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6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314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343篇
地球物理   198篇
地质学   570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564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101.
南海诸岛外来地名的命名背景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孙冬虎 《地理研究》2000,19(2):217-224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英美等国在我国南海海域的测绘活动,给这里的岛礁留下了一大批以英语为主的外语名称。文中论述了南海诸岛外来地名的命名背景及其对我国三次公布官方名称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处理南海地名问题的缺陷,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2.
方维萱  张国伟 《岩石学报》2000,16(3):392-400
从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等方面研究了二台子铜金矿内长石炭酸(角砾)岩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晚泥盆世-石炭纪,在区域幔羽构造作用下,深部热流体沿先存在构造通道上升进入镇安二台子三级热水沉积盆地之中,形成了石英重晶石炭酸角砾岩、碳酸角砾岩、复成分角砾岩、钠长岩、钠长石碳酸岩,受同性断裂及层位控制明显,并构成了金的矿源层及普遍金矿化。燕山期,具有幔源特征的深部含矿热流体在北东、北西向  相似文献   
103.
中亚独联体五国铀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亚独联体五国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中亚大陆地壳构造单元 ,其中分布着大批砂岩型铀矿床和碱交代岩型、含铀煤岩型、含鱼残骸泥岩型和碳酸盐岩型铀矿床 ,计百余个。这些矿床的铀储量约占全球总工业铀储量的30 %。文中划分出8个铀矿域 ,编制了各铀矿域的成矿大地构造剖面 ,并进行了对比研究 ;对上述五种主要铀矿床类型的成矿学特征作了概述 ;归纳出四种铀成矿大地构造模式 ,指出除地台型模式外 ,其余的地槽 +地洼型、地台 +地洼型、地洼型等三种模式均与地洼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密切相关 ,甚至是形成工业铀矿床最至关重要的背景因素。文中最后还对中亚型和华夏型地洼铀成矿学的异同特点 ,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4.
西天山—伊宁地区以独特的结构特征和关键的大地构造部位,历来成为中外地质学家所关注、研究的重要地区,而那拉提构造带及邻区又在西天山—伊宁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那拉提构造带及西天山造山带在基础地质的许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到对天山造山带和伊犁盆地的正确认识。笔者根据近十年来在那拉提带及邻区进行10个1∶5万区调填图和收集到的其它资料,对该区几个重要层位的时代、大哈拉军山火山岩系的形成背景、蛇绿岩和蓝闪片岩的产出特征以及该区的结构、构造单元划分和发展演化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其中的许多认识和看法将对该区的进一步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土壤污染地球化学标准及等级划分问题讨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奚小环 《物探与化探》2006,30(6):471-474
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现有害元素广泛分布引起极大关注。土壤污染将长期危及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安全。制定土壤污染等级标准十分重要。国家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中,土壤污染等级标准是针对调查发现的污染进行量度划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依据污染对环境影响程度确定临界值,土壤污染评价标准是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指标。土壤污染等级采用统一的分级标准,划分为国家级、流域级、省级和地市级。标准制定是一个由局部到全局的认识,又由全局到局部的决策过程。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首先制定土壤污染标准及划分污染等级是笔者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6.
王屋山断隆带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来运  王纪中 《华北地质》2006,29(3):185-192
王屋山断隆带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部,系中条山铜成矿带的东延部分。区内有与铜矿化关系密切的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构造窗200余平方千米;断隆带内分布有以铜为主的综合地球化学异常数十处;区域重磁异常还显示带内隐伏—半隐伏岩体、与铜矿化有关的矿化蚀变比较发育。由于已发现的铜矿床与遥感异常分布十分吻合,但王屋山遥感异常区内还未发现成型铜矿床。根据该区良好的铜成矿地质条件并结合本区矿床类型和矿点分布规律,确定出的找矿方向为:清虚宫—虎岭地区寻找变斑岩型铜矿;石板道地区寻找热液型—变斑岩型铜矿;软枣角沟—小沟—柳行沟铜矿化带及其东西延伸方向是寻找变基性火山岩型铜矿床的有利地段;西端是变斑岩型铜矿床和热液型铜矿床分布的有利地段;瓦庙坡地区主要寻找沉积变质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07.
李向红  蒋丽娟  薛荣康  黄嘉宏 《气象》2006,32(5):110-115
利用1980--2001年NCEP和TBB资料,采用逐例与合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夏季风影响期间广西大范围暴雨发生前各层天气系统和盂加拉湾强对流云团的配置演变,发现暴雨前盂加拉湾强对流发展和经向风加强等特征,并确立了广西大范围暴雨的高低层环流背景场和预报指标。将T213资料与NCEP资料进行线性趋势估计,建立了广西季风暴雨中期预报平台,试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8.
2003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环流演变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陈晓红  冯皖平  璩瑛 《气象科学》2006,26(2):192-196
使用EC模式的格点高度场和风场资料,分析2003年6~7月欧亚地区环流形势演变特征与安徽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关系发现:淮河流域的强降雨能持续14 d之久,是500 hPa高空超长波维持2波、长波交替出现5~6波、高纬度为阻塞环流形势以及副热带高压脊长时间稳定在23~27°N偏北位置诸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9.
西北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与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截止2004年的西北地区GPS和跨祁连-龙首山构造带的红外测距观测资料,借助最小二乘配置、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及单一力源反演,研究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前后西北地区水平形变应变场的动态演化特征;尤其是大震3年后,即当前的构造形变与应力场态势;获取活动块体及其边界断裂上可能反映中强以上孕震背景的高应变能积累区、段,以及可能的潜在震源。结果表明:青藏块体北缘地区经8.1级大震后的短期松弛和调整,目前正在恢复印度板块北东向碰撞推挤背景场的主控作用。而北天山构造带中段及其与西段的交汇区、南天山构造带中西段及其与西昆仑构造带的交汇区、阿尔金断裂中段、祁连山构造带中东段及其与海原断裂的交汇区、西秦岭北缘断裂与庄浪河断裂东南延伸线的交汇区域等具有相对高应变能积累背景;临泽与海原这两个地区也反映一定程度的应变能积累状态。  相似文献   
110.
清咸丰六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旱灾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清咸丰六年(1856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旱的发生情况,认为此次大旱持续时间长,属夏秋连旱;旱情严重,波及面广,几乎影响到了长江三角洲的所有地区,太湖流域北部、南部,江北淮南地区最严重,太湖东部的苏州、松江二府、太仓直隶州的灾情略轻,江北东部的通州直隶州灾情也较轻,最东边的海门直隶厅甚至没有找到大灾的明确记载。大旱之后继发了大蝗灾。在此基础上,对引发此次严重干旱的气候背景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但脊线位置偏北,造成了季风雨带偏北,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时间处在副高控制下,从5月底至8月底没有出现连续性降水,造成了罕见的大旱;而春季降水不足,又加剧了灾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