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42篇
  免费   5363篇
  国内免费   8137篇
测绘学   4328篇
大气科学   6324篇
地球物理   6636篇
地质学   12773篇
海洋学   4368篇
天文学   1309篇
综合类   2137篇
自然地理   3767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945篇
  2021年   1105篇
  2020年   1308篇
  2019年   1372篇
  2018年   1279篇
  2017年   1425篇
  2016年   1479篇
  2015年   1683篇
  2014年   1895篇
  2013年   2081篇
  2012年   1932篇
  2011年   2041篇
  2010年   1636篇
  2009年   1930篇
  2008年   1897篇
  2007年   2135篇
  2006年   2005篇
  2005年   1715篇
  2004年   1572篇
  2003年   1348篇
  2002年   1184篇
  2001年   997篇
  2000年   951篇
  1999年   868篇
  1998年   811篇
  1997年   658篇
  1996年   572篇
  1995年   535篇
  1994年   476篇
  1993年   366篇
  1992年   233篇
  1991年   203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10篇
  1973年   5篇
  195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国家气象中心新一代业务中期预报模式T213L31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陈起英  姚明明  王雨 《气象》2004,30(10):16-21
T2 1 3中期数值预报系统于 2 0 0 2年 9月 1日起在国家气象中心正式业务化。作为此系统核心的T2 1 3L31全球模式与原业务模式T1 0 6L1 9相比 ,采用了一些新的数值技术 ,包括半拉格朗日时间积分方案的引入 ,采用规约格点 ,分布内存与共享内存并行相结合 ,从而在目前有限的计算机资源条件下 ,能积分高分辨率的模式。更重要的是 ,模式采用了一些更新、具有更真实物理概念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 ,对于辐射方案、次网格尺度地形参数化、积云对流方案、云方案、陆面过程方案都作了很大改进 ,从而克服了许多T1 0 6L1 9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明显提高了T2 1 3L31模式的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992.
几种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的预报效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玉强 《气象》2004,30(10):30-32
目前应用于我国各个城市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的预报方法主要有三种 :数值模式预报、统计预报和综合经验预报。这几种预报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势 ,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应用以上方法对天津市市区进行空气质量业务预报 ,通过实测资料与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给出这几种方法在天津市区空气质量预报中的预报效果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993.
青海对流云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文 《气象科技》2004,32(5):343-347
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三维对流云模式和2002年青海省河南县秋季外场试验取得的资料,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该地区秋季对流云降水主要为冷云降水,暖雨过程不易启动。降雨主要是由于霰落入暖层融化,雨水的蒸发是雨水减少的主要机制。霰在降水的产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霰的生成又与冰晶密切相关。冰晶是霰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霰生长的主要因素。初始的霰粒主要由冰霰自动转化生成,而较少由雨滴冻结生成。霰胚通过收集过冷云水和冰晶与霰的碰并又促进了霰的进一步生长。冰晶的生成主要是由于自然冰核的核化,因此,自然冰核的数浓度对整个降水过程都有影响。霰是云中过冷水消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数值预报产品在夏季持续高温预报中的释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 1999~ 2 0 0 2年 6~ 8月 96~ 192h日本数值预报产品 85 0hPa气温与吉林省的日平均气温、阶段性高温及极端最高气温 (长春市 )资料 ,通过线性分析 ,找出了日本数值预报产品的 85 0hPa气温与吉林省地面日平均气温、阶段性高温及极端最高气温的对应关系 :吉林省 6~ 8月日平均气温在 96~ 192h的 85 0hPa日本数值预报长春站日平均值上加 6 6~ 4 1℃ ,6~ 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在相应的日本数值预报产品上加 9 3~ 13 0℃。  相似文献   
995.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报长江上游流域面雨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仁芳  刘静 《气象科学》2004,24(4):483-487
利用1998~2000年3~11月长江上游六大流域逐日降水实况和MAPS、T106(T213)、欧洲中心等数值产品资料,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六大流域强降水面雨量等级预报模型。并于2002年6~9月进行了业务试验。  相似文献   
996.
以深圳市为例,对污染物浓度与各种大气参数的定量联系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及物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分区的城市空气污染潜势等级预报方案。该方案定量考虑了地面和边界层共十几个因子的影响,特别是考虑了地理环境各向异性的效应,将风向作为一个独立的影响因子。方案还针对各污染物稀释特性的差异对不同污染物分别建立潜势预报方案。另外,方案还考虑了相同大气条件下大气对城市不同区域污染物稀释特性可能存在的差异,对不同区域分别建立潜势预报方案。最后用高分辨的中尺度数值模式对大气参数的未来演变作出高时空分辨的预报,进而作出分区、分时段的城市空气污染潜势预报。本方法完全客观定量,物理意义明确,可制作高时间分辨的空气污染潜势预报。  相似文献   
997.
运用改进系统建模法对南海气象数据的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建模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的动态数据建模方法,对南海气象数据中的温度进行建模并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根据模型推导出格林函数、逆函数和自协方差函数等,并讨论了南海气象数据中温度模型的稳定性、可逆性和合理性.对系统的频率特性和谱函数进行分析讨论,并给出建模过程中的一些图像.根据模型的适用性检验发现,对所研究的气象数据而言,ARMA(4, 3)模型是最合适的,具有平稳可逆性.所有的建模和分析过程在MATLAB上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建模方案简便易行,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系统的合理模型.  相似文献   
998.
GPS水汽遥感中的大气干延迟局地订正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GPS遥感水汽过程中,大气干延迟模型的精度直接影响水汽遥感的精度。根据广东清远站1995~2001年的气象探空资料,计算了GPS水汽测量中的实际大气干延迟。在此资料基础上,利用地面气象要素建立了大气干延迟的年和分月局地订正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年模型的精度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普适模型;月模型与年模型相比,效果不是很明显,建立局地分月订正模型意义不大;在对高度角的敏感程度上,局地模型略大些;当高度角小于75时,大气干延迟弯曲路径与直线路径之差ΔS随天顶角增大而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999.
使用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期问高质量资料和NCEP/NCAR40年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海季风建立前后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和要素的突变及爆发过程。发现南亚高压迅速从菲律宾以东移到中南半岛北部,孟加拉湾槽加深加强,赤道印度洋西风加强并向东向北迅速扩展和传播,以及伴随的中低纬相互作用和西太平洋副高连续东撤是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大尺度特征。与此同时,亚洲低纬地区的南北温差和纬向风切变也发生相应的突变。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印度半岛地形的陆面加热作用在其东侧激发的气旋性环流对于孟加拉湾槽的加强有重要作用,并进而有利于南海夏季风先于印度夏季风爆发。  相似文献   
1000.
渍水麦田土壤水分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土壤水分平衡原理,建立了一个反映土壤渍水、可与小麦生长模型耦合的土壤水分动态模型,尤其考虑了因地下水位较浅而引起的毛管上升水量和土壤导水率的变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采用盆栽小麦水分试验资料验证了日蒸散量的模拟值,利用湖北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和江苏金坛农业气象试验站的土壤水分历史资料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综合测试和验证,结果表明:蒸散量、地下水位和0~50 cm土壤含水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模型能可靠地预测多雨和渍水地区麦田土壤水分的变化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