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3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389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830篇
地球物理   208篇
地质学   446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6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以新疆哈密地区1961-2014年6个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为依据,利用线性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M-K突变检验分析等方法,对哈密地区近54a四季及年平均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异常年份、突变检验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近54a哈密地区春季与年平均日照时数均呈上升趋势,而夏、秋、冬季变化比较平稳;年日照时数异常偏少出现在1998年,但从未出现过异常偏多年;年日照时数在1973年和2008年发生两次突变,减少、增加趋势不显著;年、春季日照时数增加与低云量的减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2.
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和农业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气候变暖采取稳健的适应措施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该文综合了当前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进展及已有的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措施,指出适应资金严重不足,技术研发、应用与转让难以实施,以及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实施能力的不足严重制约着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有效实施;关于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措施仍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示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需要重点开展的研究任务,即农业气象灾变过程的新特点及其风险管理, 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大数据决策管理系统研发及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气候区划与减灾保产技术研究,以切实推进农业适应气候变化,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3.
气候系统具有非平稳特征,根本原因在于其外强迫随时间发生改变,因此外部驱动力的分析对于理解气候系统的动力学特征至关重要,而如何有效提取系统外部驱动信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前沿科学问题。最近几年,在生物神经学领域中应用的一种提取非平稳信号中外强迫信息的方法——慢特征分析法(Slow Feature Analysis,SFA),在气象领域中也得到了初步成功的尝试,结果显示出此方法对气候系统的外强迫信息分析及有关动力学机制的探究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SFA方法的理论思想及实施步骤,并通过一个理想的非平稳时间序列检验其提取外强迫信息的能力,结果证明在衰减的Logistic模型中,可利用SFA算法提取出模型中的外强迫,且与真实外强迫的相关系数可达0.99;此外,还介绍将该方法应用于Arosa臭氧时间序列,分析其提取的外强迫信息的动力学特征;并介绍了在气候时间序列建模中引入外强迫因子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74.
以南京市1954—201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南京市灰霾天的长时间变化规律并从气候角度探讨其变化原因。南京市的霾日数近60 a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从20世纪50年代的40 d/a已增加至21世纪的230 d/a左右,气象行业标准界定的霾日与人工观测的霾日长期变化趋势一致,前者在南京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南京市雾霾混合日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对应的相对湿度在不断降低,这可能是雾霾日向霾日转换,雾霾日数降低而霾日数增多的关键因素。南京地区能见度不断降低,近30 a里约下降8.4 km,霾日数与能见度相关系数高达-0.91,随着能见度的降低,灰霾天数几乎线性增加。南京地区的年平均相对湿度在1985年以后大幅降低,已从约80%下降至68%左右,湿度与霾日的相关系数为-0.72,随着湿度的降低,霾日呈上升趋势。南京年平均温度1985年后明显上升,升高了1.8℃,其中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夏季上升幅度最小;年均温度与霾日数呈现出明显正相关,和相对湿度呈现明显负相关,温度的升高将造成相对湿度的降低,进而造成霾日增多。南京的年平均风速1978年后不断降低,到20世纪末约降低1.5 m/s,风速与霾日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随着平均风速的降低,霾日数不断增多。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南京市霾的长时间变化受到各种气候因子的影响,能见度、相对湿度、温度和风速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5.
We present a pattern-based regionalization of the conterminous US – a partitioning of the country into a number of mutually exclusive and exhaustive regions that maximizes the intra-region stationarity of land cover patterns and inter-region disparity between those patterns. The result is a discretization of the land surface into a number of landscape pattern types (LPTs) – spatial units each containing a unique quasi-stationary pattern of land cover classes. To achieve this goal, we use a recently developed method which utilizes machine vision techniques. First, the entire National Land Cover Dataset (NLCD) is partitioned into a grid of square-size blocks of cells, called motifels. The size of a motifel defines the spatial scale of a local landscape. The land cover classes of cells within a motifel form a local landscape pattern which is mathematically represented by a histogram of co-occurrence features. Using the Jensen–Shannon divergence as a dissimilarity function between patterns we group the motifels into several LPTs. The grouping procedure consists of two phases. First, the grid of motifels is partitioned spatially using a region-growing segmentation algorithm. Then, the resulting segments of this grid, each represented by its medoid, are clustered using a hierarchical algorithm with Ward’s linkage. The broad-extent maps of progressively more generalized LPTs resulting from this procedure are shown and discussed. Our delineated LPTs agree well with the perceptual patterns seen in the NLCD map.  相似文献   
76.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global and regional phylogeography of the yellowtail kingfish Seriola lalandi by examining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this species at inter-and intra-ocean level and on a regional scale. DNA fragments of two mitochondrial genes, cytochrome b (Cytb) and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 (COI) and one nuclear gene, 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 1 (RAG1), were sequenced to investigate the global-scale phylogeography of this species. The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within the South Pacific, as well as along the South African coastline, was examined further using six microsatellite markers. Three distinct clades were identified for S. lalandi, which correspond with previously described subspecies of the North-East Pacific, North-West Pacific and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Within the latter, additional diverg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South Pacific and the South-East Atlantic regions. Divergence estimates were indicative of a Pacific origin for S. lalandi populations, because of Pleistocene vicariant events. Microsatellite analyses revealed overall significant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outh African and South Pacific samples. This corroborates recent findings on the global phylogeography of the species. No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was observed within South Africa, indicating high levels of gene flow.  相似文献   
77.
以探空数据为参考,将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的COSMIC掩星气压作为GPS掩星试验样本,将中国区域划分为4个气候区,从双权重平均值、双权重标准差及相关系数角度对GPS掩星气压进行评估,并根据其统计结果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显示:双权重平均值和双权重标准差相较传统方法统计出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更不易受异常数据的影响,评估结果更加准确。4个气候区之间气压的双权重平均值差异较小;双权重标准差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数值较小(小于6 hPa)、在温带季风气候区较大(最大可达15 hPa)。以探空数据为参考,气压偏差的统计表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从低层到高层都为正偏差(0.8 hPa左右),其他三个气候区在6 km以下多为负偏差、6 km以上为正偏差(0.5 hPa左右)。根据相关系数的统计,将相关系数确定为0.80,并根据各气候区不同的统计结果划分阈值区间;质量控制结果显示,错误点大多分布在GPS掩星气压与探空气压相差较大的区域,两步质量控制的错误数据百分比大部分在5%以内;对比质量控制前后GPS掩星气压与探空气压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质量控制后两者的相关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8.
为了找出黑木耳在遵义的最佳栽培期,2019年笔者在遵义市气象观测站开展试验,收集并整理黑木耳生长期内逐日气象资料,结合试验数据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平均气温在20℃左右时,对木耳品质形成较为有利,候平均气温<5℃或≥30℃时不适宜黑木耳生长。(2)除盛夏和初秋相对湿度较低外,其余大部分时段均能满足木耳自然生长,少部分时段需适当浇水。(3)3月至10月候日照时数普遍在10小时以上,适宜黑木耳生长,其中4月4候至9月4候为最适宜期。(4)遵义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海拔高度不同木耳适宜生长期时段不同,大部分地区海拔普遍在600~1100米之间,黑木耳生长最佳适宜期为4月3候至6月6候、8月6候至10月5候。  相似文献   
79.
古植物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各类植物实体或遗迹的残留。对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区划研究是开展古生物化石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基础。在资料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甘肃省24处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了评价和区划研究。甘肃省古植物化石产地可划分为北山地区、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鄂尔多斯和秦岭地区4个古生物化石大区以及6个古植物化石产地集中区。根据古植物化石产地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具体从科学性、稀有性、完整性、保存程度、可保护性5个单因素分别对24处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了评价。在单因素评价基础上进行了综合鉴评,共鉴评出世界级化石产地1处,国家级化石产地7处,省级化石产地16处。根据产地自然区划、行政区划等要素划分了古植物化石产地集中保护区6个。根据保护区内古植物化石产地级别及重要程度,划分出特级保护区2个,重点保护区2个和一般保护区2个。提出对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实行化石标本保护加原产地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80.
研究采用NorESM1-M模式输出的气候情景资料驱动农业生态区模型,分析了21世纪中期在RCP 2.6和RCP8.5典型浓度路径下的东北区域气候资源变化。研究表明:在RCP2.6、RCP8.5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东北区域年平均气温呈现升高趋势,≥10℃积温所反映的热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以黑龙江省和辽中南积温的增加最为明显;受气温升高影响,2050s参考作物蒸散普遍增加。区域内降水总量略有增加,东北西部干旱地区状况略有改善,东部地区更加湿润;趋于暖湿的气候促使作物生长季延长,到21世纪中期,全区最长增加12.4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