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2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235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222篇
地球物理   364篇
地质学   449篇
海洋学   17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2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爱民 《气象》1997,23(3):30-33
为更加系统有效地开展农作物产量预报工作,研制了《农作物产量预报模式管理咨询应用服务系统》,可将各种类型的已建产量预报模式归入档入库,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并自动实现预报结果输出  相似文献   
32.
济宁地区水稻生产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延贵  潘成英 《气象》1997,23(9):43-45
利用济宁市31年的水稻产量和气象资料,分析了水稻生产的不同气候年型、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找出了影响产量变异的着急时期和主导气象因子及其时间变化规律,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3.
地下水计算参数的测定与估计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叙述了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几个常用参数(给水度、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和潜水蒸发系数)的测定和估计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剖析.通过分析,得到几点新的认识:(1)给水度值同注水的方式有关,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农田表层土壤疏松,且有作物影响,因而其最大值会出现在地表附近;(2)用抽水试验法测定给水度,其值因孔而异;(3)降雨入渗补给系数与土壤结构和给水度的关系密切,一般随着埋深的增加,该系数随之减小;(4)不同季节和不同作物,潜水蒸发系数不同,表现在计算公式上的参数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34.
I.IntroductionTheHuang-Huai-HaiPlaininNorthChinaisacrucialareainprovidingaboutone-fifthoftotalstatefood[4],anditisfacingaseriouswatershortageinrecentyearsduetotheexpansionofindustryandacontinuousdecreaseinprecipitation.Thestudyinsoil-plant-atmosphereconti…  相似文献   
35.
以天山北坡头屯河流域为例,在对山区不同海拔的降水特征、侵蚀产沙情势以及河流水沙运移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详尽就山区降水对河流水沙情势的年际变化、年内变化以及月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降水对不同海拔的河流水沙情势的影响强度及相互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6.
冻土蠕变的渐进屈服准则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王正贵  马巍 《冰川冻土》1996,18(2):155-161
基于冻土蠕变的现象分析表明,冻土蠕变的破坏是由于冻土中非弹性变形积累的结果,在冻土的任何变形阶段都存在着非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的积累在一定条件下导致了冻土渐进屈服的出现,渐进屈服反过来又促进了冻土蠕变的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37.
渭河河谷甘肃段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有权 《地下水》2004,26(2):137-139
本文在论述渭河河谷甘肃段水资源分布特点及现状利用量和承载量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的承栽能力,认为区内水资源最佳承载量是355万人,355亿元工业产值和248.5万亩的可灌高效农田.据此提出了城市发展规模的大小,目的是供地方政府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38.
某滑坡软弱夹层抗剪强度取值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主要针对软弱夹层抗剪强度取值所存在的争议,通过对贵州新街子滑坡的软弱夹层分别选择比例极限、屈服极限及峰值作为剪应力值,采用最小二乘法获得比例抗剪强度、屈服抗剪强度和峰值抗剪强度。以参数选取中应用较为成熟的反分析方法推求力学性质参数c、φ值作为判据对以上3种参数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本滑坡软弱夹层中由于含泥量较大,而且粘塑性较强,屈服抗剪强度和反分析得到的抗剪强度偏差最小,比例抗剪强度偏差最大,峰值抗剪强度居中。并以此3种抗剪强度进行天然状态下滑坡稳定性验算,结果表明选用比例极限抗剪强度与当前滑坡的地质现象不符,选用峰值极限抗剪强度安全储备较低,而选取屈服极限抗剪强度最为合理。用此参数进行设计,滑坡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治理。在取值研究中认为采用试验与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滑坡稳定性计算参数是比较合理的。以上结论为滑坡中软弱夹层抗剪强度取值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9.
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的三维弹塑性数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明元  程展林  林绍忠  陈琴 《岩土力学》2004,25(Z2):507-512
在建的清江水布垭面板堆石坝高达233 m,是目前同类坝型中最高的.采用MSC.Marc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发展了三维子模型法,对该坝进行了三维弹塑性有限元仿真分析,模拟了面板的分缝、坝体材料分区、填筑及蓄水过程,采用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模拟堆石体的变形特征.根据数值分析的结果,对坝体和面板的应力变形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0.
Sequential aerial photography, sonar bathymetry,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PR), and sediment sampling and analysis provide the basis for calculating the volumetric and mass rate of progradation of the delta of Fitzsimmons Creek, a steep, high-energy, debris-flow-dominated channel draining about 100 km2 of the southern Coast Mountains of British Columbia. Fitzsimmons Creek is typical of small mountain rivers in the region. GPR imaging is used to define the pre-depositional morphology of the receiving basin, a technique that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the volumetric survey. The 52-year record (1947–1999) of progradation yielded an average annual volumetric transport rate of 1.00±0.16×104 m3 year−1 for bed load, corresponding to a mass transport rate of 1.60±0.28×104 Mg year−1. Bed load yields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btained in hydrogeomorphically similar basins in the region and elsewhere. Decade-based annual rates, which vary from 0.64±0.11×104 to 2.85±0.38×104 Mg year−1, provide poor estimates of the 52-year average. Indeed, the 52-year record may also not be long enough to fully integrate the significant fluctuations in the sediment efflux from Fitzsimmons Creek. The methodology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be transferred to other comparable mountain environment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