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0篇
  免费   843篇
  国内免费   2220篇
测绘学   213篇
大气科学   535篇
地球物理   1542篇
地质学   3543篇
海洋学   575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189篇
自然地理   26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281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380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971.
新疆近50a来降水量时空变化及其突变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基于新疆53个气象台站1960—2005年逐月降水资料,通过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方法,对新疆近50 a来年降水量和12个月降水量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并计算12个月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同时通过Sequential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27个台站年降水量显著增加趋势发生的时间突变点。结果表明,新疆近50 a来年降水量显著增加,北疆和南疆趋势最为明显;其中冬半年(1、2、11月和12月)这4个月的降水量增加趋势显著,对新疆年降水量的贡献较大;新疆大部分台站年降水量趋势发生突变的时间点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972.
荆门非饱和膨胀土的变形与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孔令伟  周葆春  白颢  陈伟 《岩土力学》2010,31(10):3036-3042
通过压力板试验,对比分析了荆门原状膨胀土与石灰改良土持水特征的差异性;应用非饱和土三轴仪,开展了原状膨胀土、石灰改良膨胀土与重塑膨胀土的变形及强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①石灰改良膨胀土与原状膨胀土相比,其进气值有显著降低,残余含水率显著升高,土-水特征曲线两个特征点的斜率较为平缓,说明其水稳定性较好,土体性状更为稳定;②原状膨胀土和石灰改良膨胀土在非饱和与饱和状态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均呈应变软化型,随净围压的增大,应变软化的程度趋缓;随含水率的减小,峰值应力增大,应力峰值点有所提前,应变软化现象更加显著。饱和重塑膨胀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呈应变强化型,非饱和重塑膨胀土则呈现为应变软化型,但其应变软化的程度较前两类土大为趋缓;③经石灰改性后,膨胀土强度参数值有大幅度提高,即使在湿化饱和后,石灰改良膨胀土仍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力学性质和较高的抗剪强度参数值。相比之下,无论是重塑膨胀土,还是原状膨胀土,对湿化作用均十分敏感,其强度参数值或波动较大,或整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973.
符策简 《岩土力学》2010,31(Z1):193-197
高含盐粉土不仅含盐量较高,而且黏粒含量极低,粉粒含量高,级配不均匀,导致难以压实,强度低。为了了解此类特殊粉土的力学特性,在室内物理化学性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原位旁压试验和原状土样的三轴试验,充分分析了高含盐粉土的力学性质。高含盐粉土的可溶性盐含量高达2.9%,主要是高硅、铝,水溶盐以Cl-和Na+为主,属氯盐碱性土。旁压试验结果表明,临塑压力可取350 kPa、极限压力可取500 kPa、旁压模量Em可取1 750 kPa、剪切模量Gm可以700 kPa作为参考值。室内力学试验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土体具有较强的剪胀性,在轴向应变达到12%左右时,试样达到稳态状态。围压150 kPa下的峰值强度能达到600~800 kPa,残余强度也能达到450~550 kPa。  相似文献   
974.
左熹  陈国兴  王志华  杜修力  孙田  胡庆兴 《岩土力学》2010,31(12):3733-3740
开展了近场和远场地震动作用下3跨3层地铁车站结构地基液化效应的振动台模型试验,测试了地铁车站结构的加速度、应变、水平位移反应和地基土孔隙水压力、加速度、震陷及其作用于模型结构侧墙的动土压力反应。分析和总结了地铁车站结构地基液化效应特征,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对其周围地基土孔隙水压力场的分布有明显影响,结构两侧和底部地基土中的孔压峰值小于相同深度离结构较远地基土中的孔压峰值;地基土中孔压的消散速度自下而上呈逐渐减慢的趋势;地震动作用过程中,模型结构产生向上的相对运动,强地震动作用时模型结构上浮现象明显;模型结构侧墙受到的动土压力随深度增大而减小,输入地震动特性对动土压力的大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75.
田威  党发宁  陈厚群 《岩土力学》2010,31(Z2):428-433
在混凝土细观损伤的CT试验基础上,以密度损伤(CT数变化)变量为基础,建立了混凝土分段损伤演化方程,以此进行了混凝土试件单轴受压的细观损伤数值模拟。并从混凝土破坏图和荷载-位移曲线图两方面比较了数值模拟结果与CT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试件破坏时裂纹扩展过程与CT观测到的相似,实现了将细观密度损伤(CT数变化)与试件的宏观力学性能的劣化相联系,为改进试验设计提供了力学依据,并使在可靠和有效的前提下用数值方法取代部分试验成为可 能。  相似文献   
976.
柏巍  孔令伟  郭爱国  万智 《岩土力学》2010,31(Z2):164-169
为了获得红黏土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在横向和垂向上的定量数据及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选取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湖南省郴州段典型横纵断面上的红黏土地层作为试验点,采用平板载荷试验、旁压试验等技术手段进行了原位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红黏土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在横向较小的范围内呈现较大幅度的变化,在垂向上则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与红黏土赋存厚度、地形地貌、含水率等相关;旁压试验所测得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平板载荷试验测得的承载力特征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旁压模量与变形模量可以通过结构性系数联系起来,所得的结构性系数与Menard根据大量黏土试验资料对比所得到的结论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977.
EPS颗粒轻质混合土的蠕变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洪梅  刘汉龙  刘金元  沈扬 《岩土力学》2010,31(Z2):198-205
EPS颗粒轻质混合土是一种新型轻质填土材料,相比EPS泡沫块体,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EPS颗粒轻质混合土的基本物理及力学性质已得到了较多的研究,但其蠕变特性研究较少。通过不同围压下EPS颗粒轻质混合土的三轴不排水蠕变试验,采用三种常用的经验模型:Singh & Mitchell模型、Mesri模型和Findley模型对EPS颗粒轻质混合土的蠕变变形进行模拟,结果表明:Singh & Mithcell模型和Mesri模型能反映蠕变趋势,但是不能拟合应变初始快速上升段,用来描述EPS泡沫块体的Findley模型在应力水平较高时,拟合效果最好,某种程度上说,EPS颗粒轻质混合土的蠕变性与EPS泡沫块体相似。推导出了一种新的半经验半理论蠕变模型,用元件模型描述弹性变形部分,用经验模型描述塑性变形部分,拟合结果表明,不管应力水平的高低,新推蠕变模型都不仅能够很好地反映EPS颗粒轻质混合土的初始快速上升段变形,也能够比较准确地拟合长期变形,即蠕变性。  相似文献   
978.
巨粒土大型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尚林  陈善雄  韩卓  许锡昌 《岩土力学》2010,31(Z2):189-192
通过大型三轴试验,对巨粒土在低围压下的应力-应变特性、抗剪强度特性以及水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较低围压情况下,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弱应变软化型或应变硬化型,其形态主要决定于围压的大小,而其体变特征首先表现出体积收缩,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加,逐渐转为体积膨胀,随着围压的增大,剪胀逐渐减弱并过渡到完全体缩,但体缩率逐渐减小直至趋于稳定;巨粒土的抗剪强度随着应力水平的变化,表现出非线性特性,一般随着围压增大,强度参数 降低;水对巨粒土的压缩特性和剪切特性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压缩系数增大,抗剪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979.
边坡开挖破坏过程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  张嘎  胡耘  李焯芬 《岩土力学》2010,31(2):366-370
边坡开挖是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清华大学土工离心机上,开发了一种离心机运转过程中的边坡开挖模拟技术。进行了土坡开挖的离心模型试验,测量了开挖过程中边坡的位移场变化。结果表明,边坡的破坏过程是从坡体下部开始的剪切带逐渐向上发展贯通的过程,并经历了滑裂面贯通前的平缓变形和贯通后变形迅速增大两个阶段。坡顶裂缝最初均是由受拉引起的,但随着剪切带的不断向上发展,裂缝的扩展是由拉伸和剪切两种作用综合引起的。  相似文献   
980.
加筋膨胀土不同布筋型式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万涛  雷胜友 《岩土力学》2010,31(4):1147-1150
基于三轴试验方法,对不同布筋方式的加筋膨胀土试样的强度特性和变形过程进行研究。室内三轴试验表明,非均匀加筋型式较适合低围压、变形小的加筋土体工程;高围压、大变形的加筋土体工程采用均匀布筋型式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试样变形过程表明,加筋试样随着轴压的增加,将会形成多鼓状变形,并且中间土体最终变形将超过端部土体变形;该变形过程可较好地解释加筋挡土墙随着时间和外部荷载的作用出现中间部分突出的现象。试验结果对加筋土体施工将会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