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4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348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207篇
地球物理   350篇
地质学   755篇
海洋学   13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3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天然金刚石的定向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对天然金刚石在垂直于(100)、(110)和(111)三个方向上定向红外光谱进行了定量比较分析,指出C-H键和C-C键在以上三个方向上的浓度不相同,引起C-C键和C-C键在不同方向上的浓度差异是由于氢具有优先取代垂直于(111)方向上C-C键中碳原子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2.
本文对中国东南沿海不含幔源包体的中生代玄武岩和含幔源包体的新生代玄武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和Nd-Sr-Pb同位素对比研究。中生代玄武岩呈Ta、Nb和Hf负异常,低Ce/Pb、Nb/U比值和高La/Nb比值,与岛弧火山岩和陆壳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相类似,说明在岩浆生成和上升过程中,幔源组分受到了陆壳组分的混染。新生代玄武岩呈Ta、Nb正异常和Pb负异常,高Ce/Pb、Nb/U比值和低La/Nb比值,与海岛玄武岩(OIB)相类似,Nd-Sr同位素成分与夏威夷玄武岩类似,因而它们未受明显的陆壳混染。143Nd/144Nd与206Pb/204Pb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和87Sr/86Sr与206Pb/204Pb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本区新生代玄武岩起源于中等亏损程度的软流圈地幔,并与EMII富集地幔组分发生了混合。  相似文献   
123.
气旋爆发性发展过程的动力特征及能量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吕筱英  孙淑清 《大气科学》1996,20(1):90-100
本文对不同路径的爆发性气旋进行了动力特征及能量学研究。发现高空大值位涡空气的下伸是气旋爆发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初生气旋逐渐向强位涡区移近并形成上下位涡区相接的形势。使气旋迅速发展。高空急流与气旋发展有密切关系。发展中的气旋明显地向着急流左侧的辐散区移动。急流的突然加强及高空强风动量的不断下传,构成了下层的强风带及上下一致的急流结构。能量学研究指出在气旋发展前气旋内散度风动能向旋转风动能的转换突然增强。散度风动能在爆发气旋发展时有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24.
各国地壳上地幔深地震反射研究计划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世界上采用的深部探测地球物理技术主要是地震学方法,七十年代以来,美、英、法、德、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各自的深地震反射研究计划COCORP、BIRPS、ECORS、DEKORP、LITHOPROBE&ACORP。共完成深地震反射测线4万公里左右,获得了岩石圈的形成与演化,地球动力学过程,及地球深部构造等方面重要信息,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在不同构造带上实施了1500公里左右的深地震  相似文献   
125.
    
Based on the long period surface wave data recorded by the China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CDSN), theQ R of fundamental mode Rayleigh wave with periods from 10 s to 146 s is determined for the eastern Sino-Korean paraplatform in this paper. TheQ β models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are respectively obtained for the 4 paths, with the aid of stochastic inverse method. It shows that in the eastern Sino-Korean paraplatform, the average crustalQ β is about 200, and that there exists a weak attenuation layer in the middle crust (about 10–20 km deep) which is possibly related to earthquake-prone layer. A strong attenuation layer (lowQ) of 70 km thick extensively exists in the uppermost mantle, with the buried depth about 80 km. The averageQ R of fundamental mode Rayleigh wave is between the value of stable tectonic region and that of active tectonic region, and much close to the latter. Contribution No. 96A0001,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SSB, China. Funded by the Chinese Joint Seismological Science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126.
Seismic anisotropy beneath Southern Tibe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eismicanisotropybeneathSouthernTibetQING-TIANLUI(吕庆田),KAI-YIMA(马开义),MEIJIANG'(姜枚),A.HirnandA.Nercessian(InstituteofMineralDe...  相似文献   
127.
近年来,利用最大熵功率谱法计算磁性体深度受到了地球物理界的重视。本文利用该方法求取东北地学断面磁性层顶、底界面深度,并结合航磁ΔTa异常图及相应滤波图,判定了该断面几条主干断裂的位置与展布,其结果有的与地质推断基本一致,有的则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8.
有关蛇绿岩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扼要介绍有关蛇绿岩的形成环境、成因类型划分及有关上地幔岩变形特征方面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9.
130.
玄武岩浆从地幔深处挟带上来的超镁铁质捕虏体含有地幔流体的直接证据,它们对于阐明地幔深部地质作用(部分熔融作用、地幔交代作用)的机制十分重要。女山幔源二辉橄榄岩的研究结果表明,初始的地幔流体除富含CO_2外,尚含有H_2O和少量CO、CH_4、SO_2、C1、F。地幔中的初始流体(挥发组分)在源部是溶解于地幔橄揽岩的高压固体矿物相中,它们在地幔上隆减压时出溶,形成细小的最早期流体包裹体。这些自由流体相在一定部应聚集,使得地幔固相线(和液相线)下降,引起上地幔发生减压部分熔融。初始的部分熔融主要发生于矿物边界,以单斜辉石最易遭受,形成矿物边缘的海绵状部分熔融带。当地幔剪切流动时,初始的部分熔融体珠滴联合成大的珠滴,并开始渗透,在变形橄榄岩中相连成脉状网络,晚期含C0_2岩浆包裹体及填隙玻璃即为其代表。由于剪裂作用,熔体(和流体)压裂开上覆橄榄岩,产生岩墙状通道,并在上地幔的某些低压区聚集成岩浆库。流体和熔体均为地幔交代作用的介质。在流体参与下,上地幔低度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将高度富集不相容元素。这些熔体和流体与亏损地幔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带来不相容元素重大的局部富集。当流体(和熔体)中H_2O浓度低时,仅发生隐交代作用;当H_2O浓度较高时,部分熔融程度也较高,相应有含水相(如角闪石等)成核,出现矿物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