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31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97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水情资料及灾情资料,对发生地点、季节及影响系统相似的2010年7月8-14日和2012年7月11-19日两次湖南省持续性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暴雨过程均具有持续时间长、暴雨频繁且集中、累计雨量大、洪涝严重等特点;(2)东北冷涡加强、副高东退南落,冷、暖空气在湖南交汇,导致连续性暴雨发生;(3)“10.7”暴雨过程冷、暖气流势力相当,雨带呈东西向,稳定少动,致灾性强.而“12.7”暴雨过程冷空气势力较强,雨带呈移动性,虽然致灾范围广,但灾情较前者轻.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常规资料、地面加密自动观测资料、NCEP/NCAR的1°×1°每6h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1年6月16日(简称6.16过程)及2008年7月31日(简称7.31过程)发生在粤东南两次副高边缘特大暴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16过程主要是受高空短波槽和偏南风急流共同影响而产生的,较厚的暖云层、深厚的湿层等使该过程降水范围更广;7.31过程主要是受对流中层扰动诱发产生的,为局地性强降水。雷达回波均表现为强的反射率因子,回波发展迅速且移动缓慢;6.16过程回波图上出现有界弱回波区(BWER)等超级单体风暴特征。  相似文献   
103.
一次台风暴雨过程的水汽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4年7月18-19日桂东南受1409号台风"威马逊"影响,出现一次降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降雨时间长的暴雨过程进行水汽特征分析,得出和验证了有利于出现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充分的水汽供应是暴雨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水汽通量场反映了水汽源源不断向桂东南输送,水汽通量散度进一步反映有大量的水汽往桂东南输送。  相似文献   
104.
福建西部山区短时暴雨雷达回波特征及中小尺度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冯晋勤  汤达章  曹长尧 《气象》2014,40(3):297-304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探空、地面降水资料以及建阳、龙岩两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5-2009年福建西部山区短时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对应的中小尺度系统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短时暴雨的雷达回波按降水类型可分为大陆强对流型降水和热带海洋型强降水,并统计了大陆强对流型降水和热带海洋型降水低层反射率因子与雨强对应关系;按降水影响时间可以分为以局地发展为主的停滞型回波和不断影响某一地区的移动型列车效应回波;利用雷达回波演变及基本径向速度资料,结合天气系统,提取三类产生短时暴雨对应的中小尺度系统:与低空切变(或低压槽)、西南急流配合的中小尺度切变线或辐合线,以切变南压为主的中小尺度切变线或辐合线和以局地对流发展为主的逆风区或中气旋。  相似文献   
105.
山东暴雨天气学预报指标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雪松  吴炜  孙兴池 《气象》2014,40(6):744-753
采用山东省2000—2011年逐日、逐时降水资料和NCEP最终分析资料,研究了山东省暴雨天气学指标物理量的时空分布,获得了不同季节、区域和范围的暴雨预报指标特征。研究表明:山东暴雨有明显的夜间增强趋势。业务中常用的暴雨指标物理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一方面表现在指标物理量的阈值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例如暴雨的850 hPa比湿指标在4、5月仅为10 g·kg~(-1),而7月则可达14 g·kg~(-1);另一方面不同季节的水汽、动力和热力不稳定等因子对暴雨贡献也不尽相同,通常盛夏季节暴雨的水汽因子较高,而动力因子偏低,而且对流不稳定性较强,但斜压性减弱,其他季节的暴雨则相反。山东暴雨指标物理量的区域性差异没有季节性差异明显,同时各因子的区域差异也并不一致,具体来说鲁南暴雨需要更强的水汽,同时热力不稳定性因子也较高,K指数比其他区域约高0.5℃,而半岛地区暴雨动力因子更强。同时,大范围暴雨和区域暴雨需要更好的水汽条件、更强的动力条件,但对流不稳定条件较低,而局地暴雨则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106.
利用陕西气象站点逐小时降水实况、精细化格点预报、数字高程、土地利用、灾情等资料,应用水动力模型FloodArea对暴雨洪涝进行淹没模拟,在淹没水深和范围的基础上叠置承灾体属性,引入承灾体的灾损曲线,建立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预评估模型,并从数量占比和灾情占比两个角度,以县为单元进行验证,利用格点降水量预报对陕西6次大范围暴雨过程灾害风险进行预评估以及效果检验。结果表明:暴雨洪涝气象风险预估结果与实际受灾地区分布基本吻合,正确预报率73.2%,模拟结果可信度高,对于降水区域集中暴雨的风险预评估性能较分散性暴雨较高,漏报率相对低,但是空报率较高;建立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预评估及效果检验流程,提高了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可以用于洪涝风险预评估的实际业务中,对暴雨洪涝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7.
2012年两次台风造成黑龙江省大范围暴雨的成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观测资料和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2012年台风"布拉万"和"三巴"登陆后变性北上给黑龙江省造成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布拉万"、"三巴"受不同大气环流背景影响导致台风北上的路径不同;登陆北上后与冷空气结合形成不同的温压场结构、垂直上升运动大值区及云系导致降水落区和强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8.
掩星弯角资料同化在一次暴雨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GPS掩星弯角资料和NCEP预报场资料,采用GSI(Grid-point 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变分同化系统,对同化掩星弯角资料前后的分析场以及数值预报结果进行详细比较,分析了弯角资料同化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预报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化掩星弯角资料对初始场中的温度、湿度产生明显影响,500 hPa和700 hPa温度调整中心量值达到0.5℃和-0.6℃,700 hPa湿度调整中心最大量值达-0.14 kg·kg-1;同化过程改变了强降水发生前流场结构,明显提高了强降水中心位置、雨带走向及范围、降水强度的预报准确性;由降水TS评分可知,200 mm以上大暴雨模拟改善效果明显,但对弱降水预报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包头地区2次暴雨发生时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地形特征等综合对比分析得出,2次暴雨都发生在500h Pa高空槽前西南气流里,并且在850h Pa切变线附近。2012年6月27日暴雨是高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与低层切变辐合上升气流叠加引发的。7月20日暴雨是由地面冷锋触发高能区内的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的夜间强对流暴雨。地形强迫抬升对暴雨的发生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西安市一次短时强风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7月28日西安市发生一次强风暴天气过程,分析发现这次过程主要受秦岭山脉地形、地面弱冷空气南下和副高增强西进的共同影响而造成;强风暴发生在地面“人”字形辐合线交点处;由多单体雷暴演变成超级单体雷暴,在雷达回波中呈“S”型。秦岭山脉北侧边缘的对流活动是此类天气前期的一个明显征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