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105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149篇
地质学   217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С????????У??????Ч????????????????????????????????μ??????С????????????????????彻??????L??????????????????????????????????????????????????????????????????????????Ч???????  相似文献   
52.
周建民  张鑫  刘志平  李震 《遥感学报》2021,25(2):530-538
近年来国产遥感卫星数据增多,但在山地冰川运动速度监测研究中,国产卫星遥感数据的使用却很少。基于此现状,本研究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GF-1)对藏东南雅弄冰川运动速度进行了提取。通过与同分辨率、同时段的Landsat 8数据进行对比,以及利用非冰川稳定区域的残余位移和冰川主冰流线剖面运动速度两方面,评估了GF-1数据提取的冰川运动速度的精度。结果表明:GF-1数据在非冰川稳定区域的平均偏移量为7.48 m·a~(-1),虽较Landsat 8数据的高(平均偏移量4.58 m·a~(-1)),但小于冰川平均运动速度的5%;GF-1数据与Landsat 8数据在2015年—2016年时段内的冰川主冰流线运动速度变化趋势一致,两者的偏差均方根为7.41 m,小于冰川平均运动速度的5%。研究结果证明了国产高分一号卫星遥感数据在青藏高原山地冰川运动速度监测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3.
多普勒雷达风场资料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对流单体移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本文综合应用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资料和径向速度资料进行雷达回波的外推预报.采用速度方位显示方法(Velocity Azimuth Display,VAD)和交叉相关法(Tracking Radar Echoes by Correlation,TREC),分别得到设定的8个高度的水平风场,并作为回波的引导风,对相应高度的等高平面位置显示(Constant Altitude Plan Position Indicating,CAPPI)反射率因子进行外推.通过两次降水过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外推结果,表明用这两种方法获得的未来60 min内的回波位置与回波实况较吻合;二者在某些高度上预报的评分接近.从两个个例的外推试验发现,预报效果最好的高度层与实际天气过程有关,关键是与降水回波中水平风的垂直分布有关,而不仅仅限于2.5~3.0 km高度.  相似文献   
54.
A 3×3 complete diallel cross comprising three families of the clam Meretrix meretrix(P1, P2 and P3)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mbining ability of parental families and heterosis of F1 under indoor and openair environments for growth traits.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shell length and whole body weight indicated highly significant cross effects, environment effect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cross by environment.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 and specific combing ability exhibited great variation among crosses and between two environments. Pooled over environments, P2 was the top combiner among the three parental families for both traits studied. The cross of P1 and P3 had the highest SCA. Additionally, significant reciprocal effects were observed. For individual environment, about half of the crossbred combinations showed favorable Mid-parent heterosis(MPH)(1%) for the shell length and whole body weight. Our data has shown that non-additive genetic and reciprocal effects constituted the major sources of genetic variation for both shell length and whole body weight, which indicates that crossbreeding among selective families could further explore the heterotic effects.  相似文献   
55.
连懿  陈圣波  孟治国  张莹  路鹏 《地球学报》2014,35(5):643-647
月球表面的微波辐射亮度温度与月表地质结构和月表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相关。为了对月球亮温分布异常区域进行地质分析,文章首先计算嫦娥亮温数据的时角,采用克里金插值的方法得到了不同频率不同时刻中低纬度的微波亮温图。结合奇异值分解(SVD)模型分析了月表亮温变化异常,结果表明风暴洋位置和靠近月海东北部的高地区域等存在亮温变化异常,月海区域(除风暴洋外)为3 GHz和37 GHz两个场的总体相关区域。通过对月球火山分布地区的区域亮温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这热异常可能是由于月球火山活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56.
利用有限元大地电磁二维正演程序模拟了二层大地低阻静态效应的地电模型,研究了静态效应产生的原理及其影响,并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对静态效应进行压制,相对于其他常规空间滤波法来说,取得了较好的压制效果,证实了小波变换方法在压制静态效应当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用小波变换方法对某工区实测EH-4音频大地电磁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数学上识别和判断了静态效应,在较好地压制静态效应的同时又能较好地突出地层原本的地质异常。  相似文献   
57.
为了解决嵌入式GIS跨平台的软件开发问题,针对嵌入式环境的资源有限性和平台多样性特点,设计了一种嵌入式GIS应用中间件——EGIS_MW平台,该平台能够有效屏蔽不同嵌入式软硬件环境的差异,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统一高效并且适合嵌入式GIS应用的编程接口。EGIS_MW平台已经在一款支持多种不同软硬件环境的嵌入式导航系统中得到了应用。应用表明该中间件能够很好地满足嵌入式GIS跨平台软件开发的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58.
以琼东南盆地为研究对象,在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基础上,选取琼东南盆地6条典型剖面,采用面积守恒法对其进行平衡剖面的恢复,计算出各个剖面在不同时期的拉张量以及拉张率,以此为基础对琼东南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区域性差异进行了定性以及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琼东南盆地中部位置,水平拉张率显著减小并较为稳定,表明盆地内部的打开是均匀的;琼东南盆地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分为四个阶段,65~33.9 Ma: 盆地伸展活动开始;33.9~23 Ma: 盆地伸展活动增强并达到顶峰;23~10.5 Ma: 伸展活动明显减弱,发育了少量继承性断层;10.5~0 Ma: 平静沉积,基本没有断裂活动。琼东南盆地东西段构造样式存在明显差异,盆地西部断裂数量较少,单一断层断距大,有利于油气从烃源岩向内部储层运移填充,上部形成良好的盖层,防止油气的逃逸;盆地东段地堑内部发育较多断裂,断裂期次多、组合复杂,沉积盖层厚度薄,不利于油气的保存。基底性质和先存断裂影响着琼东南盆地东、西部的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59.
北京周口店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以含硅质条带的白云岩为主,发育不规则硅质砾屑。这些硅质砾屑形态各异,具有强烈扰动的迹象,目前对其成因解释一直存在争议,如泄水构造、冲刷构造、震积岩、风暴岩等。文中选择北京周口店地区黄山店村恒顺厂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精细的沉积学分析,系统描述了岩性及沉积构造特征,确定了该套沉积地层发育典型的碳酸盐岩风暴沉积序列。该风暴沉积序列自下往上可分为5段: A段,为风暴前正常沉积的中厚层状泥晶白云岩;B段,具口袋构造的侵蚀冲刷面及硅质砾屑,为风暴高潮期产物;C段,灰色硅质条带白云岩,普遍发育平行层理和波状、丘状、洼状交错层理,是风暴衰减期产物;D段,灰白色薄层状泥晶白云岩,代表了风暴间歇期的正常沉积;E段,含硅质团块白云岩,为正常天气下海水局部扰动形成。该剖面上递变层理几乎不发育,结合侵蚀冲刷面特征、砾屑高含量以及杂乱堆积方式,认为该套沉积为典型的近原地风暴沉积。结合古地理资料,推测研究区在雾迷山组沉积时期可能处于热带海洋环境,热带气旋引发的频繁风暴潮导致了近原地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的形成。上述研究成果不仅补充了燕山地区雾迷山组的风暴沉积记录,而且为该时期华北板块的古地理、古纬度和古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沉积学证据。  相似文献   
60.
针对真空预压作用下排水板淤堵与排水条件受限等问题,提出絮凝−真空−电渗联合加固法。首先通过沉降柱试验确定合适的有机絮凝剂,然后采用该絮凝剂,分别在 48 h(开始介入真空预压,固结度为0 )、60 h(排水速率明显下降,固结度为60%)及 84 h(排水速率近乎 0,固结度为 80%)时介入电渗,开展不同电渗介入时间的絮凝−真空−电渗联合加固试验。试验从排水量、十字板剪切强度、含水率与孔压等对比分析联合加固的有效性,确定其最佳电渗介入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固结度为 80% 时介入电渗,絮凝−真空−电渗联合加固法能够有效地抑制排水速率减小的趋势,增长有效排水时间。同时,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亦得到大幅提升,孔压消散更加均匀。此外,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作用下,初始排水速率快,在一定程度上使土体的渗透性得到提升,有效地解决了排水板淤堵问题,说明絮凝−真空−电渗联合加固法具有较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