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16篇
  免费   5456篇
  国内免费   7791篇
测绘学   623篇
大气科学   6778篇
地球物理   4971篇
地质学   13216篇
海洋学   3907篇
天文学   267篇
综合类   2149篇
自然地理   6452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356篇
  2022年   992篇
  2021年   1101篇
  2020年   1115篇
  2019年   1271篇
  2018年   1164篇
  2017年   1199篇
  2016年   1250篇
  2015年   1344篇
  2014年   1756篇
  2013年   2015篇
  2012年   1832篇
  2011年   1793篇
  2010年   1526篇
  2009年   1753篇
  2008年   1714篇
  2007年   1810篇
  2006年   1745篇
  2005年   1559篇
  2004年   1445篇
  2003年   1276篇
  2002年   1153篇
  2001年   1017篇
  2000年   939篇
  1999年   886篇
  1998年   728篇
  1997年   680篇
  1996年   566篇
  1995年   471篇
  1994年   420篇
  1993年   338篇
  1992年   282篇
  1991年   205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Introduction Now,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wave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extensively in geological ex-plorations of bridge, dam, high building and so on. Since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wave tech-nique is often implemented in industrial zone or city with dense population, the background dis-turbance including industrial noise, life noise, etc is very serious. Furthermore, the disturbance of seismic source is also serious due to short array length and offset of the method. In general, shal-lo…  相似文献   
992.
IntroductionWhenpropagatingthroughananisotropicmedium,ashearwavesplitsintotwo(quasi)shearwaveswithdifferentpropagationspeedsandpolarizedorthogonally.Owingtotherecentdevel-opmentofseismicobservationsystem,detectionofshearwavessplittingwithverysmalldelaytimesbetweenfasterandslowershearwavesbecameavailableandprovidedpowerfulapproachfordetectionofcrustalanisotropy.Crampin(1978)emphasizedtheroleofalignedmicrocracksasacauseofcrustalanisotropyandpointedoutthatforverticallyalignedmicrocracksthedirecti…  相似文献   
993.
Cryogenic structure (patterns made by ice inclusions) in seasonally frozen and permafrost-af-fected soils result from ice formation during freezing. Analysis of cryogenic structures in soils is essential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ryogenic processes in soils and to formulating land use management interpretations. When soils freeze, the freezing front moves downward and attracts water moving upward resulting in mainly horizontal lenticular ice formation. Platy and lenticular soil structures form between ice lenses in upper active layer. The reticular soil structure usually forms above the permafrost table caused by freeze-back of the permafrost. The upward freeze-back resulted in platy soil structure and the volume changes following the annual freeze-thaw cycle resulted in vertical cracks. The combined result is an ice-net formation with mineral soils embedded in the ice net. The upper permafrost layer that used to be a part of the active layer has an ice content exceeding 50% due to repeated freeze-thaw cycles over time. The mineral soils appear in blocks embedded in an ice matrix. The permafrost layer that never experienced the freeze-thaw cycle often consists of alternate layers of thin ice lens and frozen soils with extreme hard consistence and has relatively lower ice content than the ice-rich layer of the upper permafrost. Ice contents and thaw settling potentials associated with each cryogenic structure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engineering and land use interpretations.  相似文献   
994.
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李林  朱西德  周陆生  汪青春 《气象》2004,30(8):18-22
利用EOF等方法通过计算 1 96 2~ 2 0 0 1年 4 0年来三江源地区 1 6个气象台站气温、降水、蒸发资料 ,分析了三江源地区近 4 0年来气候变化的异常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大的干旱化气候变化趋势 ,同时 ,在气候干旱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出现了草场退化、湖泊萎缩、河流流量减少、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荒漠化问题。  相似文献   
995.
山东省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长军  刘焕彬 《气象》2004,30(8):49-52
利用全省 2 7个台站 1 96 1~ 1 998年的温度、降水、日照等基本气象要素资料 ,对山东省气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对冬小麦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山东省年、季平均气温呈波动性增暖趋势 ,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变暖有利于生产潜力的提高 ,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总的变化趋势是波动性的上升 ,但较光温生产潜力倾向率小 ,反映了小麦生育期内光、温、水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96.
利用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SCSMEX)资料和区域动能收支方程,对南海南部和北部两个区域该年夏季风爆发前后的区域总动能和区域扰动动能收支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区夏季风爆发前后动能主要在高层制造,大部分动能被摩擦消耗,南区夏季风爆发前后动能主要在高层被破坏,摩擦项充当动能源。扰动动能主要在高层和部分在低层制造。在此期间,南海地区一直向邻近区域输出动能。  相似文献   
997.
天津盛夏降水趋势与初夏华北高压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初夏(6月)的天气气候演变,预测盛夏(7~8月)的短期气候趋势,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难题。文章揭示了自1958年以来天津盛夏降水趋势与初夏时节临近地区上空的环流特征之间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初夏华北高压强时盛夏天津降水偏少,反之盛夏天津降水偏多,不仅逐年的对应关系显著,而且变化趋势相反,转折时期也一致。初步解释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天津(华北)盛夏多雨和80年代至今天津(华北)少雨的物理原因。以此为主要根据建立了初夏对于盛夏天津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1998~2003年连续6年预报正确。  相似文献   
998.
济南、福山太阳辐射的气候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济南、福山地面太阳辐射资料,分析了太阳辐射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60到90年代,济南地面太阳总辐射量、直接辐射量呈显著减少趋势,福山变化趋势不明显;90年代以后,济南地面太阳总辐射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999.
使用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期问高质量资料和NCEP/NCAR40年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海季风建立前后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和要素的突变及爆发过程。发现南亚高压迅速从菲律宾以东移到中南半岛北部,孟加拉湾槽加深加强,赤道印度洋西风加强并向东向北迅速扩展和传播,以及伴随的中低纬相互作用和西太平洋副高连续东撤是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大尺度特征。与此同时,亚洲低纬地区的南北温差和纬向风切变也发生相应的突变。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印度半岛地形的陆面加热作用在其东侧激发的气旋性环流对于孟加拉湾槽的加强有重要作用,并进而有利于南海夏季风先于印度夏季风爆发。  相似文献   
1000.
近50 年海河流域径流的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用Mann-Kendall方法对近50年海河流域山区20个子流域的径流及降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 结合降水, 径流及气温的年代距平值的同步分析以及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结果, 对近50年海河流域径流的变化趋势, 提出了一个半定量分析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出影响径流变化的三种类型:以气候暖干化为主, 人类活动为辅的径流显著衰减型;以人类活动为主, 气候暖干化为辅的径流显著衰减型;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异都不明显, 径流无显著变化的类型。分析结果展示了气候、人类活动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 给径流的变化趋势分析和成因分析带来了复杂性与困难, 也给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