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1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320篇
测绘学   565篇
大气科学   401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194篇
海洋学   49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减少航道外波浪集聚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港航道开挖引起波能重新分布 ,导致航道外近区域波能聚集 ,波高增大 ,从而影响防波堤稳定及港内泊稳条件。文章介绍了 Boussinesq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发展过程 ,基于深水和缓变地形的色散关系 ,建立了波浪数学模型。该模型可用于研究深水和浅水地区波浪的浅水变形、折射、绕射和反射。并提出了减少波能聚集、降低堤前波高的多种措施。结合大窑湾港实际工程 ,经过多方面的数物模比选 ,利用数学模型优化出一种可行的喇叭口航道开挖方案并付诸实施 ,降低了防波堤的堤前波高 ,满足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2.
本文利用收集到的实测双峰谱型海浪过程资料,把这些资料以波高和周期的相关系数为参数分成5组,讨论每组双峰谱型下被高、周期的统计分布.并探讨了相关系数对波高分布和周期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两参量的海面阻力系数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炳祥 《海洋与湖沼》1997,28(1):96-103
从风浪的能量平衡方程出发,引进若干风要素与波要素以及波要素之间的定性关系,经演算可导出海面阻力系数(Cp)或是风速(U)和波龄(β)或是U和波高(H)的函数,然后沿用最小二乘法,终将得出4组12个回归方程。当β(或β)或H为某一给定值,惟有U为唯一参量时,所提各式均可简化为非线性方程:CD=a+b,U+c.U^2;式中a,b和c为三个经验系数,就所检验的例子而言,本文的结果与实际的符合前人的为好。  相似文献   
24.
It is important to estimate hard-to-observe parameters in the ocean interior from easy-to-observe parameters. This study therefore demostrates a reconstruction of observed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profiles of the sea east of Japan (30°≈40°N, 140°≈150°E). The reconstruction was done by estimating suboptimal state from several values of the observed profiles and/or sea surface dynamic height (SDH) calculated from the profiles. The estimation used a variational method with vertical coupled temperature-salinity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modes. Profiles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are effectively reconstructed from in situ temperature profile data, o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d SDH. For example, the analyzed temperature field from SST and SDH has an accuracy to within 1°C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Salinity in the sea north of Kuroshio, however, is difficult to estimate because of its complex variability which is less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than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Sea surface salinity is useful to estimate the subsurface structure. We also show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estimation is improved by considering nonlinearity in the equation calculating SDH from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analysis values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misfit between analysis and observation. Analysis using TOPEX/POSEIDON altimetry data instead of SDH was also perform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5.
太平洋波高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 Topex/ Poseidon卫星高度计 1 992年 1 0月~ 1 998年 1 2月连续 75个月 ,2 30个重复周期的有效波高资料对南北太平洋的有效波高进行了统计 ,分析了太平洋有效波高的多年平均、多年各月平均和多年各季平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太平洋波高分布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的规律 ,与太平洋的风速分布特征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6.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experimentally the breaking wave height of multi-directional random waves passing over an impermeable submerged breakwater.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a three-dimensional wave basin equipped with a multi-directional random wave generator. A special type of wave gauge has been newly devised to record the water surface elevations in the breaker zone as accurately as possible. The records are analyzed to estimate the location and limit of wave breaking. Comparisons have also been made with the results of regular waves. The influence of the incident wave conditions on the breaking wave height normalized by the breakwater dimensions has been investigated. Empirical formulae have been presented to estimate the breaking limit of multi-directional random wave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cords. The formulae have been tested and found to work well not only for multi-directional random waves, but for regular waves as well.  相似文献   
27.
使用1992年IO月到1998年12月连续共75个月、230个重复周期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有效波高资料,对南、北太平洋波高熵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了太平洋波高熵的多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多年各月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太平洋波高熵呈现出中间低、南北高的马鞍形空间分布特征和明显季节变化的规律,与太平洋的平均有效波高和气候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相一致。给出了南北太平洋模拟波高熵的计算公式及计算稳定性检验。  相似文献   
28.
机载激光雷达平均树高提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为了研究机载激光雷达(LiDAR)树高提取技术,以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林场为实验区,于2005年5月进行了机载LiDAR数据获取和外业测量.通过对LiDAR点云数据的分类处理,分别得到了试验区的地面点云子集、植被点云子集和高程归一化的植被点云子集.基于高程归一化的植被点云子集计算了上四分位数处的高度,与实地测量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并结合中国森林调查规程进行了实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较低密度的点云数据,使用分位数法可以较好地进行林分平均高的估计;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对树高估计是可行的,精度都高于87%,总体平均精度为90.59%,其中阔叶树的精度高于针叶树.该试验精度可以满足中国二类森林调查规程中平均树高因子的一般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的精度要求,对国有商品林小班的调查精度要求(5%)存在一点差距,需要在国有商品林区进一步开展验证工作.对本试验区而言,已经可以满足其作为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的调查要求.  相似文献   
29.
BP神经网络在局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程拟合中的模型误差问题,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拟合,可以减小模型误差,提高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化精度。在焦作市局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算例中,BP神经网络高程拟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0.
全站仪似水准法和对向法高程测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东升  李星照 《测绘科学》2008,33(1):152-154
通过对似水准法和对向法高程测量原理、误差来源及精度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随着距离和竖直角度的增大,对向法高程测量中误差的变化大于似水准法高程测量中误差的变化;当两观测点间的水平距离小于等于1km时,对向法高程测量精度一般高于似水准法高程测量精度,但是当两观测点间的水平距离大于1km时,似水准法高程测量精度一般高于对向法高程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