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5篇
  免费   472篇
  国内免费   593篇
测绘学   719篇
大气科学   769篇
地球物理   1325篇
地质学   418篇
海洋学   413篇
天文学   227篇
综合类   366篇
自然地理   15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通过对雷电放电分析,研究解决微震仪有线传输的避雷问题,并介绍接收雷电信号控制传输线上电荷对地短路的“DBL-1”避雷仪。  相似文献   
52.
概述了深空测控网的基本技术要求,总结了我国卫星测控网和国内现有射电观测设施的技术、组成和分布,分析和论述了将我国现有的测控设施建设成深空测控网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53.
基于预测的边缘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的、有一定自适应性的边缘检测方法。介绍了其原理和算法实现过程。通过计算两个相邻像素的灰度值的均值、均方差和梯度来预测下一个像素的灰度值,比较预测值和真实值来判断下一个像素是否是边界点。通过与现有同类算法的比较,证明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4.
结合一次暴雨过程,将自适应网格技术应用于中尺度模式MM5中进行数值试验,同时对比自适应网格方案和固定网格方案的优劣,对模拟结果作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此次降水过程,自适应网格模拟的效果取决于一些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5.
基于小波变换系数自适应阈值法在语音去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软阈值去噪算法基础上,根据小波变换后信号与噪音具有的奇异性,提出无偏风险自适应阈值估计算法,并应用于语音信号的去噪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最小均方误差低于其他的去噪算法。  相似文献   
56.
提出研究遥感立体像对的压缩问题。主要讨论了左右影像的视差补偿和辐射补偿。针对遥感立体像对视差分布不均以及左右影像存在辐射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立体补偿的遥感立体像对压缩算法。该算法以左片为基准图像,采用自适应视差估计计算出右片的视差矢量,结合辐射校正和重叠块视差补偿技术得到平滑的右片的预测图像,以右片减去预测图像得到残差图像,然后采用小波压缩算法对残差图像进行压缩。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显著提高遥感立体像对的压缩性能。  相似文献   
57.
利用一简单的湿度发展方程,尝试用非线性最优化方法讨论降水预报中的最优初值场的获得。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非线性最优化分析方法,可以找到一最优初始场,使得模式预报结果与实际观测场一致,这为将来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改善更复杂模式的初始场,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58.
简述了GPS的组成及发展概况,以及如何利用地面GPS观测探测大气可降水汽量(PWV),从而可以得到高精度,几乎连续和实时的水汽序列,骤报降水量以及监测恶劣天气,为天气预报和气候分析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9.
隔震及超高层建筑的地震反应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1年5月24日和6月20日分别发生了宜良4.2级和呈南3.6级两次地震,架设在云南省抗震培训中心隔震大楼和昆明佳华广场的结构强震观测台阵记录了这两栋建筑物对这两次地震反应。本介绍了获取的记录,并分析了两栋建筑物的地震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60.
上海市数字强震观测网是我国第1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强震观测网,是上海市“九五”期间建设完成的,它由3部分组成;地面观测网,结构观测网和深井强震观测系统,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目的,本文详细介绍该强震网的整个概况。功能及取得的部分观测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