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2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9 毫秒
421.
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随着中国城市住房改革的深入和住房市场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来源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综合不同视角对当前中国城市居民住房来源体系进行了梳理,选取购买商品房、购买经济适用房、租赁住房和自建住房4种类型,以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31个省(市、区)城市居民住房来源的构成、变化和省际差异特征,并通过构建神经网络对省际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对未来城市居民住房结构的变化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22.
逐层分解选取指标的河系简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青年 《地理研究》2007,26(2):222-228
地图综合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重点之一,是依据上下文环境进行结构化选取和化简。水系作为地图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地图综合中必须依据水系的类型和河网密度进行化简,以保持河网密度差异等宏观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流数量差异的选取指标分配与河系简化方法,将选取数量在河流的各个子流域上按比例分配并递归分配到下一层次的子流域,在各个子流域依据长度和间距选取河流,从而实现顾及密度差异的结构化选取。在软件开发基础上进行了选取试验,并对照手工综合的河系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支流数量差异的比例选取方法切实可行,能够有效地保持树状河系的特点和河网密度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423.
文章论述了西部地区的资源基础、经济发展差距及目前应选择的开发战略,即东西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24.
歧口凹陷层序构成样式的时空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歧口凹陷为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内重要的内陆断陷含油气凹陷,具有多幕构造演化、多类构造样式、多个物源体系、沉积体系演化时空变化剧烈等特点,导致层序构成样式在时空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结合歧口凹陷构造古地貌背景和物源供给体系时空演化差异性的研究,在研究区古近系总结出四种典型的层序构成样式:断控陡坡带型层序样式、多级断阶带型层序样式、轴向断坡带型层序样式、挠曲坡折带型层序样式。层序构成样式的时空差异主要受控于宏观构造的幕式演化和局部同沉积断裂不同组合样式所形成的特定的古地貌差异,而物源供给体系的强弱程度以及供给方向变化也是控制层序构成样式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层序构成样式控制了沉积体系、砂分散体系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影响了砂体的分散和堆积样式。因此,层序构成样式的时空差异性分析对于研究区有利隐蔽圈闭的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5.
乌兰图雅 《地理学报》2021,76(7):1722-1731
内蒙古草原是蒙古高原草原带的南部组成部分,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草原生态修复任务重、压力大。本文以蒙古高原典型草原乌珠穆沁—温都尔汗样带为例,以1988—2016年5期TM数据为信息源,获取2016年样带草地利用信息基础上,按国别和年限对样带草地利用特征进行分析,揭示草地主要干扰因素,探寻有效的修复途径和可借鉴的国际经验。研究发现:① 草地面积占样带95.05%,均匀覆盖于整个样带;其他用地类型占比均不大,但分布相对集中,其中耕地集中于样带西北部蒙古国段,工矿用地、沙地、盐碱地集中于样带东南部内蒙古段。② 1988—2016年样带耕地面积减幅最大,为35.71%,集中位于蒙古国段;草地、水域面积逐年减少,在中国境内、境外变化趋势相同,但内蒙古段草地减幅大于蒙古国段且多转为未利用地;工矿用地面积增幅最大,为初期的近367倍,集中分布于内蒙古段;盐碱地、沙地面积逐年增加,在中国境内、境外的变化幅度相当。③ 草地是高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放牧是草地主要利用方式,开矿是除放牧以外中国草地的主要干扰因子,蒙古国则为垦殖,内蒙古的草地干扰远大于蒙古国。草地退化与干旱化是蒙古高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在中国境内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26.
通辽市近50年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通辽市7个气象台站1959—2008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用趋势分析和累积距平、信噪比、F检验等方法,分析通辽市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近50年增温1.9℃,且通过0.001显著检验,突变发生在1988年,近10年是最温暖时期。其中南部、西部升温较少,北部、东部升温较多。四季均温变化与年均温趋势一致,但略有差异。增温幅度最大为冬季,其次为春季,最小为夏季;突变时间最早为秋季、发生在1987年,最晚为夏季、发生在1994年。(2)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近50年约减少71mm,且通过0.10信度检验,南部的库伦和北部的鲁北减少最为显著。四季降水量的变化不同步,夏、秋季减少,冬、春季稍有增加。年降水量呈阶段性变化,目前是降水量最少时期。年日照时数西南部及扎旗北部是增多的,其余地区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27.
河北省冷暖变化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刘学锋  阮新  李元华 《气象科学》2005,25(6):638-644
利用河北省70个站自建站至2000年近50a的系统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北省冷暖变化的年际和年代际特征,及其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别,并估计了河北省未来50a冷暖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北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都呈现增温趋势,增温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全省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趋势与其五个分区的变化趋势具有整体一致性,都皇现升温趋势,但各区域的增温幅度不一,增幅最大的区域是冀东平原区,最小的区域是河北省北部;各季气温变化呈现春、秋季平均气温变化程度相对比较平缓,冬季增温幅度最大的特点,自80年代末始,暖冬现象明显;在全球和中国气候将继续变暖的背景下,河北省气温估计未来50a升高在1~2℃之间。  相似文献   
428.
根据1951-2001年奥地利人口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了近50年来奥地利人口变化的时空间规律,以及人口变化中的增长区和下降区的区域配置等特征,并建立人口变化模式。研究表明:20世纪后半叶奥地利经历了其他欧盟国所表现出的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各个过程。特别是城市老龄化表现更为突出,据预测推算,到2035年奥地利将会有1/3的人口超过60岁。在分析过程中,不仅应用了行政区划的区域方法,而且也依据土地利用的经济性质,在“土地经济生产小区”的基底上,对人口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透视。研究结果显示:奥地利西部阿尔卑斯山地中的城市区域人口增长幅度最大。沿着捷克和斯洛伐克边界伸展的北部和东北部区域是最严重的人口缺失地区。而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地东部的一些早期产业都市及其郊区,乃至更远一些的南部和东南部的老工业区域,目前由于普遍存在着经济的困境,也直接导致了这些地区人口的下降。但奥地利未来的总人口趋势将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429.
利用中国气象局(CMA)和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两套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集,对比分析了两者在1951—2005年TC定位和定强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套资料定位差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及1988年至90年代差异较大;地理分布上主要是在TC登陆后所在的地区及高纬度洋面上差别较大。定强方面,CMA资料在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TC强度明显大于JTWC资料,JTWC资料则在80年代末以后的时段TC强度显著大于CMA资料;地理分布上定强差大的区域在80年代以前分布较零散,之后随着JTWC资料定强增大,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强度显著偏强,CMA资料同期则在亚洲大陆沿岸部分地区强度较强。进一步分析显示,两套资料集之间的差异和TC观测技术的变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气象卫星使用以前(1951年至60年代初),以及美国空军飞机观测终止之后(1988年以后),两者无论是在定位还是定强上都存在很大差异;而两者定强差最小的时期(1973—1987年)则正好对应了飞机观测和Dvorak技术在TC观测上同时被使用的时段。两套西北太平洋TC资料集总体差异明显,却又各具特点,目前很难判断哪一套资料集更加可靠。但对于影响中国TC,CMA资料集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