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2篇
  免费   936篇
  国内免费   787篇
测绘学   727篇
大气科学   706篇
地球物理   2004篇
地质学   1478篇
海洋学   542篇
天文学   226篇
综合类   478篇
自然地理   49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岩墙厚度对成矿作用的约束:以石湖金矿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岩浆体是含矿流体的通道而不是来源,因而估算含矿流体注入岩浆体的能力是评价高位侵入体成矿潜力的有效方法。文中利用一维传热模型计算了石湖金矿区三类代表性岩墙(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和辉绿岩)不同厚度条件下的冷却时间尺度,同时估算了岩浆冷却过程中的粘度变化速率。假定岩浆侵位于约6 km,且完全固结时含矿流体才不能有效注入,石湖金矿区三类代表性岩墙的最小临界成矿厚度分别为3345 m(花岗斑岩)、822 m(石英闪长玢岩)和102 m(辉绿岩)。模拟结果与石湖金矿区矿体的产状一致,暗示模拟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结合岩墙长度/宽度比值,进一步估算致矿侵入体的最小临界出露面积分别约为312~1 561 m2(玄武质岩体)、0014~0068 km2(石英闪长玢岩)和0011~0034 km2(花岗斑岩)。估算结果为野外地质找矿提供了一个定性的标准,对快速资源勘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2.
概括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简称NTSC)时间基准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相关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NTSC负责我国标准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多年来,NTSC的守时系统以完美的表现满足了国家大科学装置—长、短波授时系统的发播控制任务的要求。2008年度,NTSC的守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的指标综合排名于全球实验室的2~3位,我国守时工作已经跻身世界前列,NTSC已成为国际原子时合作单位中最重要的守时实验室之一。  相似文献   
993.
广西巴马县水晶宫洞穴沉积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巴马县水晶宫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景观丰富,类型多样,有石钟乳、石幔、石瀑布、石笋、石柱、石盾等特色景观;尤其是近期仍在发育的洞顶鹅管、卷曲石、石花等是国内外较为罕见的洞穴奇景。据沉积物的沉积类型、物质成分、沉积序次及测年等资料研究表明,水晶宫洞穴沉积物形成于晚第三纪以来。晚第三纪和第四纪早更新世早期,洞内沉积主要为外源水携带的硅质岩、砂岩类砾石沉积形成的钙华砾石层。早更新世中期—中更新世气候温暖湿润,是水晶宫洞穴主要景观的形成期,沉积物景观宏大而壮观,230Th-U系测年得出其分别形成于100~35万年前。晚更新世早期12.5~9万年的末次间冰期主要为温暖气候环境,洞内仅有少量的石笋沉积,且极少保存;9万年后气候环境发生突变,更不利沉积物发育和保存;自4万年后气候环境开始表现为温暖湿润,化学沉积活跃,洞穴沉积物主要由高约50~150 cm的纯白色石笋群和钟乳石组成,为洞穴奇景的形成期,230Th-U系测年得出其分别形成于40 ka BP和7 500 a BP以及1 450 a BP。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形成的洞穴沉积物景观,不仅为水晶宫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价值,同时也为广西重建古气候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载体。   相似文献   
994.
断层的大地震复发概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布朗过程时间物理模型为基础, 以地震孕育过程为研究主线, 计算了中国大陆地区主要活动断层在不同预测时段内的强震复发概率, 进而对断层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鲜水河断裂带、 阿尔金断裂带、 东昆仑断裂带、 小江断裂带这4条断层的强震复发概率值显著高于其他断裂带, 反映了这些断层所处地区的应力积累水平高于其他地区, 应属于未来可能复发强震的危险地带。  相似文献   
995.
996.
??????????з??????????????????????????????????????з??????ó????????????????????????????????????????????????У???????????????????????????±??????????????????????????????????????????о???????????????????????????????????????????ò?????????????????Box??Jenkins???????????????н?????????????????????????????????????????????????????????????????????????????????  相似文献   
997.
����ȱʧ��GNSSʱ�����з�����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NSS?????????????????????????????????????????????????????GNSS??????з??????????????????????????????????????????????????????????????????????????????????????????????????????????????????????£??????????????????????????????????????岹??????????????????????????????????????????????????????????????????????????????????????????????????????????仯??????£?????????????????й????????????????????10%??????統???????9 mm???????????????????11???????????????12?????????GNSS????????????????о???????????????GNSS??????????????????????????  相似文献   
998.
????CNES???????????????????λ???????д?????????????????о????????????????????????????????????????????????CNES??????????????????SuomiNet????????????????IGS??????????????????????????????????????????????????к???????  相似文献   
999.
煤矿矿震定位中异向波速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煤矿上覆岩层层状赋存和离层带的特点,构建矿井尺度的微震监测系统异向波速模型,模型中波速向量由地面探头速度与井下探头速度组成.研究了在只有强矿震信号和混有爆破信号两种条件下,以到时残差最小为目标和震源定位误差最小为目标的两种求解模型,模型求解选用具有全局寻优特性的遗传算法与CMEAS算法结合的混合算法.现场实际应用得出,只使用爆破信号的到时残差法最优,混有强矿震信号的到时残差法其次;与爆破信号定位所用的统一简化波速模型相比,震源定位误差大幅度降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减低定位误差,还需从微震台网的优化布设方面解决.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与穹窿物理模型三维数据对比分析的方法,对HTI介质中纵波方位各向异性现象进行研究.主要是进行目的层动校正速度以及走时的分析.结果显示,理论数值与实验数值耦合较好,HTI介质会引起动校正速度以及走时随方位角呈现椭圆形的变化;同时发现,观测系统中最大偏移距与目的层深度的比值以及方位角分布对各向异性分析有较大影响. 三维纵波方位各向异性分析对于数据的观测系统设计以及数据质量有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