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测绘学   173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213篇
地质学   650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Data interpretation is a common task in geoscientific disciplines. Interpretation difficulties occur especially if the data that have to be interpreted are of arbitrary dimens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a statistical method, called self-organizing mapping (SOM), to interpret multidimensional, non-linear, and highly noised geophysical data for purposes of geological prediction. The underlying theory is explained, and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a six-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set. Results of SOM classifications can be represented as two-dimensional images, called feature maps. Feature maps illustrate the complexity and demonstrat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single features or clusters of the complete feature space. SOM images can be visually described and easily interpreted. The advantage is that the SOM method considers interdependencies between all geophysical features at each instance. An application example of an automated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the geophysical data is shown.  相似文献   
962.
泥质和粘土含量是储层评价中很关键的参数,但是其解释精度一直难有很大的提高。以大庆油田西部地区的储层为例,研究了提高解释精度的方法。首先对粒度和X衍射粘土分析数据的用途和质量检查方法进行讨论。对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等多种方法计算泥质含量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筛选了适合本区的解释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砂岩、泥岩参数的选取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变砂岩参数和分层平均方法。应用结果表明,在研究的区域,采用本文论述的方法计算泥质含量和粘土含量,比以往的解释精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63.
吉林油田红岗北地区低阻油层评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油田红岗北地区部分井区油层电阻率相对较低,对测井油、水层解释造成了困难。利用岩心、测井及试油资料,分析形成低阻油层的主要因素是束缚水含量高,另外地层水矿化度高、淡水泥浆侵入、富含导电矿物等也是造成低阻的原因。因此,利用核磁测井资料建立了束缚水饱和度模型,形成了低阻油层的解释方法及标准,在实际应用中见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4.
在我国石油勘探领域中,计算机工作站及应用软件已经成为科研人员寻找和开发新的油气藏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由Geoquest公司研制的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作为石油勘探开发的一体化软件,早已为广大科研人员所使用。大港油田公司研究中心自九十年代起就开始使用其软件。几年来,软件对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对软件功能和效率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针对地震资料解释系统只能在单机工作站上运行的问题,提出了将新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中的方案。通过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而为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对计算机及应用软件使用效率的需求,还提出了计算机可视化的新概念——可视区域网络技术,并对可视区域网络技术的功能、优点和实施方法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965.
从电性、电测深曲线类型和地电结构研究入手,利用电测深技术对江苏东北部阴平、华冲地区第四纪古河道进行了推断解译,指出区内第四纪古河道发育在朱墩—桑墟以东地区,埋深25~50m,尤其是50m左右古河道内砂层颗粒粗、层厚且富水。  相似文献   
966.
姚姚  蔡其新  张果  董桥樑 《物探与化探》2004,28(5):443-446,450
对微屈多次波的压制或利用是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中的一个难题。正演模拟是压制或利用微屈多次波的基础。笔者利用层状介质非线性模型理论,发展了一种正演模拟微屈多次波的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在中原油田深层地震资料解释中作了初步应用,取得了一些有用的成果。该方法也可以在地震子波分析处理和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67.
将遗传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BP网络)的原理结合,对BP网络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收敛速度,并防止陷入局部极小。应用改进后的BP算法,建立了针对测井解释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定量计算了宝北区块的多口井的渗透率值,其解释结果及精度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68.
开合构造与岩浆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家骧 《地质通报》2004,23(3):222-231
研究了开合构造与岩浆活动的关系。对与开合构造有关的火成岩的分类、命名、系列、组合、类型、成因进行了分析;对构造-岩浆活动的旋回进行了讨论,应用岩石地球化学图解法阐述了构造环境的演化,估算了开合作用的速度与距离;简介了中国一些地区开合构造-岩浆演化的实例。  相似文献   
969.
遥感影像的计算机解译已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但要达到完全自动地解译的目标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研究的问题是,在统计分类的基础上,引入空间推理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专题解译,直至最后自动地输出专题图。据此,文中提出了按专题影像分析需要所形成的由原始影像、分割影像、等质区影像、分类解译影像和功能区影像等构成的表达法层次。在低层次影像分析中,影像按照统计属性被分割;在中间层次和高层次的影像分析中,与地物和专题有关的结构和空间知识被利用。本文说明了四叉树生成、复合形标记、复合形归并和匹配等在沟通不同的表达法中的作用。设计了应用于专题影像解译的差别图。介绍了与差别图和空间分析有关的规则。最后,上述技术已被有效地应用于中国吉林省双阳县的植被调查。  相似文献   
970.
江娃利 《内陆地震》1993,7(4):350-355
据航空像片活断层变位地形判读,巴里坤活动断裂带包括西盐池断裂及托来泉断裂。这2条断裂又分别由3条及4条次级断层组成。次级断层呈左阶方式排列。这些断层形成山前平直陡崖,错断洪积扇及河漫滩,形成地表陡坎、凹沟及淤积塘,组成地表地震形变带。这2条断裂是否分别对应1842年及1914年东天山2次7.5级地震,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