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4篇
  免费   1264篇
  国内免费   2066篇
测绘学   168篇
大气科学   945篇
地球物理   1535篇
地质学   4850篇
海洋学   722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287篇
自然地理   66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516篇
  2006年   519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407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94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西藏札达盆地控盆断裂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札达盆地是喜马拉雅构造带中的一个山间断陷盆地,其演化过程与盆地两侧的控盆构造密切相关。对控盆断裂的构造应力场进行模拟计算,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本区构造控盆的认识。因此,在对盆地构造地质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区的深部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对札达盆地控盆断裂的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札达盆地的演化明显受盆地两侧边界断裂的控制,札达盆地是在整体南北向挤压应力的作用下,不同块体差异隆升作用的结果。其南侧的控盆断裂为北倾的正断层,北侧的控盆断裂为南倾的逆断层,二者共同形成了南降北升的翘板式断陷盆地运动过程,是喜马拉雅地块在陆内汇聚挤压构造环境中构造应力场调整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2.
基于二次场二维起伏地形MT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计算二次场来进行二维大地电磁数值模拟;导出了二维大地电磁二次场的微分方程,利用有限单元法来解微分方程;对矩形网格进行对角线的二次剖分,更容易且真实地模拟起伏地形。对几个典型模型进行了试算,与前人总场法的计算结果做了比较,两者视电阻率曲线一致,证明本文算法是正确的;通过2个简单的算例说明复杂地表下2种极化模式的MT观测资料都有明显的异常,视电阻率在TM模式下比TE模式更易受地形影响,TE模式下视电阻率曲线形态与地形呈"正相关",TM模式下反之。  相似文献   
103.
鱼耳石中锶和钡富集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鱼耳石中元素锶和钡主要来源于鱼类生存的水体,这两种元素通过腮或肠进入内耳淋巴液,继而以类质同象的方式沉淀在耳石晶格内部空位和晶格间隙中。耳石结晶沉淀的整个过程不仅受生物的调控作用,而且还受到外界环境,如水体元素浓度、盐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耳石中某种元素的浓度与其在水体中的浓度之比(元素富集系数)与鱼类所生存的环境之间具有一定的响应关系。在以上各种因素中,水体元素浓度对耳石元素富集系数的影响最为显著。一般来说,耳石中某种元素的含量与水体中相应的元素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而水体中元素之间就耳石中的富集过程也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或抑制作用,如Sr对Ba为协同作用,Ca对Sr、Zn为拮抗作用。另外,水体盐度或温度与元素富集系数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而是因鱼种、水体综合环境及元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鱼种一定的情况下,耳石中元素富集系数与水体盐度和温度存在良好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相关性分析,可以认为耳石中元素富集系数与环境因子(水体元素浓度、盐度、温度)之间存在响应关系。因此,可以选用那些受环境影响大但对自身调控影响小的元素(如:Sr、Zn、Pb、Mn、Ba、Fe、Li、Ni、Cd)来建立耳石与水体环境之间元素富集系数的定量化模型,并利用这种响应关系及定量化模型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依托“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工程,对晋城矿区进行了旨在提高小断层,小陷落柱探测能力的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根据面元选择因素及该区地质任务,采用5m×5m网格进行野外数据采集;考虑炮检距、方位角、覆盖次数、排列片横纵比及煤层埋深(350~500m)等因素,采用中点放炮、60道接收,24次覆盖(横向4次,纵向6次)的8线16炮束状观测系统,基岩中激发。原始资料经同一处理流程后,获得5m×5m×1ms、5m×10m×1ms、10m×10m×1ms及2.5m×2.5m×1ms不同单元的三维数据体多个,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小断层,小陷落柱在其小面元叠加时间剖面、顺层切片及相干切片都有清晰的反映。实例说明,小面元采集技术可以提高对小构造的纵、横向分辨能力,满足山区对三维地震精确勘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7.
屯兰矿南五采区地形复杂,最大高差达271m,地表大面积为第四系黄土覆盖,激发困难。为探索研究小面元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常规三维地震勘区域内划出1km^2,采用5m×5m小面元进行采集。在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采取了加大激发井深、提高覆盖次数、减小CMP面元网格和加大接收排列等技术措施,做到“四小三高、二中一深、两个等高面”。通过插值、抽线及扩大面元处理。获得2.5m×2.5m×1ms、5m×5m×1ms、5m×10m×1ms、10m×10m×1ms以及不同叠加次数的三维数据体。资料解释工作主要是在5m×5m×1ms、2.5m×2.5m×1ms两个数据体上进行,解释落差大于或等于5m的断层6条,落差3~5m的断层8条;查明长轴直径20~30m的陷落柱4个。30~100m的陷落柱1个,大于100m的陷落柱3个。与相邻区常规三维地震比较,小面元三维地震勘探有利于对小陷落柱、小断层的控制和解释。  相似文献   
108.
New geochemical data are presented on the magmatic rocks of the Late Jurassic Koksharovka alkaline-ultrabasic massif,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deposits of vermiculite, apatite, V-bearing titanomagnetite, and placer isoferroplatinum. The REE geochemistry and strontium,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carbonatites and related ijolites and pyroxenites, together with geological observations, point to the magmatic origin of the Koksharovka carbonatites. The origin of associated magmatic rocks is discussed. Trace element modeling of partial melting of mantle sources was conducted to decipher the genesis of the melts of the Koksharovka carbonatites and host titanite-kaersutite pyroxenites.  相似文献   
109.
Changing grading of soil: effect on critical states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Examples of situations are presented where the grading of a soil changes during its lifetime either by crushing of particles leading to an increase of fine material or by slow transport of fine particles with seepage leading to a decrease of fine material. Such grading changes influence the basic constitutive properties of the soil, in particular properties such as critical states which are dependent on the available range of densities of packing. Discrete element modelling is used to show the dependence of critical state conditions on grading and the way in which the particle assembly seeks out new critical state conditions as the grading changes.  相似文献   
110.
Numerical studies using the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method show that a single shear crack under compression propagates in its own direction, because such propagation results in the maximum release of strain energy. The methods of linear 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 may not be used for such a closed crack, and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are meaningless in that case. Laboratory observations of propagation by means of kinks at an angle of approximately 70° to the crack may be due to heterogeneities, to the effect of a preexisting crack, to end effects, to microcracking, or to some combination of these factors. Such kinks may thus be local phenomena which cannot release most of the strain energy, and are not incompatible with our numerical results which are based on a global energy bal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