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36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24篇
地球物理   274篇
地质学   177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130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It has become widely accepted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infrared optical depth of the atmosphere must lead to an increase in the 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 It is demonstrated here that this need not be so, implying a limited predictive capability for modern climate models.  相似文献   
992.
建立了区域重力均衡异常的物理模型,假定区域重力均衡异常源于上地幔密度分布横向不均匀以及由上地幔小尺度对流产生的边界形变.导出了区域重力均衡异常和上地幔小尺度对流之间的相关方程,讨论了该方程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应用几种模型计算上地幔小尺度对流产生的作用于岩石层底部的拖曳力场.结果表明,将这一相关方程用于利用区域重力均衡异常研究地壳及上地幔应力状态,将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93.
根据郭晓岚的对流加热方法,计算积云对流对MCC和加热,增湿的贡献,估计其降水效率,从而推算MCC的降水量,计算结果与实际降水量及降水分布比较接近,可用于MCC6-12h的降水估计和预报。  相似文献   
994.
925hPa标准等压面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梅  陶祖钰 《气象》1994,20(1):17-20
从1991年第四季度开始,高空报(TTAA)中增加了925hPa标准等压面资料。京津冀中尺度气象试验基地1992年夏季的试用结果表明,925hPa等压面资料为预报强对流天气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5.
996.
按照通常的局部混合长理论,在红、黄巨星和超巨星对流区的顶部将出现超声速对流。作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一种修正的混合长公式。与传统的理论相比,对具相同质量、光度和有效温度的恒星,新理论预期一较浅的对流区,超声速对流也被有效地抑制了。其结果是在HR 图上,红超巨星支向低温方向移动了100400K;而对中低光度恒星的结构和演化性质却没有任何可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卢靖雯  王勤  刘春 《地质学报》2022,96(10):3619-3638
岩浆侵位会引起围岩的接触变质作用和变形,虽然围岩中的破裂提供了流体活动和元素迁移的重要通道,但是大多数岩浆侵位模型忽略了围岩中热对流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岩浆侵位的数值模拟原理和常用模拟方法,然后使用离散元软件MatDEM建立了二维的双层围岩模型和均质围岩模型,用孔隙密度流法模拟花岗质岩浆侵位和冷却过程中岩浆与围岩之间的流- 固- 热- 力耦合过程。结果表明岩浆侵位过程中围岩的裂隙发育和热对流对接触变质晕具有重要影响,围岩的裂隙发育和热传输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① 岩浆侵位初期的挤压力使围岩中产生广泛分布的、呈径向展布的剪裂隙,围岩以热传导和孔隙渗流为主导;② 在持续的孔隙流体压下,径向裂隙连通形成主干张性断裂并向上扩展,成为熔/流体迁移的重要通道以及伟晶岩型和热液型矿床的成矿空间,通道流和局部热对流控制了围岩的热传输;③ 在岩浆侵位后期,岩浆房附近围岩中的孔隙流体压增大,在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形成大量张裂,加强了变质晕内的热对流,有助于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与只有热传导的模型对比,热对流使围岩中变质晕的宽度减小。接触变质晕的几何形态受侵入体的形态控制,但是变质晕宽度在空间上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重建岩浆侵位过程中的变质- 变形- 成矿作用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8.
999.
利用6小时NCEP 0.25°×0.25°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18年6月13日发生在河南省北部地区的一次风雹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强风雹天气发生在华北冷涡后部西北气流中,强天气发生前大气整层较为干燥,冷涡后部横槽南下,自上而下带来干冷空气,低层水汽辐合与午后地面高温共同作用,形成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2)地面辐合线和弱冷锋是此次风雹天气的触发机制;(3)对流单体在干侵入的一侧首先发展加强,随后在地面辐合线附近不断产生小的对流单体,对流单体合并后进一步加强,逐渐形成弓形回波带,大风出现在回波带前侧地面辐合线附近,冰雹出现在中气旋左侧区域;(4)对流单体的移动方向与地面辐合线一致,地面辐合线稳定少动有利于对流系统的增强,地面辐合线断裂后对流系统迅速减弱消亡。这些结论为强风雹短临预报预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关于Norton热质迁移数学模型的讨论:与Norton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跃庭 《地球科学》1989,14(6):607-6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