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Tibetan spruce (Picea smithiana) is an endemic species of the Himalayas,and it distributes only in a re-stricted area with very low number.To address the lack of detailed distributional information,we used maximum en-tropy (Maxent) niche-based model to predict the species' potential distribution from limited occurrence-only records.The location data of P.smithiana,relative bioclimatic variables,vegetation data,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and the derived data were analyzed in Maxent.The receiver operating ...  相似文献   
62.
中国天山北坡西部精河流域山区的树木年轮记录了气候与水文变化过程,利用树轮宽度重建流域径流量长期变化历史对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流域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精河流域山区2个采样点的天山云杉树轮宽度年表,分析其对流域气象和水文要素的响应特征,建立了树轮宽度标准年表与精河水文站上年9月到当年8月径流量的线性转换方程(R2=37.5%, P<0.001),重建了公元1615—2007年的径流量变化历史.丰枯年份和持续丰枯期分析表明:精河出山口径流量重建序列包含7个丰水年和11个枯水年,且发生了13次持续丰水期和10次持续枯水期.多窗谱分析发现径流量序列在99%的置信水平上存在56.8 年、6.9 年、3.8 年、3.4 年、2.0~2.1 年周期,其中6.9 年对应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的周期,同时还发现了重建序列与南方涛动指数的显著负相关(r =-0.329,n=56),表明研究区径流量受大尺度海气耦合模式的影响.精河径流量序列与天山北坡玛纳斯河和乌鲁木齐河的丰枯阶段以及天山山区、伊犁地区降水变化的干湿阶段较好的对应,表明天山北坡水文和气候变化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驱动因子一致.  相似文献   
63.
本文依据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 Mast)残木、部分地层测年资料、湖成地貌,结合树木年轮和湖水观测资料,探讨近8000年来青海湖演变史并概略预测其发展趋势:8000—3500a.B.P.为暖湿期,3500a.B.P.以来渐趋冷干—干旱,600a.B.P.以来又几经暖湿—冷干的更替;在不考虑温室效应的前提下,大致在133年后湖水达补耗水量平衡期;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湖水将提前于下世纪中叶进入补耗平衡期。  相似文献   
64.
不同郁闭度天山云杉林林冠截留量及穿透雨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Rupr.)Chen et Fu)是构成天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选取天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不同郁闭度天山云杉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郁闭度条件下天山云杉林冠截留量及穿透雨量的月变化特征、林冠截留量及穿透雨量与总降雨量间的数量关系,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林冠截留率与郁闭度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穿透雨比率与郁闭度表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穿透雨量、穿透雨比率及林冠截留量的月变化与总降雨量基本一致,林冠截留率则相反;郁闭度为0.8和0.6、0.4和0.2之间的穿透雨量无显著性差异,0.8和0.6与0.4和0.2之间差异明显,林冠截留量相邻郁闭度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不相邻郁闭度之间均差异显著;建立了穿透雨量及林冠截留量与总降雨量间的数学关系,用以定量评价该地区天山云杉林水文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5.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树线温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树线温度对于解释树线位置及树线形成机理、预测树线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林郁闭林内、树线地带、高山灌丛分布带设置土壤温度自动观测仪器,初步分析了青海云杉林树线温度特征。结果表明:(1)树线处青海云杉根际土壤温度(10cm深度)生长季平均值为4.9℃,低于全球树线生长季平均土壤温度(6.7℃)。(2)生长季长度方面,青海云杉树线(104天)与亚北极(Subarctic,103天)、北方林(Boreal,106天)树线相近。(3)高山灌丛分布带在海拔上高于树线地带,但灌丛地带根际土壤生长季节均温(6.4℃),生长季长度(122天)均高于树线地带,显示了树线之上灌丛相对于乔木生活型有更佳的保持根际土壤热量的优势,从而也成为在树线之上灌丛能够很好生长,并且取代乔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6.
利用最新的全球海潮模型(Csr3.0,Fes95.2,Tpxo2,Csr4.0和Scw80)和中国近海海潮资料,基于标准地球模型负荷格林函数,采用Agnew的积分格林函数方法研究了倾斜固体潮观测中的海潮负荷效应。文章计算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25个基准站8个主要潮流的倾斜负荷,数值结果说明对某一潮波而言,倾斜负荷振幅达10^-9弧度,沿海地区达10^-8弧度或更多。文章构制了北京和上海等8个主要台站的倾斜负荷随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67.
华北地区的云杉属和冷杉属在早上新世就有大量的发展。榆社盆地在4.4MaBP.时,云杉属在孢粉植物群中的含量达50%一70%,与云杉属同时发现的还有一些喜暖植物。根据化石和孢粉学证据、沉积条件、古地形及欧洲的旁证材料推测,上新世云杉属和冷杉属的生态习性与现代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云杉、冷杉不同,它们是一些可以生长在相对暖湿气候条件下的种类。上新世以森林为主的植被在2.3MaB.P.时转变为疏林草原,亚热带植物基本迁离榆社盆地。云杉属和冷杉属不仅在孢粉植物群中大量减少,在木本植物中也降为次要组分。古植物的演化和迁移历史反映了冰期气候和东亚季风气候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68.
位于西昆仑山北坡的叶尔羌河是塔里木河的三大源流之一,该流域山区分布的雪岭云杉为过去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理想的载体。本文建立了叶尔羌河流域4个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年表和区域合成年表,探讨了树轮年表对叶城气象站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雪岭云杉树轮年表具有较高平均敏感度、缺轮率和序列间相关系数,年表的质量较高。区域合成年表与叶城站上年6月至当年5月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393,与当年3—9月平均最低气温相关系数为0.624。一阶差相关分析表明,树轮年表与最低气温的高频变化特征并不一致,二者较高的正相关主要是由于温度升高趋势的贡献。树轮年表与乌恰站上年7月至当年4月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535。西昆仑山北坡雪岭云杉树轮年表与周边对水分敏感的树轮气候记录对比表明,其低频变化趋势以及缺年集中出现的年份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由于气候干旱、下垫面条件恶劣,位于叶尔羌河流域的西昆仑山北坡雪岭云杉树木径向生长的限制因子仍然为水分条件,而非气温。  相似文献   
69.
利用西天山伊犁河谷新源林场卡勒克玛林区5个采样点(KL1~KL5)的雪岭云杉树轮样芯,建立宽度年表,并分析树木年轮标准化年表与气候的相关性,以及这种相关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都很好,KL3的各项指标在5个标准化年表中最高,包含的气候信息最多、受到气候的影响最明显;(2)除KL5与新源站当年4月的降水正相关不显著外,其余标准化年表均与新源上年及当年4月降水显著正相关,且较高海拔的KL1~KL3与当年4月降水的相关性较上年4月更密切,较低海拔的KL4~KL5则相反;(3)各标准化年表与新源站上年4月~上年10月以及当年9月的平均温度和平均最高温度为负相关,而与上年12月的温度要素均为正相关;(4)各采样点树木径向生长受气候的“滞后性”影响明显,林缘上部的采样点(KL1、KL2)树木径向生长受到温度的制约作用较降水更明显,林缘中下部(KL3~KL5)则相反。  相似文献   
70.
利用采自新疆东部的雪岭云杉和胡杨树轮样本研制出区域树轮宽度年表。相关分析发现雪岭云杉区域树轮宽度年表与上年8月至当年月标准化蒸发指数(SPEI)变化有较好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7 (P<0.001, n=54),同时胡杨区域树轮宽度年表也表现出较强的干湿变化信号(r=0.48, P<0.001, n=54)。利用线性回归模型重建了新疆东部1725–2013年上年8月至当年月SPEI变化,方差解释量为45.3%。利用雪岭云杉区域树轮宽度年表能够较好地重建新疆东部自1725年以来的上年8月至当年7月的SPEI变化,方差解释量达45.3%。重建结果揭示新疆东部1725-1728年,1737-1758年,1765-1804年,1829-1834年,1845-1852年,1888-1904年, 1915-1923年,1932-1961年,1969-1973年,1986-2001年偏湿;1729-1736年,1759-1764年,1805-1828年,1835-1844年,1853-1887年,1905-1914年,1924-1931年,1962-1968年,1974-1985年,2002-2013年偏干。新疆东部干湿变化与天山中西部干湿变化在年际变化上存在很强一致性,但在年代际变化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与甘肃河西走廊干湿变化存在紧密。胡杨树轮宽度年表与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年表所指示的干湿变化在年代际上存在一致性,但是胡杨对干湿变化响应往往滞后于雪岭云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