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1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482篇
测绘学   164篇
大气科学   1201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209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39篇
自然地理   31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文章运用2000—2014年反映呼和浩特市城市发展指标的人均GDP、人口密度、第二产业结构、建成区面积及代表气象条件的平均气温、年平均气压、年总降水量、年平均风速、年平均相对湿度和机动车保有量数据,利用对数线性模型将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SO_2、NO_2、PM10年平均浓度与城市发展指标数据、气象条件和机动车保有量进行拟合,得出显著性因子和贡献率。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结构、机动车保有辆、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平均气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第二产业结构与SO_2和PM10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对SO_2和PM10污染贡献率分别为0.961%和0.738%,大于气象条件贡献率;机动车保有量和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与NO_2浓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机动车保有量贡献率为0.83%,大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的贡献率;年平均气压与SO_2浓度呈负相关,贡献率仅为0.21%。  相似文献   
42.
对济南市2013年1—12月的能见度、相对湿度、PM10及PM2.5逐时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能见度、相对湿度、PM10和PM2.5浓度有明显的月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在各项污染物中,能见度与颗粒物的相关性最高,与PM10的相关系数为-0.6718,与PM2.5的相关系数为-0.7422;在气象因子中,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6501。不同季节条件下,能见度与PM2.5的相关性明显优于PM10的,冬季能见度与颗粒物的相关性明显优于其他季节的。  相似文献   
43.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及模式模拟的资料,采用Hybrid ETKF-3DVAR(ensemble transform Kalman filter-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方法同化模拟雷达观测资料。该混合同化方法将集合转换卡尔曼滤波(ensemble transform Kalman filter)得到的集合样本扰动通过转换矩阵直接作用到背景场上,利用顺序滤波的思想得到分析扰动场;然后通过增加额外控制变量的方式把"流依赖"的集合协方差信息引入到变分目标函数中去,在3DVAR框架基础下与观测数据进行融合,从而给出分析场的最优估计。试验结果表明,Hybrid ETKF-3DVAR同化方法相比传统3DVAR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分析场,Hybrid方法雷达资料初始化模拟的台风涡旋结构与位置比3DVAR更加接近"真实场",对台风路径预报也有明显改进。通过对比Hybrid S试验与Hybrid F试验发现,Hybrid的正效果主要来源于混合背景误差协方差中的"流依赖"信息,集合平均场代替确定性背景场带来的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4.
杭州地区2015年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5年杭州地区11个地面观测站PM2.5质量浓度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MOD04_3K AOT产品,建立了利用AOT反演近地面PM2.5质量浓度的模型.利用实测和遥感反演数据共同分析了杭州市PM2.5质量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分布的日变化特征为:在杭州市中心城区,冬季、春季及秋季都存在典型的双峰变化,冬季、春季的峰值出现在9:00-12:00,秋季峰值出现在6:00-9:00;夏季表现出夜间浓度高于白天的特征.PM2.5质量浓度分布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格局为:杭州地区东北区域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杭州—富阳—桐庐沿线、杭州—临安沿线PM2.5质量浓度存在高浓度的分布条带,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与城镇化的格局相似.PM2.5质量浓度空间分布与地形和植被指数呈负相关,春季地形和植被指数对PM2.5浓度分布的抑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5.
曾琪明  章晓洁  焦健 《遥感学报》2016,20(5):1151-1160
利用星载重复轨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获取数字高程模型(DEM),无法避免大气延迟效应的影响。InSAR大气校正的方法很多,但在DEM获取方面的大气校正研究却非常少见。本文研究星载重轨InSAR生产DEM时利用大气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得到的水汽结果进行大气校正的问题,重点讨论大气校正的策略,包括WRF模式设置和大气校正时机的选择,简要介绍了基于WRF运算结果的大气校正方法。利用Terra SAR-X数据进行实验,检验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证明了在干涉相位解缠前进行大气校正,比在相位解缠后进行的效果更好。将所提出方法应用于多基线、多波段InSAR干涉结果融合中,实验结果表明大气校正能够有效降低误差,对于相干性较高的地区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6.
江苏镇江五洲山地区存在多个磁异常,通过对该地区地质背景、地磁场特征的分析研究,结合数据处理技术对DC-19异常开展了二维小波多尺度分解、三维物性反演以及2.5维剖面反演等精细处理计算。结果表明,矿孔的深部、旁侧还存在较大规模的磁铁矿体,认为该地区具有较好的寻找矽卡岩型磁铁矿的前景。说明利用计算技术,通过精细反演可进一步深化对以往异常的认识,达到重新评价异常的目的。  相似文献   
47.
钟姑地区位于宁芜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南段,已发现有白象山铁矿等多个大型铁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以玢岩型铁矿为主的矿集区。本文以钟姑地区实测岩石物性参数为桥梁,以实测重磁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区白象山铁矿、钟九铁矿和云楼铁矿的重磁场分布特征,并根据典型矿区已知地质条件,运用成熟的2.5D重磁联合反演技术进行计算,从定量角度认识铁矿体深部发育形态、位置与重磁异常之间对应关系,建立钟姑地区白象山铁矿等典型矿床的重磁找矿模式,为该区进一步找矿突破提供地球物理场信息。  相似文献   
48.
北京是中国地质调查的"摇篮",1913年成立地质调查所。1916年开始北京西山地质调查,1920年出版第一部地质调查专著《北京西山地质志》,民国时期"燕山运动"的提出和"北京猿人"的发现为影响世界的地质调查成果。解放后,北京率先实现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全覆盖,1991年出版《北京市区域地质志》。2013—2015年修编第二版《北京市区域地质志》,为了突出北京的城市地质特色,增加"城市地质"篇章和"北京市基岩地质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今后,北京的地质调查将以天安门为中心部署展开,建立8个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实现从地质找矿为中心向地质环境调查为中心转变,从资源调查向多参数调查转变,从平面地质调查向三维地质调查转变。  相似文献   
49.
将不同浓度PM_(2.5)降尘作用于A549细胞后,利用MTT法检测其存活率,W-G染色观察细胞形态,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ROS和MMP相对水平,以探讨PM_(2.5)降尘对A549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经12. 5μg/m L的PM_(2.5)降尘作用A549细胞3 h后,细胞存活率为(81. 77±6. 15)%,并随作用浓度及时间增加呈递减趋势。PM_(2.5)染毒后可观察到细胞形态不规则,胞膜溶解破坏,细胞微核出现。PM_(2.5)降尘作用于细胞24 h后,胞内ROS相对含量随暴露浓度增加呈递增趋势,细胞MMP相对水平随染毒浓度增加而降低,且胞内ROS和MMP两者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2=0. 878)。提示PM_(2.5)降尘处理A549细胞后可通过刺激ROS的产生,诱导细胞MMP下降,造成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0.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ABL) vertical structure over the North China Plain(NCP) during a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experiment conducted during 15–21 December 2018 were investigated. Observational data were obtained with a large tethered balloon, Doppler wind lidar, and ground-level instruments.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PM2.5 exceeded 200 μg m-3, and the ratio of PM2.5/PM10 was approximately 0.4(its maxi-mum was approximately 0.8) during the whole observation period, indicating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dominant fine-mode aerosols in the winter heating season.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pollutants decreased the solar irradiance received by the ground, resulting in lower temperature at ground level. Our results illustrate three distinct types of vertical profiles: Type 1(convective state)—the concentration of PM2.5 decreased nearly linearly with increase of the height below approximately 600 m;Type 2(stable state)—the PM2.5 concentration sharply decreased from the ground to approximately 200 m;and Type 3(multilayer structure)—some pollutants were suspended aloft in the upper air layer. Diurnal evolution of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PM2.5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hanges i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From daytime to nighttime, the vertical profiles evolved from Type 1 to Type 2 or Type 3. All the 33 vertical PM2.5 profiles that we obtained showed a strong relationship with elements of the ABL structure, such as the distributions of winds, the inversion layer, and turbulence activities. A light-wind layer and weak turbulence activity, especially within the inversion layer,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accumulation of pollutants.Vertical PM2.5 concentration patterns were also greatly affected by local ground-level emission sources and regional transport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