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0篇 |
免费 | 133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篇 |
大气科学 | 31篇 |
地球物理 | 899篇 |
地质学 | 55篇 |
海洋学 | 6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98篇 |
自然地理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80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91.
雅江6级地震预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2001年2月在四川省雅江县与康定县间发生的MS 5. 0和6. 0地震的基本参数和震源机制,分析了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和中短期观测异常现象,并对雅江6级地震的短临预测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92.
993.
利用2016-01-21门源6.4级地震前祁连山断裂带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以及震后数天的加密复测结果,综合观测曲线、异常时空演化特征及特征强度指标,分析门源震前断层形变异常及震后变化。结果显示,2015年该断裂带中东段集中、增多且以突跳为主的断层形变短期群体性异常与这次门源强震有一定关联,具有中短期-短期前兆意义;震后复测结果以转折特性为主,同震变形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994.
小波变换是近年兴起的信号处理方法,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化特征。它不但可以准确地描述瞬变信号的局部特征,还可以通过多尺度变换,从不同频带上观察信号的特征。利用小波变换的以上特征将其运用于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不同频率潮汐波的分离、同震水震波及震前水位长周期“前驱波”的识别、干扰与同震效应的识别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5.
Calculation of the parameters of georesistivi-ty anisotropy and case history of earthquake precursor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alculationoftheparametersofgeoresistivi┐tyanisotropyandcasehistoryofearthquakeprecursorsFU-YEQIAN1)(钱复业),YU-LINZHAO1)(赵玉林)a... 相似文献
996.
Bao Dexiu Pan Erda Luo Yaohuang Wu Yonghan and Zhang Shu Department of Physics of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China 《中国地震研究》1996,(1)
Analytic expressions of a quasi-stationary field caused by an even-charged body in a three-layer medium are obtained from an electrostatic field.Analysis and studies on it are carried out to obtain some guiding results in observing and analyzing seismic electromagnetic precursor indications. 相似文献
997.
地震过程是应变能积累与释放的结果。如何描述积累的程度并对出现的异常进行检测 ,一直缺少合理的定量化研究。通过对各项观测之间相关性的分析 ,讨论了地壳形变过程的异常强度指标 ,并进一步构造了异常强度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图像。与地震活动的联系表明 ,地震多发生在区域异常集中出现后的异常平静时 ,且远离异常集中区。并证实了地壳形变异常强度与地震应变能积累程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大震水化学参量"场兆"与"源兆"判别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处理了唐山、松潘、共和等7级以上大震的震例资料,研究了大震水化学参量的源兆与场兆的判别指标,并指出,水化学参量的趋势原兆出现得早,场兆出现得晚;源兆所占的比例高,场兆所占的比例低等,进而提出了1年度7级以上大震水化学参量的前兆指标。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水氡体异常月频次序列的周期分析,指出水氡群体异常具有半年和3个月的周期特征,并且在强震前,整个波形发生畸变,各分波的振幅明显增大,随着地震的临近,从次要波至主要波的畸变也是逐步发生的。从而可判断该异常群体含有地震前兆的成分以及地震的临近。对地震的短临报有着积极的意义,对其它有关的研究工作亦可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地震预报现状及相关问题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虽然对“地震能否预报”一直存在争论,但众多大地震的震例研究表明,前兆异常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在地震孕育过程的不同阶段。国内外针对活动断裂的行为方式、大地震复发规律、活断层分段与大地震活动、大地震复发的概率预测和地震孕育过程与机理等,都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促进了地震预报的发展。中国的地震预报工作现状面临地质构造与地震地质工作基础仍明显不足、中长期地震预报工作程度亟需全面提高、中短期预报衔接不够和防大震意识还相对薄弱等诸多问题。基于这一现状与快速城镇化的国情,需在坚持地震预报研究的前提下,全面做好新构造、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夯实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基础,并加强中短期预报的衔接,坚定防大震意识。同时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有效提高强震活动区带上的建筑物与重大工程的抗震能力,并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从而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持续发展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