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2篇
  免费   1815篇
  国内免费   2041篇
测绘学   204篇
大气科学   4049篇
地球物理   2444篇
地质学   1232篇
海洋学   430篇
天文学   266篇
综合类   264篇
自然地理   929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399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361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381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469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507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337篇
  2003年   346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及其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中国160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和美国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分析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异常及其环流特征。文中取“九五”重中之重项目执行组指出的华南地区的16站来代表华南地区,侧重分析了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华南前汛期多、少雨年同期的环流特征。研究发现:华南地区降水的季节分布呈现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在6月和8月。华南前汛期近50年的总的降水趋势变化不明显。1950年代前期和1960年代中期—1980年代中为相对多雨期,而1950年代中期—1960年代中期以及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初为相对少雨期,1990年代为正常波动期。华南前汛期降水存在3 a、5 a、7 a、14 a的周期。在分析华南前汛期多、少雨年大气环流场的特征时发现:华南前汛期多雨年时南亚高压和副高都偏弱,华南地区低层的水汽通量辐合加强,而且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气流上升运动加强,容易形成降水;而少雨年的情况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992.
风廓线雷达探测降水过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利用风廓线雷达 (WPR) 开展降水研究, 分析了2006年8月25-26日北京延庆WPR探测降水个例。降水前高空出现持续时间长达10h以上的水平风垂直切变; 在信噪比 (SNR) 时间序列资料中出现比较清晰的SNR极值层, SNR极值层所处高度与水平风垂直切变高度相吻合。降水期间及前后, 水平风探测高度明显增高2km以上。随地面降水的临近, 下降速度所处高度逐渐降低, 从高空一直延伸到低空, 持续时间长达10h。资料分析表明:国产WPR可以在降水天气工作, 其探测资料能及时反映大尺度流场的变化。通过WPR提供的功率谱密度、SNR、水平速度、垂直速度等多种资料, 可从多种角度了解降水过程; 特别是WPR可以同时探测垂直气流速度、粒子落速及其高度分布, 进而可以估计降水粒子尺度谱及其高度分布, 便于开展更深层次的降水物理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993.
提出一个台风过程雨量的定点、定量预报方法。方法应用台风初始参数、历史过程的天气形势场和物理量场及数值预报产品,构造预报区域内当前时刻至未来时刻环境要素场的多元客观相似判据。通过定义非线性的相似指数,综合评估历史台风样本与预报台风在多元判据下的连续动态相似程度,以此找到相似样本。应用相似样本的历史雨量记录进行相似指数的权重综合,得到台风未来雨量的定点、定量预报值。预报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994.
根据广东飞来峡水库流域汇流特征,将全流域划分为5个支流,并采用求积仪分别计算各支流面积;然后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支流的面雨量,并将各支流面雨量对相应的支流面积进行积分,计算各支流体积降雨量;利用洪水过程飞来峡水库入库流量、出库流量和水库流域蒸发量对体积降水量预报结果进行验证,求出误差订正系数.结果表明: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水库流域体积降水量,经过误差订正后,预报准确率可控制在90%左右,基本满足预报业务服务要求.  相似文献   
995.
华南区域季节性降水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EOF方法研究华南区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华南地区各季节降水在年际和年代际的时间变化上有区域一致性,但有季节性差异,其中春季和秋季在20世纪80年代后降水明显减少,旱年增多;而夏季90年代后降水明显增加,涝年增多;冬季变化则不明显。(2)华南地区各季节降水在空间分布上也有差异,其中春季降水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大值中心位于广西东北部、广东中部及西南沿海。夏季和秋季降水相似,呈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大值中心位于广西沿海和广东西南沿海。冬季降水呈东北多西南少的分布特征,大值中心位于粤北。  相似文献   
996.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quasistationary fronts, surface conditions, and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a freezing precipitation event over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specially in the Dabie mountain during February-March 2009. The long duration of freezing precipitation was primarily caused by stationary and anomalous synoptic weather patterns, such as a blocking high pressure in the northern branch and a trough in the southern branch of the westerlies, which resulted in the encounter cold air from northern China and warm moisture from the south. The east-west-oriented, quasi-stationary front (or shear line) found in central China was mostly responsible for producing the precipitation. The warm layer and nearsurface frozen layer were located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along the front zone. Although the warm layer (〉 0℃) existed along the whole front, a surface temperature less than 0℃ appeared only over the lower-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specially in the Dabie mountain. Therefore,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wa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as the freezing precipitation only happened over the Dabie mountain.  相似文献   
997.
主要评估了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NCAR CESM(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NCAR)和中国科学院的CAS ESM(Earth System Model,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两个地球系统模式对亚洲东部夏季气候态的模拟性能。使用NCAR CESM和CAS ESM各两种不同的水平分辨率,一共进行了4组长达19年(1998~2016年)的数值积分试验,并通过对2 m气温、降水强度和降水日变化等的分析,比较了这两个模式在亚洲东部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CAS ESM和NCAR CESM均能模拟出夏季2 m气温和降水强度的大尺度分布特征,但整体上模拟得到的地表面气温偏暖、降水强度偏弱。对于降水日变化而言,观测的日降水峰值在陆地上主要发生在下午到傍晚时段,在海洋上则出现在午夜到凌晨时段。两组低分辨率试验模拟的陆地降水峰值出现过早,且无法模拟出四川盆地的夜间降水峰值和部分海洋地区凌晨或上午的降水峰值。提高分辨率对模式的模拟性能有显著的提升作用。高分辨率下,NCAR CESM和CAS ESM对陆地和海洋的降水日变化模拟性能都明显提高。对降水日变化的定量化分析表明,高分辨率CAS ESM模式对整个亚洲东部降水日变化的模拟最优。目前模式对海陆风的模拟还不太理想,未来要进一步提高模式模拟性能,需要重点完善与气温、降水过程相关的物理参数化方案。  相似文献   
998.
利用浙江省2004~2013年3~8月Micap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地面填图数据和T-logP数据研究杭州、衢州和台州三市的阵雨和雷雨个例,同时选取能表征雷雨并能区分阵雨与雷雨的气象预报因子:对流有效位能、850 hPa与500 hPa的温差、K指数、地面2 m温度,用临近探空的分析方法和决策树的分类方法初步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浙江省春夏季降水性质分类指标。利用欧洲中心(ECMWF)细网格预报资料,对历史样本和2016年春、夏季分别作了检验。结果表明:除去有降水预报误差个例后,指标TS(Threat Score)评分超过0.53,雷雨阵雨综合命中率达到71%,空报率阵雨(10%)小于雷雨(43%),在不同地区和季节稍有区别;同时对浙江省2016年春夏两次典型大范围阵雨雷雨过程进行预报,效果很好。此方法不仅可以依据预报数据在短期内做出精细化降水性质分类预报,在中长期预报上也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999.
2007年淮河强降水时期低频环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勇  周兵  金荣花 《气象学报》2010,68(5):740-74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台站降水资料,研究了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强降水的低频振荡及其环流特征。结果表明,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强降水低频振荡的主要周期是10 25天。淮河流域降水强弱与对应低频周期存在联系,降水主要发生在低频周期的正位相时期,而在负位相时期结束或明显减弱。降水的低频变化一方面与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的低频变化有关,另一方面还受到中高纬度冷空气低频变化的影响。在低频周期的峰值位相,对流层高层出现的低频反气旋使南亚高压偏东,脊线偏北,并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更西、更北的方向发展,整个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有低频的上升运动。中高纬地区出现大片正位势涡度,冷空气的低频活动显著偏强,南下侵入到中国淮河流域的冷空气较多,形成有利于淮河流域强降水的环流场。相反,在低频周期的谷值位相,对流层高层出现的低频气旋使南亚高压偏西,脊线偏南,不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更西、更北的方向发展,整个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有低频的下沉运动。高纬度冷空气的低频活动偏弱,南下侵入到中国淮河流域的冷空气也较少,最终形成不利于淮河流域强降水的环流场。  相似文献   
1000.
In this study, long-term (1777–1997) precipitation data for Seoul, Korea, wetness indices from eastern China, and modern observations are used to identify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in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precipitation over the last 220 years. I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region, two long-term timescales of dry–wet transitions for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and quasi-40-and quasi-60-year timescales are dominant in the 220-year precipitation data of Seoul, as well as in the wetness indices over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