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612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Abstract: The Gejiu tin polymetallic deposits are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Yunnan Province in China. A detailed electronic microprobe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document geo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ourmalines from the deposits. The results indicate a systematic change of mineral geochemical compositions, which might be used as a mineral geochemical tracer for post-magmatic hydrothermal fluid, basin fluid and their mixture. The tourmalines from granite are schorl with Fe/(Fe+Mg) ratios of 0.912-1.00 and Na/(Na+Ca) ratios of 0.892-0.981. Tourmalines as an inclusion in quartz from the ore bodies are dravite with Fe/(Fe+Mg) ratios of 0.212-0.519 and Na/ (Na+Ca) ratios of 0.786-0.997. Tourmalines from the country rocks are dravite with Fe/(Fe+Mg) ratios of 0.313-0.337 and Na/(Na+Ca) ratio of 0.599-0.723. Tourmalines from cassiterite-tourmaline veins that occur in crannies within the country rocks show distinct optical zoning with alternate occurrence of dravite and schorl, Fe/(Fe+Mg)=0.374-0.843, Na/(Na+Ca)=0.538-0.987. It suggests that schorl in granite and dravite in carbonatite are related to magmatic fluid and basin fluid respectively. When magmatic fluid rose up and entered into crannies of the country rocks, consisting mainly of carbonatite, basin fluid would be constantly added to the magmatic fluid. The two types of fluid were mixed in structural crannies of the sedimentary basin accompanied with periodic geochemical oscillations to form material record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zonings of tourmalines.  相似文献   
82.
宿晓静  戴立新 《世界地质》2010,29(1):60-167
根据玲珑金矿田东山矿床地表及浅部勘查工程与采矿资料, 确定了成矿成晕元素种类。对成晕元素侧向分带特征和垂向分带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矿体上盘晕元素异常组合为Cu-As-Ag, 下盘晕元素异常组合为Cu-Te-As, 由此确定Au /As、Au /Pb、Au /Ag、Ag/Pb比值具有成矿判别意义, 即判别式Y1 = 0.000 5 Au /As + 0.037 6 Au /Ag + 0.085 7 Au /Pb - 0.045 4 Ag/Pb > 0.009 2时指示含矿, 否则不含矿; 同时建立了基于Sb /As比值和Au、Ag、As、Sb 含量特征的见矿深度估计模型(H1 = 1.104 9 + 79.63 k ( Sb /As) ×102 ) , 并对东山矿床主要矿体的可能成矿地段、见矿部位做出预测评价, 提出东山矿床9号、18号、47号、50号和52号支脉在175~ - 70 m标高范围内赋存金矿化或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83.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采煤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侏罗纪煤田是中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的首选基地,采煤引起的地下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响应的研究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课题。从分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入手,将煤田区划分为7个水文地质结构类型和5个含水系统,按照排泄基准面进一步将含水系统划分若干地下水流子系统。在经验公式和数值法预测结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研究区实际,提出了本区能够保障生态、水资源和采煤安全的冒裂带高度为240 m,"三带"安全高度为300 m,并据此将煤采区划分为非导水区、无水导水区、贫水导水区和富水导水区。从水资源的角度提出了"保水采煤"、"煤水共采"和"含水层再造"的煤炭资源开发近期和中远期对策。  相似文献   
84.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元素分布规律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已经成为冈底斯成矿带内为数不多的铜品位高、规模大、矿体连续性好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角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文章根据167个钻孔的成矿元素化学分析结果,对各元素平面分带、(Pb+Zn)/Cu、Au/Cu、Mo/Cu、Pb/Ag、Zn/Pb、Zn/Cu比值分带以及剖面上元素的分带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甲玛铜多金属矿具有典型的与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分带特征,矿体由深部向浅部具有Mo→Mo(Cu)→Cu+Mo→Cu(Pb+Zn+Mo)→Cu(Pb+Zn)→Pb+Zn的成矿元素分带现象,具有高温→中低温成矿演化的特点。研究提出,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是由北东至南西,流体源位于矿区北东部的则古朗地区。这种典型的热液分带特征同海底喷流沉积矿床近管道相Pb/Ag比值高、远离喷口Zn/Pb、Zn/Cu比值高的元素分带特征有着本质的区别。矿区北部则古朗地区高Mo/Cu比值以及钼元素矿化强度随标高降低愈强的分布特点,均预示了该地区是深部隐伏含矿斑岩体之所在。  相似文献   
85.
湖南黄沙坪铅锌矿NNW向构造的识别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祝新友 《地质与勘探》2010,46(4):609-615
湖南黄沙坪铅锌矿床属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近年来由于危机矿山深部找矿项目取得重大找矿进展而引起各方关注。矿床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包括NNE向、近NE向和NNW向,但以往一直将NNE向作为控岩控矿构造。系统的地质调查及岩体对比发现,NNE向断裂为成矿前逆冲构造,控制区内的褶皱与石英斑岩的侵入,并在成矿期继续活动。NNW向构造控制了矿区内花岗斑岩(301#、304#)的侵入以及矽卡岩及其相关的钨钼矿、铅锌矿的成矿。铅锌矿体受NNW与NNE向断裂的联合控制,常呈"S"型、或两组断裂交汇处的不规则脉状。矿化以NNW向花岗斑岩为中心形成分带,矽卡岩型钨钼矿化分布于花岗斑岩体边部,铅锌矿体分布于外侧。NNW向控矿构造的认识揭示出黄沙坪矿床301#花岗斑岩体及其东南部深部地区将是重要的找矿方向;同时,301#-304#岩体构成的NW构造线两侧,具有进一步寻找小型铅锌矿体的条件,这些矿体主要位于NNE与NNW向断裂的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86.
庐枞火山盆地深部岩石与成矿过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张荣华  张雪彤  胡书敏 《岩石学报》2010,26(9):2665-2680
黄铁矿-硬石膏-磁铁矿矿石为典型矿石的金属矿床产于长江中下游中生代火山盆地,庐枞火山岩盆地。丰富的铁矿和黄铁矿床,主要分布在火山岩和潜火山岩里,同时也分布于盆地周边。火山岩石主要是钾玄岩-粗安岩-粗面岩组合。在深部,与它们的成分对应的岩浆岩石是碱性辉长岩-辉石二长岩-正长岩组合,如缺口辉长岩,杨山地区的辉石正长岩。火山岩和深部的辉长岩-二长岩-正长岩都经历了多次水热活动。黄铁矿-硬石膏-磁铁矿矿床主要伴随两套蚀变,即,火山岩石的大面积深色蚀变(硬石膏-辉石-长石蚀变岩)和浅色蚀变(硅化泥化)。在二长-正长岩与火山岩石的接触带,有强烈的类云英岩石(电气石-石英-云母组合)。在缺口辉长岩里,曾经发现大量磁铁矿脉(磁铁矿-方柱石-方钠石-石榴石组合)。在杨山和马口地区,正长岩里的铁矿是辉石钾长石磁铁矿组合及阳起石-磷灰石-磁铁矿组合。二长-正长岩体在盆地里广泛分布,在大范围内是几乎是层状的。调查研究表明:火山盆地底部辉长岩-二长岩-正长岩组合与铁矿有关。盆地里深部岩石和成矿作用存在有垂直分布特性。上面是喷发岩石,及潜火山岩石,下面是深部的碱性辉长岩-二长岩-正长岩杂岩体。中间有过渡带,岩墙岩席带。上面是与钾玄岩-粗安岩层和潜火山岩石里赋存的磁铁矿和黄铁矿床,下面有产于碱性辉长岩-二长岩-正长岩里也有铁矿化。蚀变岩石地质年代的初步研究发现:罗河铁矿的深部钠长石化岩石,与马口铁矿附近的正长岩石的地质年代接近(110~119Ma)。事实说明,在火山岩和潜水火山岩石里成矿作用和深部岩浆岩里成矿作用可能是同时发生的。20~435℃条件下正长岩石与水的反应动力学实验表明,在400℃左右时正长岩最容易被溶解。正长岩与水反应后,也会形成一个携带金属的流体。水岩相互作用实验提供了认识深部岩石性质的依据,有利于理解对深部的地球物理探测结果。  相似文献   
87.
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是优化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海陆功能分区在分区层级、分区方法等方面不一致,导致海岸带保护与开发利用失衡。文章在梳理国内外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研究的基础上从陆海统筹角度出发,构建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体系,并以宁波市为例进行验证,在优先划定生态保护区基础上对海陆空间进行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功能分区。结果表明:(1)宁波市海岸带功能区中生态保护区面积占比约为60%,海陆一体发展区占比约为22.3%,海洋发展区占比约为12.5%,陆地发展区占比约为5.2%;(2)宁波市开发利用功能区空间分布与地区以临港产业、海洋服务业和海洋渔业为基础的海洋经济发展导向相符。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要以生态保护为底线,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导向,为优化海岸带开发与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8.
深入挖掘气象站点的观测降雨数据,研究区域降雨的雨型规律,对于洪涝灾害预警和减灾措施制订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河北省2005—2017年3189个站点逐小时降雨观测数据,进行“场雨”的划定,进而提取历史上各场雨的累积雨量、时长指标。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DTW相似性算法进行场雨雨型的自动归类,将场雨分成Ⅰ—Ⅶ共7种雨型,包括峰值在前、中、后期的3种单峰型降雨,以及3种双峰型降雨和均匀型降雨,结果显示:河北降雨过程以Ⅰ型前期单峰值降雨、Ⅲ型中期单峰值降雨居多,二者占总降雨场次的70%以上,但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通过K-means聚类,将河北地区分成3个雨型区:① 区, Ⅰ型和Ⅲ型降雨为主,分布在燕山丘陵气候区、冀东平原气候区和山前平原气候区。② 区,Ⅲ型、Ⅰ型、Ⅵ型、Ⅶ型降雨并重,在冀北高原气候区,承德市南部等分散分布。③ 区,Ⅲ型降雨为主,主要分布在石家庄市南部、邯郸市、邢台市大部分地区。本文将DTW相似性算法和K-means聚类方法相结合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在未来的气象大数据分析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89.
根据 2007-2011 年浙江省雷电灾害事故调查资料、浙江省地闪监测资料,选取地闪密度、灾害频数、经济(GDP)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雷灾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作为浙江省各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对浙江省各市进行雷电灾害易损性综合评估,并结合 GIS 方法对浙江省进行了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区划,为有针对性做好防御雷电灾害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安徽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以浅层地热能资源赋存及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为评价因子,以关键因子为必要条件,采用关键因子法、层次分析法及综合指数法进行适宜性分区的方法;该综合评价方法能客观反映评价区开发利用适宜性特征。适宜性分区是贯穿于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全过程并指导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其分区方法及评价因子选取需要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