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54篇
地球物理   144篇
地质学   404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9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防治结构及计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平川沟泥石流为例 ,基于对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基本特性的分析 ,遵循“以泄为主、导排结合”的防治原则 ,提出了有效治理此类泥石流的汇流 #速流结构 ;运用地基梁计算理论对速流槽进行了力学分析计算 ,比较详细地进行了汇流槽侧墙、锚固桩的内力计算。  相似文献   
62.
1:2.5万沟系次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将1:2.5万沟系次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室内布样,野外采样,室内异常圈定与评价和室外异常查证4个阶段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工作中,从布样阶段开始直至异常评价结束的每一个阶段都考虑后续的各个阶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从布样到野外异常查证都注意地质信息和化探信息的相结合,从而总结出一套简便快捷,行之有效的野外工作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该方法已在野外工作中发挥很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63.
谭世燕  石义强  赵育捷 《世界地质》2001,20(2):155-160,2091
松辽平原在地貌和地质上都是一个盆地。盆地中心区域上地幔隆升形成地幔枕,使本地区成为地壳中的一个热点,具有较高的地热背景。盆地是汇水区,盆地中部地域自然就成为地下热水主要的分布区。松辽盆地地热资源开发远景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64.
新疆北山地区区域重、磁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探讨新疆北山地区区域重、磁场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地叙述了北山裂谷内发育的白地洼、磁海重力高异常特征和基性、超基性岩体群重、磁场特征。指出坡北、笔架山岩带处于EW、NEE、NNW三组断裂所控制的三角形重力高的梯度带和负磁异常带上。提出通过这一特点,可以在北山地区寻找新的基性、超基性岩体群和拔矿靶区圈定。  相似文献   
65.
黄河兰州谷地新构造运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森  王跃 《地质论评》1993,39(3):259-267
通过分析新构造运动在黄河兰州谷地的表现,证明自上新世末以来本区新构造运动强烈,相继发生过3次主要构造事件,制约和影响黄河兰州谷地的形成、发育及环境演变。新构造运动以脉动式整体抬升和差异式断块运动的方式活动,使本区自2.4Ma以来上升约800m。由于特定的地貌位置和特殊的区域地质构造,本区新构造运动完全受制于青藏高原阶段性强烈隆起。  相似文献   
66.
流域地理景观的GIS数据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应用以"GIS"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是开展"数字流域"工程建设自然和最佳的选择。结合"清江流域水文水情与洪水演进仿真系统"的具体研制,分析流域地理数据特点及传统GIS在"数字流域"建设中的优缺点,在应用传统GIS二维方式展示形式管理和预处理先期各类基础流域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相应属性数据的基础上,为满足仿真系统系列三维可视化要求,建立面向流域空间实体对象的数据模型,定义流域地理空间对象数据结构,将流域地理常规的GIS数据以三维形式展示,在实际的系统开发过程中,取得较好的三维可视化效果,并可满足"数字清江"建设各阶段综合处理、分析、评价、决策以及可视化等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67.
对藏北长江源地区河谷地貌和新构造变形调查发现,该区具有平行式水系格局,河谷地貌以形态不同的窄谷和宽谷为特点,新近纪以来该区主要经历了早期挤压和晚期伸展构造演化过程,产生了褶皱-逆冲、走滑剪切、正断层和地堑构造3种构造变形样式。长江源区河谷地貌的形成演化明显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新构造运动不仅控制了河谷地貌形态与水系格局,而且影响了河流阶地分布以及洪(冲)积扇的形态、结构。长江源地区主要水系至少自全新世以来是沿新构造运动产生的不同性质断裂构造溯源侵蚀发育而成。  相似文献   
68.
Study on Ozone Chang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main results with respect to the discovery of low center of total column ozone (TCO)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in summer, and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Some important advance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e fact is discovered that there is a TCO low center over the TP in summer,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background circulation over the TP are analyzed;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TP is a pathway of mass exchange between the troposphere and stratosphere, and it influences the TCO low center over the TP in summer; models reproduce the TCO low center over the TP in summer,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is explored; in addition, the analyses and diagnoses of the observation data indicate that not only there is the TCO low center over the TP in summer, but also TCO decrease trend over the TP is one of the strong centers of TCO decrease trend in the same latitude; finally, the model predicts the future TCO change over the TP.  相似文献   
69.
Introduction The effect of local site conditions on wave propag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attractive topics in engineering seismology. It may be resolved by either a numerical method or an analytical method. Numerical methods include the finite difference, finite element,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etc. The analytical method is the wave function expansion method. The advantage of these numerical methods is that they can be applied to local inhomogeneity of arbitrary shapes, but analytical method …  相似文献   
70.
甘肃西北部黑河流域水资源对下游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流域尺度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其有限性、可变性和上下游关联性的角度,探讨了黑河流域下游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阈,阐明了不同水文年中游区的安全引水量和不同目标下下游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对水资源的需求阈.基于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37.8×108m3/a的安全引水量为13.97×108m3/a和枯水年份(95%保证率)的安全引水量为10.14×108m3/a,下游区初步改善生态环境的生态需水量为8.01×108m3/a.提出了中游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保障阈,即未来20年生产生活安全需水量介于22×108~23×108m3/a之间.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在中游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目标约束下确保黑河流域下游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