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地下水中NO-3的15N和18O同位素测试新技术--密封石英管燃烧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40年来,硝酸盐(NO-3)已成为最普遍的地下水污染源之一。在本文中,介绍了在野外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收集地下水中的NO-3的新技术;用AgNO3和氧化铜丝及铜颗粒燃烧反应测定氮同位素比值;用AgNO3 C(石墨)测定NO-3中氧同位素比值的密封石英管燃烧法,它们是1995年以后发展起来的最新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82.
成像干涉光谱仪信噪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金锡哲  向阳  禹秉熙 《遥感学报》2000,4(3):194-196
以Sagnac型成像干涉(傅里叶变换)光谱仪为例,详细推导了空间笛制型成像干涉光谱仪信噪比的一般表达式,分析了各种因素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83.
OMIS成像光谱数据信噪比的估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秋林  薛永祺 《遥感学报》2000,4(4):284-289
实用型模块化成像光谱仪 (OperationalModularImagingSpectrometerOMIS)是一种带有稳定平台的新型机载遥感器。具有 12 8波段 ,覆盖了从可见光到热红外的光谱范围 ,其应用范围有地质、农业、林业和海洋等领域。在分析OMIS数据中的噪声特性之后 ,指出OMIS系统中各通道的噪声是和信号无关的加性噪声 ,噪声自身并不相关。并且对比分析了现有的 4种信噪比估算方法。指出基于空间和光谱维去相关的方法比较可靠 ,并给出实际的计算结果。最后指出在大气订正后 ,图像数据的信噪比能充分反映仪器的信噪比性能。  相似文献   
84.
1∶5 0 0 0比例尺城市用地和建筑物分类制图是目前城市规划和管理领域迫切需要的基本图件之一。本文从该图件对机载成像光谱图像数据的客观要求出发 ,介绍了一种新的城市基础信息采集系统的组成、应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所采集的成像光谱数据的几何和分类精度及实际生产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85.
野外多道伽马能谱测量在核环境地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最新研制的CD-10野外便携式伽马全谱仪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该仪器对伽马射线能量分析范围是30~3000keV,分析道数为1024道,对137Cs的能量分辨率小于12%,取消了放射性稳谱参考源,采用数字稳谱技术,实现了无干扰天然伽马射线全谱(30~3000keV)测量,并以在核环境地质评价中的应用实例,说明了伽马全谱仪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采用氢氟酸-盐酸-硝酸-硫酸四酸溶矿,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法(ICP-AES)同时测定钒钛磁铁矿、钛铁矿中铝、钙、镁、钾、钠、锰、钛、铬、锶、锌和钒11种元素的方法。对最佳仪器条件及分析谱线进行了优化筛选,并探讨了4种消解方法及酸度对测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ICP-AES法测定钒钛磁铁矿、钛铁矿中铝、钙、镁、钾、钠等元素,与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滴定法、重量法等单一元素测定方法相比较,具有检出限低、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操作简便,适合大批量样品测定等突出优点。方法准确度(RE)小于10%,元素精密度(RSD,n=12)为0.68%~5%。采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了方法验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7.
南极上空臭氧层的破坏导致了紫外辐射日益增强,高强度的UV-B辐射会造成细胞中DNA的损伤,影响蛋白质、脂类和色素的代谢过程。生长在南极的绿藻具有一系列防御机制以应对增强的UV-B辐射,其中类菌胞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 MAAs)是一类重要的紫外防御物质。为探究类菌胞素氨基酸对UV-B辐射的响应,本文以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sp.ICE-L)、针丝藻(Raphidonema nivale Lagerheim, NIES-2290)和胶球藻(Coccomyxa subellipsoidea E.Acton, NIES-2166)三种生活在南极的绿藻为材料,采用UV-B辐射胁迫(强度0.35 W/m~2,短时处理3 h),并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类菌胞素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的变化。Mycosporine-glycine为三种南极绿藻中共有的MAAs,在UV-B辐射胁迫下三种南极绿藻中Mycosporine-glycine含量变化不尽相同,表明不同的南极绿藻中MAAs对UV-B辐射的响应各有其特性。首次在绿藻(南极冰藻和胶球藻)中检测到Gadusol。Gadusol作为MAAs的合成前体,它的合成积累使得生活在海冰环境的南极冰藻和胶球藻具有良好的抗UV-B辐射能力。其中南极冰藻抗紫外能力最强,这可能得益于不同MAAs间的动态转化,含量升高的Palythine及Usujirene/Palythene可能对南极冰藻的紫外屏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崔景伟 《沉积学报》2011,29(3):593-59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采自燕山地区冀北凹陷的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Chg)灰岩和蓟县系洪水庄组(Jxh)泥页岩露头和岩芯中不同赋存状态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分析.正构烷烃和萜类生物标志物显示从高于庄组(Chg)到洪水庄组(Jxh)生源由浮游类和底栖类为主转变为浮游类为主,而沉积水体的盐度则由高变低.露头样品和相应岩芯中...  相似文献   
89.
和田仔料随着市场的追捧,其价格越来越高,仿制品层出不穷。借助宝石显微镜、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武汉市徐东古玩珠宝市场上出现的一种仿黑皮仔料材料进行了宝石学、矿物学以及谱学特征鉴定。结果显示,该仿黑皮仔料材料由黑色霞石岩、白色软玉以及有机黑胶三部分拼合而成;其与黑皮仔料的主要鉴定特征在于:前者在横截面上有明显的拼合痕迹以及特征的红外光谱有机官能团区吸收峰。  相似文献   
90.
Methane(CH4)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eenhouse gases in the atmosphere, making it worthwhile to study its tempor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s in source areas, e.g., North China. For this purpose, a ground-based high-resolu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 the Bruker IFS 125 HR, along with an in-situ instrument, the Picarro G2301, were deployed in Xianghe County(39.8°N,117.0°E), Hebei Province, China. Data have been recorded since June2018. For the FTIR measurements, we used two observation modes to retrieve the mole fraction of CH4: the Total Carbon Column Observing Network(TCCON) method(retrieval algorithm: GGG2014), and the Network for the Detection of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Change(NDACC) method(retrieval algorithm: SFIT4). Combining FTIR with in-situ measurements, we found the tempor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atmospheric CH4 within three vertical layers(near the ground, in the troposphere, and in the stratosphere), and throughout the whole atmosphere. Regarding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CH4 near the ground, the concentration at night was higher than during the daytime. Regarding the seasonal variation,CH4 was low in spring and high in summer, for all three vertical layers. In addition, there was a peak of CH4 in winter near the ground, both in the troposphere and the whole atmosphere. We found that variation of CH4 in the tropospheric column was close to that of the in-situ measurements near the ground. Furthermore, the variations of CH4 in the stratospheric column could be influenced by vertical motions, since it was higher in summer and lower in win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