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2篇
  免费   479篇
  国内免费   389篇
测绘学   570篇
大气科学   208篇
地球物理   958篇
地质学   858篇
海洋学   249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99篇
自然地理   1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Hilbert-Huang变换在密频结构阻尼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Hilbert—Huang变换是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方法,由经验模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技术及Hilbert变换两部分组成。本文研究此方法对于密频结构阻尼识别的应用。首先对于两自由度系统模型,说明该方法用于阻尼识别的步骤。进而研究存在频率密集现象的高层建筑的阻尼识别问题。上述结果与理论值及由半功率带宽法的识别值进行了比较,对比显示Hilbert.Huang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良好的识别密频结构阻尼的性能,适用于大型结构的系统识别。  相似文献   
72.
确定结构基底等效输入地震动的简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理论和实例计算分析了土与结构间的动力相互作用。根据基底等效输入的地震动相对入射地震动的传递函数特点研究出了一种等效输入的方法,该方法比较好地反映了场地和结构的动力特性对基底等效输入的影响。为利用刚性基底假设理论来分析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3.
小波变换在识别储层流体性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小波变换的特点提出一种识别储层流体的新方法. 本文假设测井所得的信号为地层微观孔隙结构、地层流体性质及岩性和岩相等各部分的综合贡献之和,不同的储层中小波分析的能量谱特征不同,因而通过对已知储层模型进行小波能量谱分析,可得到各种储层的特征能量谱,根据这些储层特征能量谱就可以对待划分的储层段进行储层流体性质判别.  相似文献   
74.
对不同的小波变换算法和小波基函数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适用于地震资料处理的最佳小波基函数,并用Visual C 语言开发了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下的地震资料小波剖面制作系统。利用小波剖面制作系统和最佳小波基函数对煤田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75.
AComparativeStudyoftheAtmosphericLayersbelowFirstLiftingCondensationLevelforInstantaneousPre-MonsoonThunderstormOcurenceatAga...  相似文献   
76.
西安市近50年来气候变化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9  
利用Morlet小波变换法分析了西安市近50年月平均气温距平和月降水量距平变化的多层次时间尺度结构,发现西安市气候变化除1年的自然周期变化和20-40年尺度范围的周期变化信号在全时间域中都强小,其它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在时间域中分布很不均匀,具有很强的局部化特征,西安市月平均气温距平变化主要表现为随机振荡,无特征尺度,而月降水量距平变化则有显著的4~5月的时间尺度,西安市气候变化受地理条件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7.
中国重力异常的小波变换与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111,自引:19,他引:1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小波变换及多尺度分析方法的原理,利用二维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中国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分解,并从其中划分出有意义的剩余异常.模型结果证明方法有效.由于本文方法可以将重力异常分解成各种几何尺度意义下的不同成分,这为重力解释和研究地壳的结构提供更多更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8.
1.INTRODUCnONSAn~sizeplaysanimpo~roleinmanyfields,SUChasinndmeDt-laden~ordebrisflow.TheStateofsedimentmovementwhateVertheyaresugunded.jUInpingorbed-loading,isoftencloselyrelatedtOtheirSizes.Thebodyor~forcesbornacaglainareOftendiredproponionedtotheabcorSq~sizeofthisgrain.Thereforesedimentsizeisanimpohalltindextoesedimentcharacteristics.Besides,depositsizeanditsdistributionimplysome~infonnationdepositingfonnationenvironmentandcauseing~hyandgeqlogy.Ina~on.thesizeanditsdistributionareeac…  相似文献   
79.
通过1982年梅雨期的个例分析,研究和比较了中国和日本梅雨我的结构。分析表明:1.梅雨锋区系统对流层上部宽广的斜压区和对流层低层较狭窄的弱斜压区共同组成;2.在两个个例中,中国剖面上锋区均呈“椅”型结构。日本剖面上,6月呈均匀倾斜结构,7月略呈“椅型”,涡度场上中国剖面为相当正压结构,日本剖面为斜压结构;3.梅雨锋区系统可民是均匀斜压区在不均匀和加热情况下结构改变结果;4.中国大陆雨区高层大量潜热  相似文献   
80.
A two-dimensional,semi-geostrophic numerical model incorporating the tropopause and stratosphere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 positive potential vorticity anomaly and latent heat release on the frontogenetic proces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resulting frontal zone.It is demonstrated that(1) the inclusion of tropopause and stratosphere significantly changes the frontal structure only in the upper levels;(2) a clearly defined quasi-equivalent barotropic structure and a region of upward motion of finite width appear when a positive potential vorticity anomaly exists on the warm side of the maximum baroclinity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especially when it is located on the south edge of the baroclinic zone;(3) the above mentioned structure deteriorates as the frontogenesis proceeds in a dry atmosphere but can be maintained in a moist frontogenetic process with condensational heating;(4) the combination of a positive potential vorticity anomaly and the latent heat release is able to accelerate the frontogenesi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time needed to form an intense frontal zone reduced to less than 15 h.The results have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import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 nature of frontal structure and frontogenesis,especially in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structure of the subtropical frontal zone observed during early summer over East As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