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6篇
  免费   605篇
  国内免费   1175篇
测绘学   158篇
大气科学   2485篇
地球物理   343篇
地质学   531篇
海洋学   241篇
天文学   114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48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梅雨锋云系的结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姚秀萍  于玉斌  赵兵科 《高原气象》2005,24(6):1002-1011
利用逐时卫星遥感观测资料和地面测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江淮流域2003年6月22~26日暴雨过程中梅雨锋云系的演变、结构特征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梅雨锋云系为一条TBB的低值带,稳定少动,其上分布着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而中尺度对流系统是由不同尺度、不同强度.的对流单体(包括中β和中γ尺度对流单体)组成的,从而使得梅雨锋云系产生不均匀的降水分布(包括时间上和空间上)。在该暴雨过程中,梅雨锋云系充分体现了中尺度对流系统中所包括的3类组织结构形式。梅雨锋云系与中高纬度云系或热带辐合带云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暴雨过程关系密切,梅雨锋云系的维持和发展与强大的黄淮气旋云系直接相关,它是江淮流域上空冷暖气流交汇的结果。  相似文献   
42.
非地转强迫对Fitow(0114)暴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 0 114号台风Fitow从 2 0 0 1年 8月 31日 0 0时~ 9月 2日 0 0时 (UTC ,下同 )的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MM5对Fitow登陆过程中暴雨落区和强度的模拟与实况比较一致。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暴雨的中尺度特征。正是维持少动的台风倒槽和嵌入其中的中小尺度系统相互作用造成了暴雨的发生、发展 ,而高、低空中尺度散度场的配置对暴雨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在华南台风暴雨区无论是高层还是低层 ,都存在很强的非地转作用 ,非地转涡度项对散度倾向项是重要的强迫因素 ;但非地转作用的实现与中高纬度地区有本质的区别 ,在低层非地转作用是由于强的位势场气旋涡度 (- 2  <0 )与弱的流场气旋涡度 (fζ >0 )不平衡产生的 ;而高层非地转作用是由于强的位势场反气旋涡度 (- 2  >0 )与弱的流场反气旋涡度 (fζ <0 )不平衡产生的。非地转作用是暴雨中尺度系统上升运动发展的触发机制。从动力学角度解释了用非地转 Q矢量散度场来判断暴雨落区要比用准地转 Q矢量散度场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43.
上海“8.5”特大暴雨的成因和特点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邵玲玲  黄炎 《气象》2002,28(8):47-50
利用WSR-88D多普勒雷达资料,通过分析2001年8月5日到8月6日产生于上海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研究探讨这次过程的降水成因和降水特点。发现副热带高压边缘偏南气流的风速辐合、螺旋雨带中强回波短带的合并加强、风的垂直切变产生的辐合以及热带系统的高效率降水作用是这次暴雨过程的降水成因和降水特点。并提出了预报这类暴雨系统需要注意的要点:强降水回波的发生和发展加强往往和风场中的局地强辐合区相联系,利用多普勒雷达连续演变的风场资料,可及时了解辐合区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提前作出强降水可能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44.
对新疆1996年5月28-30日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给出了暴雨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5.
许丽人  赵鸣  汤剑平 《高原气象》2002,21(2):145-153
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M4中,用level3及E-ε-l两种湍流闭合方法对原总体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使得中尺度模式中可以直接输出有关湍流量,并对地表通量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进而对不同下势需如沙漠,植被上的有关湍流量和边界层特征量进行分析。研究中尺度系统中边界层结构的特征,本文主要从地表通量,湍流交换系数,湍流动能(q^2),温度脉动方差(θ^2)及风温廓线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案能更好地反映边界层特征。  相似文献   
46.
西北区东部一次暴雨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19,自引:23,他引:19  
运用双向嵌套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1998年7月上旬西北区东部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这次暴雨过程,对这次暴雨过程相关的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也作出了较成功的模拟;大尺度及积云对流尺度的凝结潜热在降水过程中是一个主要因子,潜热释放将加热中高层大气,促使高层大气辐散,低层辐合,垂直运动加强,导致较大的降水;初始时刻不同地区低层大气水汽含量的多寡直接对本次暴雨产生影响,并为这次暴雨提供了水汽源;地面水汽和感热的垂直输送为暴雨的发生发展补充了能量。  相似文献   
47.
Two cases of on-ice and off-ice air flow characterizing the opposite weather situations over the ice-edge zone in the northern Baltic Sea are analysed on the basis of aircraft observations, and modelled using atwo-dimensional mesoscale model. The stable boundary layer (SBL) during theon-ice flow exhibited little thermal modification, but a low-level jet (LLJ) was generated at the 250-m high top of the SBL. In the model, the LLJ was associated with inertial oscillations in space, while the baroclinicity explained the shape of the wind profile well above the SBL. Although the observed LLJ was most pronounced over the ice, the modelling suggests that it was not generated by the ice edge but by the coastline some 400 km upwind of the ice edge, where a much more drastic change in the thermal stratification and surface roughness took place. The generation, maintenance, and strength of the LLJ were very sensitive to the parameterization of turbulent mixing in the SBL. In the case of the off-ice flow,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air ma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CBL) both over the ice and open sea were reasonably well modelled. Sensitivity runs suggested that it was essential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subgrid-scale leads, a forest in the archipelago (which was crossed by the air flow), and water vapour condensationinto ice crystals. The heat flux from leads wa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heatbudget of the CBL, and the observed growth of the CBL was partly due to theeffective mixing over the rough and relatively warm forest.  相似文献   
48.
1999年杭嘉湖平原一次连续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新的曲面拟合法(NMOCSF)对江淮和杭嘉湖平原一次连续暴雨过程作物理诊断,结合天气形势讨论了准静止华北高压的形成及其对江淮和杭嘉湖平原连续暴雨的贡献。指出,当江淮和杭嘉湖平原处在梅雨期时,应特别注意华北高压的强度和位置,一旦构成阻塞形势,就极可能发生大范围、持续性的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49.
数字地震仪的发展历史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地震仪经历了光点,模拟和数字的变化,数字地震仪本身由16位发展到24位,其附属设备(电缆,检波器)也是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近年来,I/O等公司利用MEMS技术研制了新型地震检波器,这一新的发展对于地震采集尤其是多分量采集带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0.
模拟酸雨对福建四种山地土壤的淋溶与风化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樊后保  林德喜 《山地学报》2002,20(5):570-577
在不同pH值 (2 .0、3.5、5 .0、6 .0及蒸馏水 )的模拟酸雨作用下 ,对福建四种类型山地土壤进行了为期 12 0d的淋溶试验。结果表明 ,盐基离子的淋溶量随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而增加 ,尤其当pH≤ 3.5时 ,增加最明显。 4种类型土壤中各离子淋失量大小均为 :Ca2 >Mg2 >K >Na ,这与原土壤中交换性盐基含量一致。在pH≥ 3.5的酸雨作用下 ,土壤中铝的淋失较少 ,而当酸雨pH =2 .0时 ,铝的淋失骤然升高。pH2 .0的模拟酸雨不仅增加了土壤铝离子的释放 ,而且加速了矿物的风化。在pH2 .0的模拟酸雨淋溶下 ,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和紫色土中由矿物风化输入的 5种阳离子总量分别为 2 .94、4 .33、4 .35和 6 .0 4 (cmol kg)土 ,显著大于其它酸雨处理。土壤对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由阳离子交换、氢氧化铝水解以及原生矿物风化缓冲作用三部分组成 ,其相对重要性不仅决定于土壤酸度、盐基饱和度和矿物组成 ,而且与酸雨的pH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