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1篇
  免费   877篇
  国内免费   933篇
测绘学   463篇
大气科学   1005篇
地球物理   1641篇
地质学   1771篇
海洋学   910篇
天文学   478篇
综合类   308篇
自然地理   69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324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iceberg drift were studied using continuous satellite scatterometer images off Dronning Maud Land, East Antarctica. Generally, iceberg drift speed showed a westward increase to the Greenwich Meridian.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drift speed were high in autumn—early winter and low in spring, and their magnitudes also increased westwar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drift speed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variations of sea levels at Syowa and Mawson Stations, and hence qualitatively consistent with geostrophic current variations. Thus, the scatterometer data are demonstrated to be useful in monitoring iceberg trajectory and oceanic current variation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42.
李赶先  卢博 《台湾海峡》2001,20(3):308-313
本文在南沙群岛永署礁南永1井珊瑚礁岩心声速测量的基础上,研究了珊瑚礁岩心声速的垂向跃变特征和相应地层沉积相变及地层侵蚀间断面的关系,分析了珊瑚礁岩心相变造成其声速跃变的原因,阐明了海平面升降形式珊瑚礁地层侵蚀间断面和产生相变的具体过程, 明了珊瑚礁岩心声速垂向跃变与相应地层古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的关系,该项研究在岛礁工程建设和礁灰岩区石油勘探声学测井以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古海洋学研究学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3.
利用卫星测高技术监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美国宇航局和法国空间局联合公布的T/P数据(1993-2000年)和Jason-1数据(2002—2006年),由共线法计算了热带太平洋地区海平面高度的变化。根据T/P和Jason-1数据计算的海面月变化异常图,分别研究了和分析了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2002-2003年厄尔尼诺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4.
中国东海2万年来海平面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拟通过中国东海相对海平面与全球海平面对比分析,来获得东海构造沉降数据。但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断裂作用对中国东海150m以深海域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有重要影响。这种作用使东海150m以深海底至少下降了30m,这是我国学者先前误认为中国东海末次冰盛期最低海面位置位于现今海面下150~160m一带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水与冰川重力均衡、沉积物压实和构造沉降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重力均衡不足、沉积物压实作用微弱,构造沉降是造成东海相对海平面与全球海面之间差异的又一重要原因。同时发现东海构造沉降随水深呈规律性变化。断裂作用的表现结果所赋予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认识是,在17kaB.P.以前,中国东海水深150~160m一带是1个相对隆起带,其存在对陆架区圈闭和捕获中国大陆古水系和沉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本文系统梳理了IPCC 《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SROCC)的主要结论,并对主要观点进行了解读。报告主要关注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山、极地、海洋和沿海地区现在和未来的变化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实现气候适应发展路径的方案。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大面积萎缩,冰川冰盖质量损失,积雪减少,北极海冰范围和厚度减小,多年冻土升温,全球海洋持续增温,1993年以来,海洋变暖和吸热速度增加了一倍以上。同时,海洋表面酸化加剧,海洋含氧量减少。全球平均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趋势,2006—2015年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6 mm/yr,是1901—1990年的2.5倍,但存在区域差异。高山、极地和海洋的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分布和服务功能均发生变化,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极端海洋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多,强度加大。1982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海洋热浪的发生频率增加了一倍,且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海平面持续上升加剧了洪涝、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海岸带灾害,并影响沿海生态系统。海洋及冰冻圈的变化及其影响在未来一定时期仍将持续,应对这些影响而面临的挑战,应加强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和可再生能源管理,强化海岸带地区的海平面上升综合应对,打造积极有效、可持续和具有韧性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46.
呼伦湖的近期扩张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近20多年湖泊水量平衡分析发现,湖泊水位变化主要由湖盆内径流补给量的丰枯决定。进一步分析揭示,呼伦湖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本世纪以来随气温升高,随水有增加的趋势。降水增加导致入湖径流量,湖水位上升,呼伦湖本世纪以来的扩张与内蒙古东部地区其他内陆湖泊的变化一致,但这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内陆干旱或半干旱区是独一无二的,为此成为这一地区气候变化的指示器。  相似文献   
47.
依据模糊集合理论,提出了反求水文地质参数的一种新方法,即用模糊模式识别评价计算水位与观测水位的拟合程度,依模糊ISODATA聚类法的原理建立目标函数,以相应的聚类中心作为要求的水文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48.
Anomalous change of the Antarctic sea ice and global sea level chang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nomalouschangeoftheAntarcticseaiceandglobalsealevelchange¥XieSimei;ZouBing;WangYiandBaoChenglan(1.NationalMarineEnvironmentF...  相似文献   
49.
应用多年的实测资料 ,分析了曹娥江河口高水位成因 ,结果表明 ,曹娥江河口洪水位具有山溪性和可冲性的特点 ,人类活动对高水位有较大影响。应用统计分析法和成因分析法推求 1 %设计高水位 ,讨论了成因分析法中上、下边界条件的选取 ,其选取原则对其他潮汐河口确定设计高水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0.
Abstract

The sea level station operating since 1996 at Mazagón (Huelva, Spain) has been progressively upgraded to fit tsunami warning requirements, due to its location in one of the main regions at risk. Its radar water level sensor was complemented in 2017, with the addition of a pressure sensor. The performance of both sea level sensors and their response to sea level oscillations,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is assessed. Particular emphasis is put on the effect of extreme events, such as Storm Emma, when alternative methods to obtain 1-min data are tested, in contrast to the one based on arithmetic means. The overall differences are small, for the whole period of study (centered-root-mean-square-error below 1?cm, for 5-min, and hourly data; similar tidal parameters and sea level oscillations with periods between 30?s and 5?min). However, during Storm Emma, the pressure sensor presents sensibly lower readings than the radar, with the centered-root-mean-square-error rising to 80?mm on the March 2nd 2018. A new method to compute 1-min data, based on medians, reduced this value to 10?mm for the same d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