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13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廊坊市是全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廊坊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对廊坊市的微咸水、雨水、再生水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调查,对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分析,提出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措施,对缓解廊坊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2.
京津冀“7·21”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卫星等多种观测资料和NCEP/NCAR 0.5°×0.5°再分析资料,以及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的高分辨率分析场资料,对京津冀"7·21"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α中尺度雨带中镶嵌着β中尺度的雨团;α中尺度MCC后部不断有γ、β中尺度对流云团从西侧或西南侧合并补充;中尺度滤波后发现造成京津冀"7·21"暴雨的系统为低层的中尺度切变线,东移过程中加深为中尺度低涡扰动,中尺度切变或低涡位于对流层中低层(为近乎直立的正涡度柱),高层为辐散场(负涡度),但负涡度值与中低层正涡度值要小得多,说明主要是中低层的系统强;分析VDRAS资料同样发现对流层低层强辐合,存在中尺度涡度柱,其上方是中尺度反气旋,热力结构为上暖湿下冷湿。  相似文献   
103.
陈羿辰  何晖 《大气科学》2017,41(3):578-592.
本文统计分析了北京地区近三年的有效降水,重点研究了积层混合云降水特点并对其分类,发现积层混合云降水出现频次约占总降水次数的61%,其中积层混合云降水以积层连结型和水平混合型为主,二者之和占近80%。重点分析了积层混合云中对流和层云两种不同特点降水类型的宏微观结构,确立了反射率因子Z、温度T、粒子含水量M、催化剂AgⅠ(碘化银)活化率NE和粒子相态HTC(hydrometeor type classification)为人工增雨潜力识别指标及这些识别指标的取值范围,同时也根据研究现状和人工影响天气需求总结制定出人工增雨潜力等级。利用偏振雷达构建模糊逻辑识别算法对积层混合云三种降水类型进行增雨潜力区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播撒碘化银增雨来说,积层混合云的增雨潜力区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增雨等级为“不适合”)和下层(零度层及以下)分别受含水量和温度等影响不适合增雨,中间层(增雨等级大于等于“等级一”)是可增雨区域;(2)积层混合云中层云区增雨潜力较小,对流云区可增雨潜力要远大于层云区,开式流场型与积层连结型可增雨潜力要大于水平混合型;(3)当降水云中识别出霰粒子时,其附近的大部分区域会有较好的增雨潜力。通过偏振雷达实例检验和数值模式模拟在积层混合云不同部位播撒碘化银催化试验发现,在增雨潜力较好的区域催化有很明显增雨效果,模拟试验结论与偏振雷达识别增雨潜力区结果也基本一致,说明基于偏振雷达的增雨潜力区识别方法和结果是具有参考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4.
摘要:利用2010—2019年贵州地区2683个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在结合地形特征分析了贵州降水总体时空特征的基础上,从平均雨强和降水概率方面进一步研究了贵州各季日内降水的精细化特征。结果表明:(1)贵州年降水时长和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有所差异,其中位于大娄山脉北侧的遵义赤水和习水地区则仅为降水时长的大值区;(2)四季降水时长分布主要受当季主要降水系统位置的影响,而平均降水强度则兼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偏向山脉的南麓;(3)在日内降水分布上,贵州四季都存在明显的夜雨现象,其中下半夜到凌晨(00—06 时)降水发生概率更大且强度更强,其中心有明显自西向东传播的特征;(4)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且向东传播明显,并主要在夜间到早晨。  相似文献   
105.
Issues associated with microwave link rainfall estimation such as the effect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in rain, the nonlinearity of R–kRk relations, temporal sampling, power resolution, and wet antenna attenuation are investigated using more than 1.5 years of data from a high-resolution X-band weather radar. Microwave link signals are generated for different link frequencies and lengths from these radar data, so that retrieved path-averaged rainfall intensities can be compared to true path-averaged values. Results of these simulations can be linked to the space–time structure of rain. A frequency-dependent relation between the rainfall intensity at an antenna and the attenuation caused by its wetting is derived using microwave link and rain gauge data. It is shown that if the correct temporal sampling strategy is chosen, the effects of the degradation of power resolution and of wet antenna attenuation (if a correction is applied) are minor (i.e., MBE and bias-corrected RMSE are >−20% and <20% of the mean rainfall intensity, respectively) for link frequencies and lengths above ∼20 GHz and ∼2 km,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6.
内蒙古雨养农业区土壤水分动态监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根据多年实际观测资料,在土壤水分平衡参数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初始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降水量和实际蒸散量3要素,建立了0~5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动态监测模式,确定了各项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11个站点两年的检验和试用,对主要农作物春小麦和春玉米农田的水分状况监测准确率达80%以上。同时,对两个站点的土壤水分进行了预报,准确率平均为92%。  相似文献   
107.
辐射收支对降水数值预报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尹宏  贾逸勤 《气象学报》2000,58(1):115-122
将辐射参数化子程序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降水有限区域模式结合 ,进行数值模拟 ,所得结果合理。辐射子程序能模拟并提供各高度及地面的辐射收支、温度、湿度日变化。对于大尺度降水过程 ,辐射使夜间降水量显著增加 ,是夜间降水多的原因之一。而辐射使白天降水有小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8.
1998年江西连续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1998年6月12~27日、7月18日~8月1日江西中北部出现的2次特强连续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环流形势特征及物理量特征 ,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9.
河南省区域暴雨的客观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多层聚类分析入手,利用微机对1980~1995 年河南省213 场区域暴雨过程的500 hPa 高度场进行客观分型,得出了4 类天气形势及其与暴雨落区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0.
我国东部的准经向降水带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根据我国东部明显的准经向地质构造,将我国的准经向类雨带划分为3型,分别为(1)3e:郯庐断裂及其以东沿海多雨,以西为少雨区;(2)3m:南北地震带附近的我国中部多雨,太行山-武陵山以东为少雨区;(3)3d:我国东部有两条多雨带或两条少雨带.夏季经向雨带几乎都出现在4月份地球自转减慢(ΔLOD>0)而且加速减慢(Δ2LOD>0)的条件下,这为汛期经向雨带的预报提供了一条有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