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6篇
  免费   471篇
  国内免费   644篇
测绘学   256篇
大气科学   1329篇
地球物理   252篇
地质学   331篇
海洋学   503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146篇
自然地理   26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3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9 毫秒
991.
陆海风是由于海陆表面之间的比热容不同而导致的昼夜热量分布差异,从而在海岸附近引发的大气中尺度循环系统.本文利用多普勒风激光雷达Windcube100s首次对黄海西海岸的海陆风的循环结构进行了观测研究.在2018年8月31日至9月28日观测期间发现,海陆风发展高度一般在700 m至1300 m.海陆风转化持续的时间为6小时至8小时.在425m高度,海风水平风速出现最大值,平均为5.6 m s-1.陆风最大水平风速出现在370m,约为4.5 m s-1.最大风切变指数在1300m处,为2.84;在陆风向海风转换过程中,最大风切变指数在700m处,为1.28.在同一高度上,风切变指数在海风盛行和陆风盛行时的差值范围为0.2-3.6,风切变能反映出海陆风的发展高度.  相似文献   
992.
利用2014年12月—2020年12月时间间隔为3.5 h的高空风实况分析火箭发射前后3.5 h内高空风差异, 并利用WRF模式和火箭发射前3 h高空风建立火箭发射后0.5 h高空风预报模型, 结果表明:火箭发射前后3.5 h内高空风速、风向差异特征, 与高度、季节及火箭发射前3 h平均高空风速有关。高空风最大风速偏差为-24.00~26.00 m·s-1, 风速偏差在10 m·s-1以内达三分之二, 且主要出现在对流层中高层[6.5 km, 11.5 km)高度内;最大风向绝对偏差范围为10.00°~180°, 主要集中在[30°, 60°)范围及对流层中低层[1.5 km, 6.5 km)高度内。火箭发射前后3.5 h内高空风速平均绝对偏差随火箭发射前3 h高空风速平均值增大呈增大趋势, 风速相对误差绝对值和风向绝对偏差则表现为减小趋势, 说明高空风强时, 风向不易发生短时变化;火箭发射前后3.5 h内高空风差异随季节变化与高空风的季节特征有关。利用火箭发射后0.5 h高空风预报模型, 有助于降低火箭飞行风险。  相似文献   
993.
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有效地分解了全球平均表面温度(Global Mean Surface Temperature,GMST)时间序列,得到其不同尺度的、不同特征的子序列(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在此基础上,利用在预测长期、复杂、非线性变化的时间序列上具有显著优势的滑动自回归机器学习(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开展GMST年际信号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模型LSTM能很好地拟合并预测了长程相关性强的子序列(第2~6个IMF),而代表GMST年际尺度变化的IMF1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太平洋大西洋多重气候信号的影响和调制,因此进一步将3个气候指数作为预报前兆因子加入预测模型来更准确地预测IMF1的时间演变。通过利用多套GMST数据的对比,最终选定了考虑实时ENSO信息的LSTM(ENSO)模型来提前预测年际GMST信号,并预测2020年将有较大概率会成为史上最热的年份之一。  相似文献   
994.
《测绘通报》2007,(11):72-73
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的同时,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科学家迷恋着这片白色大陆,在荒无人烟的冰盖上度过了美好年华,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洒下了青春热血,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痴迷?是那无数的科学之谜。由于南极特殊的地理位置,其独特的气候是人为模拟环境所无法企及的,南极温度低达-30℃,风速超过100 m/s,有许多学科的研究必须要在南极地区这个天然实验室内进行。南极地区的很多科学问题都具有全球性意义,与人类的前途命运休…  相似文献   
995.
提出了一种利用接收函数、面波频散和重力数据联合约束地壳厚度、vP/vS和平均P波速度的改进方法,并基于两种地壳模型对改进后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地壳厚度和波速比的估计精度,还能更准确地估计地壳平均P波速度。在此基础上,将该方法应用于华南地区两个固定台站的地壳结构分析,相关结果也证实了该方法在确定地壳结构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减弱对流层延迟的影响,提高GNSS定位精度,探讨了在无气象参数的条件下,利用预测模型计算对流层延迟的可能性,并提出了一种经验对流层延迟预测模型,即基于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的对流层延迟预报方法。结合中国长春和上海两个地区的ZTD数据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基于SARIMA的ZTD预报模型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下的ZTD估计需求,是一种较高精度的ZTD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97.
利用2007—2017年乌鲁木齐市L波段探空雷达和地面常规观测数据,以Holzworth干绝热曲线原理,估算该地逐日最大边界层高度,并计算对应的边界层平均风速和通风量等数据。同时,应用2015—2017年空气污染指数(AQI),探讨空气质量与大气边界层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日最大边界层年均高度为1415 m,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平均降幅为5. 9 m·a-1。时间序列上,日最大边界层高度分布呈明显周期性。逐月数据呈"抛物线"状,1月平均高度最低(336 m),6月平均高度最高(2400 m)。冬季边界层平均风速最小,为2. 6 m·s-1,春季和夏季最大,均为5. 6 m·s-1。一年中,1月平均通风量最小,为977. 0 m^2·s-1,5月平均通风量最大,为14835. 9 m^2·s-1,4—9月为平均通风量大值期,平均通风量为13282. 3 m^2·s-1。大气污染物在风速弱、边界层高度低和通风量小条件下的累积,易造成中度以上污染。冬季,乌鲁木齐常处于蒙古高压后部或底部,为造成冬季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EPS颗粒混合轻量土的密度、强度和变形特性,对不同水泥掺量、EPS颗粒掺量、含水率和龄期的轻量土进行密度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配置轻量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范围为103.2~1359.0 kPa,且随水泥掺量的增大呈指数关系增大的趋势,随EPS颗粒体积比的增大而呈线性关系减小的趋势。在大于最优含水率情况下,含水率越高,无侧限抗压强度越低,两者为指数关系,而龄期的增长能够使得轻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呈双曲线增大的趋势。EPS颗粒混合轻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主要表现为应变软化型,含水率和EPS颗粒体积比的增大会使得轻量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逐渐向硬化型转化。水泥掺量和龄期的增大能够增强轻量土的脆性特征,增大刚度。而含水率和EPS颗粒体积比的增大则使得轻量土的延性特征增强,刚度减小。研究成果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9.
钟美玲 《地质与勘探》2018,54(2):389-394
选取腾冲典型的53处地热景观,采用地理集中指数、景观平均分布值与不平衡指数,揭示地热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性因素。研究表明:腾冲地热景观不平衡指数值小,表明整体分布均衡,地热景观数量地域相差不大;地理集中指数值稍大,且大于景观平均分布值。研究区地热景观小范围聚集于清水乡热海景区;腾越镇、中和镇、芒棒镇、曲石镇、猴桥镇、五合乡是地热景观开发潜力区。研究结果揭示了腾冲地热景观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为地热景观保护及其全域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介绍了平均间隙法检验基准点稳定性的原理,并结合实例,利用Matrix VB与Excel VBA编写了一个水准基点稳定性检验程序。结果表明,基于Matrix VB与Excel VBA的平均间隙法在水准基点稳定性检验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