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广东沿海红树林为研究对象,结合谷歌地球引擎(GEE)云计算平台,以1986—2018年32期3 359景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随机森林(RF)方法提取1986—2018年广东省红树林面积,比较全省沿海城市红树林年际时空变化特征,并从景观斑块角度分析广东省红树林斑块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86—2018年红树林遥感分类总体精度均高于90%,广东省沿岸红树林面积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且其在2014年后变化幅度逐渐减小。2)从各沿海城市来看,红树林共分布在14个市内,其中湛江和阳江是红树林面积分布最大的2个城市;各市红树林面积变化可分为先减后增、波动增加和无明显变化3类。3)1986—2018年广东省红树林斑块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但斑块平均面积(MPS)呈上升趋势,红树林破碎化程度减轻。获取年际红树林面积分布信息和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可为红树林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数据和参考,服务于红树林生态恢复和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52.
采用热带印度洋上层洋流的复EOF分解,对春季Wyrtki急流异常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做了研究,并探讨了其与南海、南亚夏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分解第一模态可称之为Wyrtki急流模态,其反映了每年5月份Wyrtki急流的总体强度;该强度有非常明显的8 a年际变化,这与亚洲夏季风年际变化之一相近;还有17 a和23 a的年代际变化,其中后者与热带外北太平洋主要气候模态PDO的周期相近。Wyrtki急流强度偏弱(强)年,南海、南亚夏季风建立大多偏早(迟),南海夏季风大多偏强(弱)。第二模态反映了Wyrtki急流在整个赤道印度洋东、西方向的不均匀性;其有非常明显的11 a和18~19 a的年代际变化,其中前者与热带外北太平洋次要气候模态NPGO的周期相近;此外该模态还有5 a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53.
热带太平洋海洋大气耦合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是气候变化的热点问题.前人研究发现,气候模式的模拟偏差对于全球变暖响应结果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的地球系统模式(The 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CESM)中的大气模式(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 5,CAM5)设计数值试验,在相同的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增暖强迫下,通过改变海洋SST的年际变化振幅,来分析热带海洋年际变化强度的模拟对未来热带海区降水和大气环流场未来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SST年际变化强度的增加,全球变暖后热带太平洋降水变化的东西不对称性,以及向暖池区域辐合的风场变化等特征都逐渐减弱.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不同年际变化信号导致的大气场变化差异主要发生在冬季,是由于热带太平洋SST年际变化主模态ENSO(El Nino Southern Oscillation)的不对称性造成的:在厄尔尼诺年,强(弱)的年际变化信号会造成降水在东太平洋产生较大(小)的变化;而在拉尼娜年和正常年份,年际变化信号的强弱对热带降水变化的影响则不大.当热带海温的年际变化较大时,厄尔尼诺年的海温异常更强,造成的降水和风场的变化特征也会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4.
基于WOD13(World Ocean Database 2013)的温盐观测资料,分析了对马海峡断面和日本海内一断面上温盐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利用水团组成混合比的方法探讨了对马海峡断面处的水团组成对日本海内断面上温盐分布的影响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研究表明:对马海峡断面上水团组成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冬季,整个水层被高盐水占据;夏季,对马海峡表层出现高温低盐水,底层为高盐水,次表层为表层低盐水和底层高盐水的混合水体;春秋为过渡季节。日本海断面上,秋季温盐分布最为复杂,表层为高温低盐水,次表层为高盐水,其下为低温高密水。两个断面季节变化对比可以看出,夏季对马海峡断面处的水团组成会影响秋季日本海断面上的温盐分布。夏季对马海峡表层和次表层水是秋季日本海断面表层50m以浅出现低盐水的主要原因;对马海峡深层高盐水主要影响秋季日本海断面50~150m水层,混合比可达0.82;其下为日本海固有水。夏季对马海峡处水团组成的年际变化也会影响秋季日本海断面上温盐分布的年际变化。长江流量较大的年份,夏季对马海峡表层和次表层低盐水的核心盐度值偏低,秋季其在日本海断面上的混合比就高于其他年份;对马海峡底层高盐水在日本海断面上混合比的年际变化则决定于其影响水层上的流场结构和温盐分布。  相似文献   
55.
100hPa极涡、南亚高压的变化及大气环流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NCEP/NCAR高度场资料进行计算,对冬、夏极涡与南亚高压面积进行Morlet小波变换,并对100 hPa高度场进行EOF分解和长期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极涡、南亚高压具有相似的演变特征,这种相似特征在前期冬季极涡与南亚高压之间表现更为明显,体现了准5年尺度和准20年尺度的周期变化,在变化的位相上则相反.EOF分析表明,前期冬季高纬度地区与中低纬度地区的环流变化呈相反趋势,且第一模态的时间系数与前期冬季极涡的趋势一致,第一模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前期冬季大气环流分布.夏季第一模态全场为负值,体现了夏季100 hPa整体异常性;第二模态反映了副热带中低纬度大气环流与高纬度大气环流变化相反.从其长期变化趋势来看,冬季高纬度地区的高度场呈负趋势变化,副热带地区呈正趋势变化,夏季除我国华北部分地区为负趋势变化外,均为正趋势变化.极涡、南亚高压的这种年代际变化与100 hPa高度场的长期线性趋势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6.
对采自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的浙江天目山、江西庐山及江苏南京紫金山地区的金钱松(Pseudolarix kaemp feri)、冷杉(Abiesfab ricraib)及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树轮,分别测定它们不同方位10 a、20 a及3 a树轮δ13C序列,探讨不同树种树轮δ13C存在的方位差异与年际变化普遍性。结果表明,在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树轮δ13C方位差异与年际变化存在普遍性。表现为3个地区、3个树种之间存在差异;同一地区不同树种及相同树种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同一个体在相同年份存在方位差异及相同方位存在年际变化等;表明研究树轮δ13C的方位差异与研究其年际变化同样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7.
基于1979—2018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近海面10 m风场资料,采用增长型分层自组织映射(GHSOM)神经网络方法,对南海海表面风场(SSW)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异常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GHSOM网络训练原始风场数据第一层结果揭示了4个特征模态,高度概括了南海近海面风场的季节变化特征;第二层结果提取了风场的月变化特征。(2)GHSOM网络训练异常风场数据第一层结果揭示了4类异常风场特征模态:反气旋式异常、气旋式异常、西南风异常和东北风异常模态。其中反气旋式异常和气旋式异常模态呈现出不对称现象,即反气旋式异常风场的振幅大于气旋式异常风场;且这两个模态与ENSO事件密切相关,它们的时间序列与Niño 3.4指数序列存在显著的延迟相关。同时,东北风异常风场模态的发生频率大于西南风异常模态。向下扩展的第二层结果揭露了异常风场模态更多的细节特征。  相似文献   
58.
根据2008-2011年渤海湾近岸海域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海域石油类含量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年度变化,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了该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表明,从水平分布看渤海湾近岸海域石油类含量中北部高于南部,从垂直分布看,其石油类的含量大体呈现出表层高、底层低的特征,结合前人的调查结果,得出2002-2011年渤海湾近岸海域水体中石油类含量的年际变化虽时有波动,但总体较为平稳.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的评价结果认为,渤海湾近岸海域已经受到石油类的污染,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9.
ABSTRACT

During the spring of 1961, evaporation from snow and soil surfaces was measured in the central Rocky Mountains near Fraser, Colorado. Measurements were made in natural forest openings at 9,000 feet elevation. Evaporation from wet soil surfaces greatly exceeded evaporation from nearby snow. There was little evidence of transfer of vapor from soil to nearby patches of snow, but as areas of bare, wet soil increased and evaporation amounts from such surfaces increased, evaporation from snow decreas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as greater amounts of water evaporated from soils, the vapor pressure of the air was raised sufficiently to reduce evaporation from snow. Since transfer of vapor from soil to snow appeared small at best, evaporation losses from snow and soil surfaces essentially constituted a total moisture loss from the area.  相似文献   
60.
用小波分析方法诊断鄂尔多斯市降水周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08年鄂尔多斯市降水资料,使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多雨区和少雨区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多雨区年降水有明显的14a和6a左右的变化周期,多雨区夏季降水有明显的15a和8a左右的变化周期;少雨区年降水有明显的14a和5a左右的变化周期,少雨区夏季降水有明显的12~15a和6a左右的变化周期;年代际变化尺度上,近38a鄂尔多斯市多雨区和少雨区夏季平均降水总量没有明显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