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6篇
  免费   824篇
  国内免费   1001篇
测绘学   734篇
大气科学   1489篇
地球物理   961篇
地质学   1432篇
海洋学   506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390篇
自然地理   126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343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黄广龙  卫敏  李娟 《岩土力学》2010,31(8):2484-2488
利用可靠度分析方法代替传统的安全系数法来分析基坑围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考虑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和空间变异性,对土性参数进行空间折减可显著提高可靠度分析的精度。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参数均值和变异系数对基坑整体稳定性可靠度指标的影响。分析表明,可靠度指标β对土体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地面超载q及支护桩嵌固深度hd的均值变化的敏感性较安全系数K对上述参数的敏感性强;c、φ及hd值的变异性对β值影响较大,地面超载较大时,其变异性对β影响较为显著;采用可靠度指标β评价基坑整体稳定性较安全系数K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992.
基于点状数据与GIS的广州大都市区产业空间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04年数字城市数据,研究了广州大都市区产业内部、产业之间的空间关系,比较了广州大都市区中心城区和新城区各种产业的空间格局。将广州大都市区行业分为制造业、批发和运输、零售、生产服务业、房地产业、管理服务、教育、医疗保健及社会扶助和娱乐设施等10类。利用1 km2格网画出了各行业点状密度,并通过分区产业百分比及区位商分析了各产业企业的空间分布,中心城区的主导产业是管理服务、房地产、零售及金融保险等服务行业,而在新城区其主导功能是制造业、批发与运输及生产服务业等。利用平均最邻近距离分析广州大都市区中心城区和新城区各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空间关系,广州大都市区各产业企业都呈凝聚分布,在中心城区金融行业分布最集中,其次是房地产、生产服务业、娱乐、管理服务等。利用邻近性指数分析了各产业之间的空间关系,发现生产服务业和管理服务业、教育和医疗保健与社会扶助、娱乐和零售等邻近性较大。  相似文献   
993.
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一种手段,其实质是依据土地类型本身的生态适宜性及其结构格局的差异性,运用人工技术调控的方法对有悖于自然生态结构的现状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与安排,从而达到土地利用系统功能趋优的目的。论文首先从生态学的角度,根据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划优化配置原则,对土地资源适宜方向与土地利用现状相匹配,甄别出需要调整的类型,构建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其次基于该模型,利用GIS软件分析模块,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最后采用土地资源利用综合适宜度指数,对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说明了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原则进行土地资源优化效果很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994.
Samples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SPMs),surface sediment and road dust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Yangtze estuarine and nearby coastal areas,coastal rivers,and central Shanghai.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the presence of 16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in the USEPA priority-controlled list by GC-MS.The compound-specific stable carbon isotopes of the individual PAHs were also analyzed by GC-C-IRMS.The sources of PAHs in the SPMs and surface sediments in the Yangtze estuarine and nearby coastal...  相似文献   
995.
地应力环境与围岩力学属性是隧道工程中引发岩爆的两大决定性因素。为了研究黑石岭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岩爆灾害的潜在威胁及其表现规律,通过对岩爆里程段的现场采样、运用Kaiser效应法测量原岩应力和室内岩石力学实验,探讨了工程区内白云岩的岩性特征及其破坏规律,并基于强度理论和冲击能指标分析了发生岩爆的可能性及其发生方式。分析得知,该工程区内岩爆的潜在威胁较大,尤其是测点1和测点2处发生强岩爆的可能性最大,须在工程开挖过程中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996.
Multi-temporal series of satellite SPOT-VEGETATION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NDWI) data from 1998 to 2007 were used for analyzing vegetation change of the ecotone in the west of the Northeast China Plain. The yearly and monthly maximal values,anomalies and change rates of NDVI and NDWI were calculated to reveal the interannual and seasonal changes in vegetation cover and vegetation water content.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was adopted to characterize the trends in vegetation change. The yearly maximal NDVI decreased from 0.41 in 1998 to 0.37 in 2007,implying the decreasing trend of vegetation activit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maximal NDVI in spring and summer over the study period,while an increase trend was observed in autumn. The vegetation-improved regions and vegetation-degraded regions occupied 17.03% and 20.30% of the study area,respectively. The maximal NDWI over growing season dropped by 0.027 in 1998–2007,and about 15.15% of the study area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of water content. Vegetation water stress in autumn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spring. Vegetation cover and water content variations were sensitive to annual precipitation,autumn precipitation and summer temperature. The vegetation degradation trend in this ecotone might be induced by the warm-drying climate especially continuous spring and summer drought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相似文献   
997.
高原季风对500hPa中纬度西风带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48--2008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1958—2007年中国560站夏季降水资料,设计了一个区域西风指数,探讨了高原夏季风和500百帕中纬度西风带活动的时间一频率多层次年际、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特征以及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夏季风对区域西风带活动具有显著的影响,近61年来,两者总体变化趋势相反,前者增强后者减弱。除了都具有1—2年、27—28年和线性趋势变化的共同周期外,还呈现出各自的周期变化,并且均发生过一次年代际气候跃变现象,前者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者发生在80年代中期,高原夏季风由偏弱转为偏强,区域西风由偏强转入偏弱,在跃变前后两者各种周期的时间尺度和强度存在明显的不同。如果排除1—2年周期的不确定性,预计接下来高原夏季风将直接进入偏弱期,区域西风指数可能在3—4年后才转入偏强期,并且高原夏季风会比区域西风指数提前发生突变,对区域西风指数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高原夏季风不仅自身对我国夏季降水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它通过影响中纬度西风带的活动,间接地影响着我国的夏季降水。  相似文献   
998.
近46年中国冬季日均气温及极端温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1961—2006年我国599个站的冬季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冬季各月最低(高)日均温度、低温日数及三种极端温度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冬季各月最低、最高温度的变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2月份升温最显著,日均气温低于5℃的冷日数和日均气温低于-10℃的严寒日数在冬季各月都是减少的。全国近46年冬季极端低温日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1986年出现一次跃变,2006年最少;极端高温日数普遍增加,1995年出现跃变,1998年达到峰值;霜冻日数在27°N-46°N间区域显著减少,跃变点在1987年,最低值出现在1998年。  相似文献   
999.
上海软土的流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无侧向变形的单向压缩试验仪,对原状和重塑上海软土进行了压缩试验和流变试验,研究了不同压力和超固结比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以及压缩特性和次固结变形特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原状上海软土的次固结系数随着压力而变化,而重塑上海软土的次固结系数随压力变化不大。上述研究得到的结论及相关参数可为工程实践、上海软土流变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00.
陈娟 《岩土力学》2011,32(2):471-473
由总应力强度指标计算的 ,并不是试样破坏时的真实破裂角,而仅是一个假想的破裂角,与之对应的平面是一个假想的剪切破坏面。试验结果表明,试样破坏时的真实破裂角,是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 计算的 。分析论证了在关于土的抗剪强度计算的相关公式中,有效应力强度指标与总应力强度指标不可混用,且公式中有效应力强度指标应与有效应力相对应、总应力强度指标应与总应力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