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控制水稻分蘖角度对群体生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控制分蘖角度对群体温度、群体相对湿度、群体CO2浓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均会产生一定影响。选用2006年水稻有关研究数据,分析水稻分蘖角度对群体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群体温度在07:00-19:00处理大于CK。分蘖高峰期到孕穗期CK白天群体相对湿度大于处理,齐穗期到灌浆期处理群体相对湿度大于CK。群体CO2浓度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均为处理大于CK,其他生育期差异不显著。光合有效辐射垂直分布是处理前期和后期上层截获的光能均小于CK,群体内消光系数小。控制分蘖角度形成了有较高温度、较低湿度、高CO2浓度和适宜光分布的群体,可为获得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
影响我国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通过收集前人所作的全国各地区水稻产量气象预报模型,将所得到的资料按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单季稻进行分析,并提取预报因子。通过定量化处理,使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以预报方程中的影响因子为指标,讨论了各水稻分区(双季早稻分为4个区,双季晚稻分为2个区,单季稻分为9个区)水稻产量的主、次要影响因子和影响时期,为大范围水稻产量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3.
云南南亚热带地区气候资源与水稻、冬播玉米的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南亚热带地区光能资源丰富 ,不仅表现在太阳辐射量高于我国华南和华东地区 ,而且辐射强度大 ,是籼型杂交水稻、冬播玉米等作物的高产区。全年热量资源充足 ,≥ 1 0℃积温在 6 0 0 0~ 75 0 0℃·d之间。但温度年较差小 ,日较差大 ,冬暖夏凉 ,一年四季都能种植玉米 ,是云南南亚热带地区玉米气候生态的一大特点。夏季高温强度不够 ,日照时数偏少是限制杂交水稻提高结实率和产量的主要因子。全年降水适中 ,但分布不均 ,地域差异大 ,干季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1 0 %~ 1 5 % ,冬春干旱严重制约着冬播玉米以及水稻拔节前的生长发育。发展农田水利和灌溉是云南南亚热带地区夺取水稻、冬播玉米高产、稳产最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74.
近2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增产的贡献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方修琦  王媛  徐锬  云雅如 《地理学报》2004,59(6):820-828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是认识变暖对农业影响的有效途径,但如何定量区分出气候变化和技术发展对粮食作物的影响程度是目前研究的难点。本文提出的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传统算法缺陷,用此方法估算过去2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单产增加的贡献率,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相对于70年代水稻单产增加了30.6%,其中由气候变暖带来的增产量占实际增产量的12.8%~16.1%,相当于使70年代的单产增加3.9%~4.9%。20世纪90年代水稻单产较80年代增产42.7%,其中,气候变暖对单产增加的贡献率约为23.2%~28.8%,相当于在20世纪80年代的单产水平上增产9.9%~12.3%。  相似文献   
75.
为了得到更加精细的水稻提取结果,提出一种结合高分辨率和多时序遥感影像的深度学习水稻提取方法.构建全卷积网络(FCN)对BJ-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并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随机森林(RF)分类器对Sentinel-2多时序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再通过面向对象的分割和投票对3种方法的分类结果进行融合,得到最终提...  相似文献   
76.
以四川盆地东部再生稻高温伏旱区为研究区,基于气象条件对腋芽萌发期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机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明了腋芽萌发的影响因素、影响路径及影响强度。进一步结合隶属函数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再生稻腋芽萌发气象适宜度模型,并分析了1981—2021年研究区腋芽萌发期气象影响因素及气象适宜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空气湿度、降水是四川盆地东部再生稻高温伏旱区腋芽萌发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因素的气象适宜度模型能较好地评价再生稻腋芽萌发期的气象影响。1981—2021年研究区气温适宜度、空气湿度适宜度及综合气象适宜度均呈下降趋势,降水适宜度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气温适宜度、空气湿度适宜度及综合气象适宜度总体呈“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降水适宜度则表现为“东西高、中部低”。1981—2021年研究区气温上升趋势与空气湿度下降趋势显著,导致致害高温(日平均气温≥32℃)积温和致害低湿(日平均相对湿度≤65%)日数明显增加,这是再生稻腋芽萌发期气象适宜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的诱因。  相似文献   
77.
谭远模 《北京测绘》2020,(4):514-517
杂草治理是农地质量保障的关键,杂草的精准识别与定位是杂草治理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杂草治理精度与效率,本文提出运用无人机航测技术辅助实现杂草治理工作。本文以广东DX农场为例,运用无人机航测技术进行农场航拍影像采集,运用实例证明无人机航测可以大幅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精度,并分别运用视觉判断法、神经网络模型法完成了杂草密度分析,输出杂草密度分布图,说明了无人机航测数据可以辅助实现杂草密度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论证了神经网络模型配合无人机航测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杂草识别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78.
采用云南省1960—2009年逐日平均气温数据,按照《云南省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业务标准》提取出这50 a中云南省水稻抽扬期发生低温冷害的天气过程,并进行冷害分级,基于ArcGIS绘制出各年代冷害发生的频率分布,再分地域研究其强度特征.采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曲线等分析近50年云南省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的时间变化特征,以期揭示水稻抽扬期冷害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960—2009年,云南省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的主要发生区域集中在昭通市和曲靖市,昭通市发生冷害程度最重,保山市的龙陵县也为多发地区;从时间变化趋势上看,水稻抽扬期不同程度的低温冷害发生日数均趋于减少;从站数比和其累积距平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70年代冷害的发生范围最大,频率最高,90年代则为少发阶段,从2000年之后,冷害集中暴发,暴发速度快、强度大,到2008年才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79.
Based on meteorological data including daily sunshine duratio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from 97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Hunan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of 1981—2010,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field experiment in different places at different sowing dates, the precise climatic risk zoning of double cropping super rice cultivation has been studied by using the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 and other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technologies. Three key climatic factors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chilling in May, high temperature heat damage during July to early August and low temperature damage in autumn in this study.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limatic conditions suitable for double cropping super rice cultivation and climatic disasters, 8-22 ℃ a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sunshine duration from late March to October, climatic risk index of the low temperature in autumn, and climatic risk index of chilling in May were selected as key climatic factors to study the precise agro-meteorological regionalization of double cropping super rice in Hu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yielding zones of double cropping super rice in Hunan were mainly located in Zhuzhou, Hengyang, Yongzhou and Chenzhou City, the moderate-yielding zones were primarily located in the east and north reaches of Dongting Lake,together with most of Changsha, Zhuzhou and Xiangtan City, and other regions in Hunan were not suitable for double cropping super rice. These finding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large-scale cultivation of double cropping super rice in Hunan province.  相似文献   
80.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the contamination of rice with cadmium in China and considers what we know about the severity of the problem. It argues that it is misleading to extrapolate simply from levels of cadmium in soil to health risks, because the uptake of cadmium by crops and the health impacts of the metal are affected by multiple factors. These include not only background levels of cadmium and pollution from mining and industry, but also soil quality,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the type and variety of crops grown.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cluding dietary habits, other exposure sources,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general health status will also affect the intake of cadmium and the severity of health impacts. For these reasons we argue that interdisciplinary analysis is crucial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atterns of risk to health from cadmium pollution, and to the design of effective responsive meas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