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9篇
  免费   851篇
  国内免费   988篇
测绘学   490篇
大气科学   1158篇
地球物理   1225篇
地质学   2179篇
海洋学   82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14篇
自然地理   93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332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Joanne  Poon  Clive S.  Fraser  Zhang  Chunsun  Zhang  Li  Armin  Gruen 《The Photogrammetric Record》2005,20(110):162-171
The growing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surface models (DSMs) for object detection, segment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terrestrial landscapes have provided impetus for further automation of 3D spatial information extraction processes. While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lidar are available for almost instant DSM generation, the use of stereoscopic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ry (HRSI), coupled with image matching, affords cost-effective measurement of surface topography over large coverage areas. This investigation explores the potential of IKONOS Geo stereo imagery for producing DSMs using an alternative sensor orientation model, namely bias-corrected rational polynomial coefficients (RPCs), and a hybrid image-matching algorithm. To serve both as a reference surface and a basis for comparison, a lidar DSM was employed in the Hobart testfield, a region of differing terrain types and slope. In order to take topographic variation within the modelled surface into account, the lidar strip was divided into separate sub-areas representing differing land cover types. It is shown that over topographically diverse areas, heighting accuracy to better than 3 pixels can be readily achieved. Results improve markedly in feature-rich open and relatively flat terrain, with sub-pixel accuracy being achieved at check points surveyed using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This assessment demonstrates that the outlook for DSM generation from HRSI is very promising.  相似文献   
102.
K 近邻非参数回归概率预报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参数回归技术制作概率预报存在拟合好、但预报结果不稳定的现象, 提出了用K近邻非参数回归技术制作概率预报的新途径。K 近邻非参数回归技术包括历史样本数据库、近邻子集生成和优化以及预报量估计4 个主要部分。利用该技术进行了单要素概率预报(主要包括云量和降水)和多维联合概率预报(降水、总云量、风速和气温)试验,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检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文所给出的计算方案预报稳定性好, 准确率较高,具有良好的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Terrestrial ecosystems provide a number of vital services for people and society, such as food, fibre, water resources,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recreation. The future capability of ecosystems to provide these services is determined by changes in socio-economic factors, land use,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and climate. Most impact assessments do not quantify the vulnerability of ecosystems and ecosystem services under such environmental change. They cannot answer important policy-relevant questions such as 'Which are the main regions or sectors that are most vulnerable to global change?’ 'How do the vulnerabilities of two regions compare?’ 'Which scenario is the least harmful for a sector?’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approach to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developed by the Advanced Terrestrial Ecosystem Analysis and Modelling (ATEAM) project. Different ecosystem models, covering biodiversity, agriculture, forestry, hydrology,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are fed with the sam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scenarios based on the 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 (SRES). Each model gives insights into specific ecosystems, as in traditional impact assessments. Moreover, by integrating the results in a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the policy-relevant questions listed above can also be addressed. A statistically derived European environmental stratification forms a key element in th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By linking it to other quantitative environmental stratifications, comparisons can be made using data from different assessments and spatial scales.  相似文献   
104.
用逐步回归预测棉铃虫发生期和发生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了1973年至2000年的气象,农作物、棉铃虫虫害等196年因子,以运城、汾阳和临汾为山西省代表站,利用最优二分割法把发生量分为10级,5级和不分级3种情况;使用逐步回归计算了219个模型,从中选出27个棉铃虫二、三代发生期,发生量最优模型,在农气服务中应用,预报准确率为95%,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5.
普查建国以来影响我国北方的所有台风个例 ,建立了影响我国北方的台风详细历史资料库 ,对台风位置、形成季节、移向、天气形势等进行相似分析 ,并在MICAPS平台上 ,建立了短期和中期台风相似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06.
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远景预测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近年研究表明,作为西藏境内少数几个大型矿床之一的甲马铜多金属矿床先后经历了燕山晚期海底喷流积积成矿作用和喜马拉雅期斑岩型成矿作用,相应形成矿区层状主矿休和斑岩型矿体。矿区地质特征、主成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后认为:矿区东、西段各存在一个喷流中心,与之相关的层状矿体及深部脉状、网脉状矿体是今后找矿的重点靶区;喜马拉雅期斑岩成矿作用在区域及矿区内均有显示,具有不可忽视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7.
岩溶塌陷试验、评估与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岩溶塌陷是我国岩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广泛分布在我国广西、贵州、湖南、江西、云南等 2 3个省 (区 )。据初步调查 ,全国有 30 0多个市县共发生过岩溶塌陷 14 0 0例以上 ,塌陷坑总数超过 4× 10 4个 ,有效减轻其影响已成为广大岩溶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作者近年来完成的项目成果为基础 ,介绍了岩溶塌陷模型试验测试技术、基于GIS的风险评估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技术 ,最后 ,对岩溶塌陷研究的趋势作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08.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及方法研究是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研究的基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管理的依据,是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之一. 在概括介绍可持续发展评估的工具--指标/指数的概念和功能、国际上代表性可持续发展研究机构指标选取的原则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归纳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类型及其框架模式. 详细介绍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保护同盟(IUCN)、世界银行等国际上代表性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系统性指标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这些系统性指标体系的优缺点. 深入分析了国际上典型的社会发展类、经济发展类、生态环境类可持续发展指标(指数)的研究、开发与实际评估应用的情况. 最后,总结了当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特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109.
基于栅格空间信息定量化的湖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湖南西部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针对区域主要生态问题,利用栅格数据结构为主的数字环境模型,建立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行了研究,通过将评价结果与数字高程模型迭加分析,研究了生态环境质量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探索适合以山高坡陡为主要地貌特征的山区生态评价方法,结果显示,湖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正态分布,大部分地区环境质量属一般. 总体环境状况东南部好于西北部,河谷盆地优于山地. 研究表明,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具有数据采集快速、客观,评价和制图自动化,评价结果空间定位精度高,直观性与实用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0.
四平地区生态地质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平地区生态地质环境的调查,对该区水、土壤、大气、区域稳定性、生态资源、地层条件、放射性、矿藏、地方病、旅游地质及垃圾等进行环境现状综合评价。利用ISODATA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该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分区。并利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出该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为中上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