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0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测绘学   478篇
大气科学   316篇
地球物理   162篇
地质学   368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43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卫国  蒋维楣 《气象科学》1997,17(3):274-279
利用三维非静力能量闭合(E-ε)的边界层模式,以深圳海岸复杂地形进行了实际模拟。结果给出了该地区海陆风情形下气流和湍流孤变化特征。在海风发展盛期,气流方向由大面积的水域和内陆的位置决定,不规则海岸线对局地气流影响不大,夜间陆风时,不规则海岸线对局地气流影响较大,湍流能量高值颁在陆地上空的不稳定层内,水面上湍能很小。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上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32.
A prognostic three-dimensional mesoscale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andused in one- and two-dimensional modes to evaluate ten local turbulenceclosure schemes. The schemes ranged from first-order to the two-equationprognostic schemes. Predictions by the models were compared for aone-dimensional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using mixed layer scaling andmeasurements to interpret the results. Two-dimensional simulations were alsoperformed for a sea-breeze flow and for flow over a hill. The results showedthat for all of the models considered, minor differences were produced in themean meteorological fields and in the vertical scalar fluxes, but majordifferences were apparent in the velocity variances and dissipation rate.Predicted tracer concentrations were very sensitive to the turbulence modelformulation for dispersion from a point source in the convective boundarylayer, particularly for the prediction of maximum concentrations. Predictedtracer concentrations from a surface volume source for the two-dimensionalsimulations were similar for all models, although the degree of mixing in themorning growth period produced some differences. Generally, good results forthe mean meteorological fields can be obtained with first-order schemes, evenif they underpredict the magnitude of turbulence in the convective boundarylayer, and reasonable tracer concentrations can also be obtained with thesemodels provided near-source effects are not important. The two-equationprognostic models performed best for the prediction of turbulence in the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相似文献   
33.
用GMS卫星资料反演复杂地形下的降水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乾  李兰芳 《水科学进展》1997,8(4):353-358
强降水主要由生命史短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对此类天气系统的预报,目前只有依靠卫星和雷达的实时监测并结合中系统的概念模式外推来完成。由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形极为复杂,造成雷达盲区,影响其估算降水率。因此采用GMS-4卫星的红外和可见光展宽云图资料,经处理并转换后,再加入相应网格点上的数字化地形高度资料作为因子之一,用多级逐步判别模式估算逐时雨强等级,最后形成一套可在微机上对雨强场进行图像显示及处理的软件系统,满足了现时预报的需要。结果表明,小雨以上的降雨区域不论面积、形状均与实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4.
安吉县竹类资源优势突出 ,使其综合利用已初具规模 .竹业工业已成为新兴工业门类 .竹业经济已是地方经济的一个台柱子 .但竹业结构不合理 ,竹制品雷同性大 ,增值率低 ,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日益明显 .对今后竹类资源综合利用和持续发展 ,提出了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35.
刘昭平  吴建章 《福建地质》1996,15(4):177-189
本根据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的研究及近年来的矿产勘查,成矿预测和专科研成果,综合论述了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类型和矿床特征,分析和总结了银矿的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和成矿系列,同时指出,火山热液充填充代型银矿是本区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成因类型,并阐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6.
中国火山岩地区金的成矿环境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是一个火山岩广泛分布的国家,火山岩区的金矿不论其数量和储量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根据金和火山活动的关系,可划分出6种金矿类型,它们主要分布在6个火山岩区中,不同地区金的成矿作用各有其特色,总体可概括出7条成矿特征,这对于在我国广阔的火山岩区寻找金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二维地电条件下充电法地形改正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讨论了充电法地形改正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比值法思想的地改方法,经理论模型验算表明,有较好的地改效果  相似文献   
38.
本文根据施工实践的结果,综合分析对比了清水钻进与泥浆钻进的管井取水效果,指出清水钻进成井工艺是在现有机具设备条件下提高管井单井取水量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特别是在安徽江淮相对贫水地区,采用清水钻进工艺成井的地质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9.
Numerical modeling of 3-D terrain effect on MT fiel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sing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the numerical modeling problem of three-dimensional terrain effect on magnetotelluric (MT) field is solved. This modeling technique can be run on PC in the case of adopting special net division. The result of modeling test for 2-D terrain by this modeling technique is basically coincident with that by 2-D modeling technique, but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ults of 3-D and 2-D modeling for 3-D terrain.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40.
俄罗斯远东金属矿床形成条件的古地球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本区地质构造的新资料,提出了区域板块构造模型。研究了从俯冲到加利福尼亚型转换和由后者又到俯冲的古地球动力学环境更替的意义。这种更替发生在对本区最重要的中—新生代历史时期,对区域成矿带整体乃至一些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论证了一些地体性质,尤其是俯冲-增生杂岩对矿床形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