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4篇
  免费   1093篇
  国内免费   1603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3387篇
地球物理   1057篇
地质学   754篇
海洋学   445篇
天文学   121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26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一次强对流系列风暴个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54,自引:9,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对2002年5月14日19:00至21:00影响湖南常德地区的3个对流风暴的探测情况,其中两个为超级单体,一个为飑线。观测到了与超级单体相联系的中气旋和龙卷式涡旋特征(TVS)。上述强对流系统产生了地面大风、大冰雹和龙卷等强烈天气,与雷达的探测相吻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首次探测到了三体散射(TBSS)和龙卷式涡旋特征(TVS)这两个分别指示大冰雹和龙卷的雷达回波特征,并得到了地面报告的印证。  相似文献   
102.
湖南省2001年夏秋季对流云降水潜力数值模拟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对流云数值模式模拟了2001年7~9月湖南省三个探空站0000和1200(世界时)462个对流云降水算例.模拟结果表明(1)其中53天的198个算例属于有利人工增雨的天气形势,133个算例的可播度大于零,54个算例的增雨率大于零;(2)7~9月天气形势有利于人工增雨日的算例,对流云平均含水量为575万吨,平均降水效率11.4%;(3)8月降水潜力大于7月,9月降水潜力最小.这表明即使大旱的2001年湖南省夏秋季对流云仍然有一定的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103.
气象台预报位于天气预报服务第一线,加快发展气象台业务预报技术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着重分析省、地气象台预报技术发展的进展和现状,利用新一代业务技术体制专题研究报告和国外考察报告及近年国内发表的技术文献,作二次分析研究,评估技术发展现状,试图理清气象台预报技术今后发展的环境、发展前景的基本图像和某些规律,并就某些重要技术工作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4.
一种在异构系统中实现负载平衡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在异构系统实现负载平衡的区域分解算法和实现负载平衡的计算方法,利用它的负反馈性质解决了异构系统处理机计算速度测量误差造成的负载测量不准问题,并对处理机速度变化,速度测量误差、处理机数量、网格点计算量的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很强的平衡负载能力和较强的适应性;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解决模式网格点计算量不易测量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用扩散方程和模拟物理过程进行试验,试验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平衡负载的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5.
春干旱、夏高温、秋阴雨是对临汾丘陵旱地区杂交玉米制种危害最大的3种灾害性天气。根据十多年的制种实践,提出了从抓改革耕作制度,增施有机肥等培肥地力,提水保墒,确保按期播种,培育壮苗,提高制种田的抗灾能力,以求这一地区杂交玉米制种平稳、健壮发展。  相似文献   
106.
黑龙江省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黑龙江省气象台于2001年8月引进了MM5模式,并结合业务和服务的实际需要对其有关参数进行了确定,建立了黑龙江省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已经在黑龙江省气象台实时运行,并应用到短期预报的业务工作中。系统运行稳定,预报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7.
黄海、东海海域出海气旋发展过程中尺度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M5中尺度模式对1999年6月两个出海气旋发展过程进行 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的气旋出海后移动路径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在数值模拟基础上重点讨 论了出海气旋发展过程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的分布及其演变情况. 气旋出海后在气旋中心区 南方和东方存在负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区. 出海气旋的东移和发展,其前方强大正热通量区 的存在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8.
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FEM)数值模拟,在华北地区各地块相互制约的块体系统环境中,地块边界断层上发生1966年邢台地震、 1969年渤海地震、 1975年海城地震、 1976年唐山地震等不同类型破裂模式大震的破裂过程. 数值模拟结果给出每个大震释放的主应力场,最大剪应力变化等值线图,地震前后位移变化矢量图,发震断层滑移随时间变化以及走滑错距和应力降等震源参数. 这些结果与地震的震源机制,用地震波资料研究得到的震源参数,宏观等震线,地表观测的水平位移矢量图基本一致. 其中1969年渤海地震正交破裂模式的结果与宏观等震线及小震分布图像更接近. 1976年唐山地震复杂震源模式与该震早期余震分布图像更相符. 表明用DDA+FEM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能较好地模拟地震破裂过程.  相似文献   
109.
通过求解中性大气Navier Stokes动量方程建立了一个时变的三维风场理论模式,利用目前新版的中性大气模式NRLMSISE 00及国际电离层参考模式IRI2000作为输入参数给出热层风场. 基于该模式,计算得到中等太阳活动年磁静日风场的变化形态及其受电场和离子曳力的影响. 同时,将Navier Stokes动量方程作不同形式的简化,并利用简化模式与本文的模式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中性大气Navier Stokes动量方程中黏性项以及非线性项(U·Δ)U的作用. 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伪三维风场模式给出的结果更为合理,而简化模式在某些地区尤其在低纬和赤道区不适用,黏性项及非线性项的作用不可忽略. 本文所建立的风场模式将对研究电离层动力学过程、电离层与热层的耦合过程以及空间天气学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This work presents the temporal evolu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dioxide (NO2) measured with the help of passive diffusion tube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rural, sub-urban, urban, at La Réunion Island in December 1997 and November 2000 (austral spring), respectively. NO2 concentration exhibits notable enhancement from 1997 to 2000. For instance, its mean concentration was 16 and 20 μg/m3 in December 1997 and November 2000, respectively, at La Réunion Island, especially in inhabited regions due to increase of local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mainly traffic circulation, in the absence of house heating and biomass burning. We also observe a net increase of pollutant levels by a factor two in rural/remote areas within 3 years, which is tied to the extension of inhabited areas and air-flows from enhanced local sources. The increase of atmospheric pollutants is mainly due to enhancement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traffic) since the 1990s at La Réunion Island, which results from a constant increase of population and consequently, from a higher number of vehicles in circulation. Importantly, in cities like Saint-Denis, where traffic network has been subject to notable improvement (e.g. single to double lanes, etc.), pollutant levels exhibit little variability as in temperate continental latitudes. Semi-continuous NO2 concentration measured in parallel with ozone in November 2000 also showed that daytime photochemical ozone production is influenced by pollutant and precursor (NO2) levels at Saint-Denis, while nighttime ozone increase is mainly tied to dynamical processes. The November 2000 ozone diurnal pattern is notably different from that observed in September 1995, during which a daytime ozone loss was observed, pointing out that atmospheric conditions have been subject to notable changes, i.e., clean to moderately polluted, within a few years at La Réunion Island.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point out that the ‘source enhancement effect’ is superimposed on dynamical and photochemical processes to influence pollutants variability and hence atmospheric chemistry, in a quite ‘pristine’ tropical oceanic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