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韩城矿区煤层气工作是伴随着我国煤层气研究。开发同步进行的,1995年在该区施工的韩试一井经过多年排采试验,获得了大量基础资料,通过分析这些资料认为,韩城矿区煤层气的开发潜力巨大,是陕西省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2.
陈协理  曾繁欧 《探矿工程》1995,(2):21-22,24
针对某含金矿地层蚀变强烈,岩矿层硬、碎、软硬不均,取心困难的特点,研制了ZJS系列钻具,根据不同地层所采用的钻头和取心器,介绍了不同地层的钻进取心方法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93.
地震社会学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回顾了我国地震社会学的发展过程,论述了主要研究成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国际上开展的同类研究作了介绍了评价;最后对地震社会学的发展方向和等问题担子同建议。  相似文献   
94.
我国地图科学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张世奎  刘兆永  李颖 《地理科学》2000,20(3):270-273
从地图学理论的探索、地图的应用、制图的应用、制图技术的发展与地图的生产几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地图科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列举了一些地图成果,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随 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地图学也得到了空间的发展,并将以更辉煌的成就跨进21世纪。  相似文献   
95.
王茂军  包琪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11):1577-1591
区域产业间规模差异性是各产业间竞争与合作的表征性结果。这种竞争、合作建立在产业间的供给—需求交易关系之上。产业间的多向供给—需求联系构成了复杂的交易关系网络。本文利用2002 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了42×42 产业的(0,1)两值对称的链接交易网络,分析了该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外部绩效。研究结果发现:① 北京市不同产业的交易产业数量差异悬殊,各产业的交易链接网络规模为线性分布,网络有效规模表现为指数分布;② 北京市废品废料、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等10 个产业受到的网络约束最大,各产业约束量随产业交易网络规模的扩大而趋于减少,表现为非线性变动;③ 北京市各产业的网络竞争结构可以分为强约束—非均衡—小网络型、中约束—中均衡—中规模网络型、微约束—高均衡—大规模网络型,分别有13 个、18 个和8 个产业;④ 网络约束量、约束层级系数、制造业虚拟哑变量均对产业规模均产生了负向影响。交易约束量、制造业虚拟哑变量对产业规模的影响最大,且产业规模变动中的前者相对贡献要大于后者。网络交易约束量对制造业的绝对影响要小于非制造业。  相似文献   
96.
如何使贵州省测绘成果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使其在西部大开发和经济建设中体现其价值 ,是摆在我们测绘成果管理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和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对成果开发利用的有效管理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7.
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专项研究主要进展和成果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廷栋 《中国地质》2006,33(4):689-699
“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专项研究取得诸多新发现和新成果:建成中国第一个“岩石圈三维结构数据库”;建立了中国岩石圈结构模型;深化了对中国东部岩石圈、软流圈性状、结构的认识,证明岩石圈与软流圈之间存在呈“层块结构”的过渡带,在东亚至西太平洋地区70~250km深度发现一巨型低速异常带;揭示中国东部岩石圈呈现明显的“上老下新”的年龄结构;初步建立了中国大陆岩石圈岩石学结构模型,把中国大陆及毗邻海域岩石圈划分为5种类型;提出中国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方案,把中国大陆及毗邻海域划分为2个岩石圈构造域和6个岩石圈块体;证实青藏高原存在巨型南北向构造;在地质上获得一些新发现和新认识。  相似文献   
98.
The non-marine Cretaceous-Paleogene boundary ( KPgB) in Jiayin of Heilongjiang was first defined and reported in China by the authors' research team in 2011 . Thereafter the continuous research on the KPgB and its related Late Cretaceous biota in Jiayin has been made by the authors in 2012-2020 .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research are mainly reflected as follows:(1) a new drilling borehole with 60 m in depth carried out in the Xiaoheyan of Jiayin in 2016 , supplemented new palyn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KPgB definition in 2011;( 2 ) some radiometric dating newly made on the strata related to the KPgB in Jiayin and its neighboring Russian area, provided the supplemental evidence for the KPgB definition in Jiayin;( 3 ) many new fossils found by the au-thors, represented by the angiosperms Dalembia and Nelumbo, refresh understanding the Late Cretaceous envi-ronment of Jiayin;and (4) the TEM method is applied in the study of pollen exine ultrastructure of Pseudoin-tegricorpus, Wodehouseia, and Aquilapollenites, promoting the late Maastrichtian ecological study in Jiayin, re-lated to the KPgB.  相似文献   
99.
傅丛群 《探矿工程》2014,41(9):158-162
马坑铁矿——福建龙岩野外基地是全国首次以深部钻探关键技术研究为课题的科研基地,是以"福建马坑外围——大田深泉全国47#整装勘查组之一"为依托,全面收集、消化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应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钻探工艺技术,结合马坑矿区、石岩坑矿区钻探施工研究解决钻探技术难题,探索出深孔钻探技术组合优化的集成、创新性成果。建设具有科研、教学、培训和科普功能的深孔钻探技术应用示范与科研基地并建有应用示范与成果展示服务于社会。介绍了基地立项及建设情况,以及马坑铁矿钻探实践成果及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0.
Since the 1990s, ecotourism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been an important and distinctive par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Chinese ecotouris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goals and strategies for ecotourism in the future. In addition, it tries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main path for making China a competitive country for ecotourism is to form a comprehensive system including public services, resources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eco-certification, marketing promoti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echnology and talent by constructing ecotourism cooperation areas, destinations, ecotour routes and ecological scenic roa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