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3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Interactionsbetweenthe30-60DayOscillation,theWalkerCirculationandtheConvectiveActivitiesintheTropicalWesternPacificandTheirRe...  相似文献   
62.
梅雨异常与季风区大尺度环流异常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3—1979年热带地区 u、v 格点资料和1980—1986、1991等年 ECMWF 资料,着重对亚洲季风区大尺度环流系统变异与梅雨异常进行了探讨.结果指出:1.孟加拉湾南部海域越赤道偏南气流的存在和强弱变化是判断梅雨季是否出现异常旱涝的关键.2.梅雨季内出现区域性的持续性暴雨时,赤道附近的纬向环流将发生个一次大调整.3.中国南方夏季风活跃程度,对判断该年梅雨异常旱涝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3.
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事件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次表层海温距平的分布和变化的分析表明,在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都存在海温距平的偶极子模态,即在赤道附近大洋东、西两个部分的海温距平在不少年份呈反符号分布。进一步分析表明,两大洋海温距平的偶极子模态间有密切的联系。在分析它们和850hPa纬向风距平后指出,正是Walker环流异常把两大洋的海温距平变化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4.
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与登陆广东热带气旋数量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唐晓春  彭鹏 《地理科学》2005,25(6):690-696
文章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与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就总的厄尔尼诺年份来看, 厄尔尼诺事件对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总数量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就具体的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来看, 强、中和弱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对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有明显的影响, 只是强和弱的厄尔尼诺事件使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数量比非厄尔尼诺年份明显偏少; 而中等厄尔尼诺事件却使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数量比非厄尔尼诺年份偏多。厄尔尼诺通过影响沃克环流,使沃克环流随着厄尔尼诺强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幅度的东移,进而使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源地的气流出现不同情况,最后影响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的数量。  相似文献   
65.
太平洋沃克环流(Pacific Walker Circulation, PWC)是热带太平洋上空至关重要的大气环流系统, 但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长期变化仍存在争议, 换而言之, 沃克环流增强或减弱仍是有待回答的科学问题之一。观测表明近30年PWC呈增强趋势, 而气候模式无法得出观测的趋势。文章分析了参加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 CMIP5)的18个耦合模式模拟的PWC变化。结果表明, 大部分耦合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PWC的气候态分布特征, 但不能给出其加强的趋势。究其原因, 主要取决于模式对海表温度(SST)变化的模拟能力, 能模拟出PWC加强的耦合模式, 其模拟的SST趋势分布与观测相近[即类拉尼娜(La Niña)型], 但仍存在一定差异; 而模拟出PWC减弱的耦合模式, 其模拟的SST趋势分布表现为类厄尔尼诺(El Niño)型, 这与观测不符。对于后者, 如果用观测的SST驱动其大气模式却能够模拟出PWC的加强, 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SST变化对于PWC长期变化的主导作用。因此, CMIP5模式要想合理地预估PWC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变化, 需要提高对于热带太平洋SST变化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66.
利用1979—2017年HadISST月平均海面温度资料、ERA-Interim大气资料以及GPCP Version 2.3集合降水资料,分析了南海海面温度距平(SSTA)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从南海降水异常的角度探讨了在ENSO期间,沃克(Walker)环流异常对南海海面温度异常(SSTA)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南海SSTA场分别存在全海域一致模态、东西反位相的偶极子模态以及纬向三级子正负位相三个主要模态,且三个模态都具有显著的准2 a及4 a左右的年际振荡周期,反映了南海SSTA与ENSO现象的高度相关性。对Walker环流异常的分析表明,Walker环流异常与ENSO事件及南海SSTA存在较好的相关。ENSO事件发生时,Walker环流异常移动通过“云辐射反馈过程”,使得南海海面温度(SST)发生改变,因此Walker环流在ENSO影响南海SST异常过程中起到“大气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cells associated with anomalous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were studied using the 1948/49 to 2002/03 NCEP/NCAR reanalysis and NCAR CAM3 AGCM simulations with monthly glob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from 1950 to 2000. Several atmospheric cells in the Pacific [i.e., the zonal Walker cell (ZWC) in the tropic, the Hadley cell in the western Pacific (WPHC), the midlatitude zonal cell (MZC) over the central North Pacific, and the Hadley cell in the eastern Pacific (EPHC)] are associated with anomalous EAWM. When the EAWM is strong, ZWC, WPHC, and MZC are enhanced, as opposed to EPHC. The anomalous enhanced ZWC is characterized by air parcels rising in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flowing eastward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and descending in the tropical central Pacific before returning to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The enhanced MZC has characteristics opposite those of the enhanced ZWC in the central North Pacific. The anomalous WPHC shows air parcels rising in the western Pacific, as in the case of ZWC, followed by flowing northward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and descending in the west North Pacific, as in the case of the enhanced MZC before returning to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The anomalous EPHC is opposite in properties to the anomalous WPHC. Opposite characteristics are found during the weak EAWM period. The model simulations and the observations show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and indicate the important role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 possible mechanism is proposed to link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EAWM with the central-eastern tropical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  相似文献   
68.
西北太平洋台风累积动能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丽娜  林笑茹  曾华  庄淑文 《气象》2009,35(9):44-50
利用1945-2008年JTWC提供的台风资料,计算了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累积动能,分析了台风累积动能的时间分布特征,统计累积动能与尼诺3.4区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每年台风累积动能主要集中在6-12月;累积动能有明显的阶段性;1990年以后极端台风事件发生频数有增加的趋势;6-12月台风累积动能与尼诺 3.4区的海温距平呈正相关;台风累积动能与海温的关系通过沃克环流和局地哈得来环流起作用.  相似文献   
69.
利用Atuona Marquesas Is站对流层最大西风层和最大东风层纬向风异常值的差值,构造了赤道中,东太平洋Walker环流强度指数Id。,并对Id平流层下部QBO西风位相的长度和起始季节与ENSO事件的联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0.
MonsoonCirculationRelatedtoENSOPhase-Locking①①Thisworkissponsoredby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underGrantATM4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