则对应着典型的PDO型,在赤道地区则为类La Nina型的海温分布。而对于阻塞异常弱的冬季则对应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分布特征,即500hPa高度异常场表现为符号相反的PNA型,风暴路径中心在日界线附近呈纬向型分布。同时SST异常在赤道地区则为典型的El Nino型的海温分布。以上结果揭示出北太平洋阻塞活动的年际变化可能主要与热带海温的遥响应相联系,而年代际变化则主要与中纬度局地的PDO型海温及其通过斜压瞬变波的海-气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0.
百色盆地那读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运用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标志将百色盆地那读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A 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B 型)、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C型)等三种基本结构类型,再根据可容纳空间大小和上下两个半旋回的厚度进一步划分为七个亚类型:即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的对称型(A1型),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A2型),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B1型),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B2型),完全-近完全对称型(C1型),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2型),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3型)。文中详细讨论了每个基本类型和亚类型的沉积背景、叠加样式、岩性组成和沉积动力学过程,并指出有利储集砂体在每种类型中的发育部位。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变化规律和分布模式,指出从陆地向湖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类型具有从A1型!A2型!C2型!C1型!C3型!B1型!B2型的变化规律,并简述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