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45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900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234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该文首先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江淮入梅前后大尺度大气环流的演变特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江淮入梅前期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副热带高压首先在太平洋中部增强北跳, 而后向西扩展导致太平洋副高西部脊 (120°E) 的增强北跳。进一步分析表明, 在太平洋中部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北跳和西伸之前, 副热带高压南侧ITCZ中对流和孟加拉湾北部的对流活动明显并且都经历了一次增强活跃过程, 这意味着热带ITCZ和孟加拉湾北部对流的异常活跃可能对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北跳西伸产生影响。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结果表明, 赤道中太平洋ITCZ中对流异常活跃不仅可导致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北移, 而且还可导致副热带高压西伸, 与诊断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72.
丘陵山区低空急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为锋  王庆安 《气象科学》1996,16(3):256-263
利用丘陵区边界层实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8-9月份低空急流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并从测站所处的地理环境,山凰 地形的力差异以及适中的风平流作用等,探讨了测站上空逆温的形成及其对低空急流的形成和维持作用,根据地形热力差所导致的气压斜压性,研究了低空急流的生消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3.
南边界强迫的非线性临界层与副高的形成、维持和振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维松  陶丽 《气象学报》1996,54(6):651-660
用非线性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模式,在南边界取定常强迫波,采用4种方案模拟了非线性临界层及其上激发的Kelvin猫眼,以确定热带的定常强迫对副高的形成、维持和振荡的影响。结果表明,南边界定常强迫仍在非线性临界层内激发行星尺度的准定常反气旋的Kelvin猫眼流场,猫眼的移动、强度和形状变化与夏季副高比较相似.而北边界定常强迫所得结果与夏季副高差异较大。因此,南边界所激发的非线性临界层上的Kelvin猫眼可能是夏季副高形成、维持和振荡的一种更为重要的新物理机制。文中还提出准定常行星波穿越副热带的非线性临界层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74.
气旋爆发性发展过程的动力特征及能量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吕筱英  孙淑清 《大气科学》1996,20(1):90-100
本文对不同路径的爆发性气旋进行了动力特征及能量学研究。发现高空大值位涡空气的下伸是气旋爆发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初生气旋逐渐向强位涡区移近并形成上下位涡区相接的形势。使气旋迅速发展。高空急流与气旋发展有密切关系。发展中的气旋明显地向着急流左侧的辐散区移动。急流的突然加强及高空强风动量的不断下传,构成了下层的强风带及上下一致的急流结构。能量学研究指出在气旋发展前气旋内散度风动能向旋转风动能的转换突然增强。散度风动能在爆发气旋发展时有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75.
1986/1987厄尔尼诺期间的西风强化和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惠苓  蒲书箴 《大气科学》1992,16(4):427-435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ECMWF)西北太平洋上空(25°—35°N,110°—180°)850 hPa客观分析的西风分量,计算了1986/1987厄尔尼诺期间的西风强度.结果表明1986年12月—1987年5月西风的累计强度比1986/1987厄尔尼诺前后诸年份同期的西风更强,这种强化与历次厄尔尼诺期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是一致的,都反映了哈德莱环流的强化.为了探讨大气环流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作者利用中美海气观测期间的海洋资料,说明了热带两太平洋东部对低纬度大气异常的加热和西部边界流向中纬度海洋输送热量的减少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6.
一次滇西南秋季暴雨的中尺度分析与诊断   总被引:27,自引:20,他引:7  
应用大尺度物理量场诊断分析和中尺度带通滤波处理技术,对2001年10月25日发生在云南西南部的一次暴雨过程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副热带高压(下称副高)外围大尺度西南气流环境场中,中尺度系统是此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大尺度环境场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而中尺度系统则在水汽的强烈辐合、向上输送,使对流层中下层达到准饱和状态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7.
分析 2 0 0 1年 7月 2 - 3日台风“榴莲”暴雨过程中湿位涡及其各分量的变化 ,发现对流层低层 85 0 h Pa湿位涡的负值中心、 70 0 h Pa湿位涡的正值区与强降水中心相对应 ;急流与层结稳定度的变化 ,影响着湿位涡的变化  相似文献   
78.
同向圆射流混合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ry,ADV)自动测速系统和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ane Laser Induced Florescence,PLIF)系统对同向圆射流的速度场和浓度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与前人的工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时均特性测量结果表明,射流主体段下游各断面的速度和浓度横向分布是自相似的,且近似可用高斯分布来表示;随着射流向下游传播,射流中心流速逐渐衰减,在强射流区和弱射流区遵循不同的规律;紊动特性测量结果表明,下游各断面的紊动强度横向分布是自相似的。  相似文献   
79.
0509号台风麦莎的结构与外围暴雨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何立富  尹洁  陈涛  罗金秀 《气象》2006,32(3):93-100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8月6~8日0509号台风麦莎登陆后环流结构及暴雨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台风麦莎具有明显不对称结构,台风东侧和北侧的积云对流较为旺盛;台风环流地面正涡度中心位于台风东侧,并随着台风北上移向台风东北象限并加强。地面强辐合区随着倒槽发展向偏北方向伸展;850hPa台风环流场表现为东侧和北侧的环流强盛,偏东风低空急流在台风北上过程中从东南风急流转为东北风急流;台风东侧暖,西侧冷,其东北侧有强暖平流输送。200hPa高空急流发展,急流入口区右侧强辐散有利于台风登陆后长时间维持。500hPa强上升运动区与台风外围暴雨区有较好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0.
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天气实况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4年8月26—28日山东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客观分析。结果表明,0418号热带气旋在福建沿海登陆后,其北伸倒槽与西风带弱冷空气结合造成了本次大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特征。伴随登陆热带气旋生成的低空东南急流为暴雨输送了丰富的热量和水汽,成为联系中低纬度系统的纽带。西风带弱冷空气侵入台风北伸倒槽后,在黄淮之间有明显的暖锋锋生特征,是触发倒槽区域中尺度对流发展和暴雨产生的重要动力机制。暴雨与高能舌区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总能量分布对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的落区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