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450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1033篇
地球物理   286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109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舒孝敬 《铀矿地质》2005,21(5):257-267
在湖南及邻区,无论从地表的地质构造还是地球物理场上,都表现出明显的环状分布特征。这种特征可能是地壳的旋转运动所造成,它对湖南及邻区大地构造的演化、大规模成矿作用等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对这种旋转运动的可能成因,以及所伴随的一系列地质作用、与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2.
应用PIV系统研究横流中近壁水平圆柱绕流旋涡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对横流中近壁水平圆柱绕流进行了试验研究。介绍了试验原理及装置,讨论了试验参数的选取和粒子的跟随性问题。分析了上游来流的流动特性,显示了亚临界雷诺数下间隙比为0.5时圆柱后尾流区旋涡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动态过程,比较了时均流场和瞬时流场旋涡结构。对圆柱尾迹的旋涡脱落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在试验条件下斯特劳哈尔数保持为常数0.2的结论。  相似文献   
23.
2002年7月沈阳一次降水过程的催化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三维对流云模式和探空资料,对沈阳地区2002年7月12日发生的一次东北冷涡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这次降水主要是由积层混合云引起的,其中冰相过程占主导地位,霰的融化是最主要的雨生成项。催化模拟试验表明,当云体处于成熟稳定的积层混合云阶段,在0℃层高度以上播撒AgI能起到显著的增雨效果。积层混合云具有巨大的人工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24.
Present methodological research on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 focuses primarily on extensions of the basic GWR model, while ignoring well-established diagnostics tests commonly used in standard global regression analysi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multicollinearity issues surrounding the local GWR coefficients at a single location and the overall correlation between GWR coefficients associated with two different exogenous variabl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cal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are potentially collinear even if the underlying exogenous variables in the data generating process are uncorrelated.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applied GWR research should practice caution in substantively interpreting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local GWR coefficients. An empirical disease-mapping example is used to motivate the GWR multicollinearity problem. Controlled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systematically explore coefficient dependency issues in GWR. These experiments specify global models that use eigenvectors from a spatial link matrix as exogenous variables.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grant number 1 R1 CA95982-01, Geographic-Based Research in Cancer Control and Epidermiology, from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The author thank the anonymous reviewers and the editor for their helpful comments.  相似文献   
25.
人造热带气旋垂直结构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龑  陆维松 《气象科学》2005,25(5):459-464
在人造热带气旋中引入了倾斜垂直结构,并将其用于西折后9806号热带气旋登陆路径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案所得到的模拟结果优于应用正压结构的人造热带气旋方案的模拟结果要准确。因此,此类热带气旋的预报中,其初始涡旋可采用倾斜垂直结构,从而提出改进热带气旋初始涡旋的一种新思路。若对其作进一步研究、推广,则具有广阔的业务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
湿位涡守恒条件下西南涡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禾  邓北胜  吴洪 《气象学报》2002,60(3):343-351
运用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 (HIRLAM)模拟了一次中国西南地区在多种活跃天气系统影响下 ,西南涡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东亚季风、青藏高压、地形等多种尺度与不同高低空环流形势配合以及在湿位涡守恒条件下对流发展时 ,潜热及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对中尺度涡旋和强对流发生发展的作用 ,探讨了西南涡和局地降水增强与消亡的成因与理论 ,并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7.
青藏高原对其东北侧干旱形成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应用再分析资料,指出高原边界层内存在北高南低偶极子型涡旋对的独特气候现象。根据当雄站1998年5月31日至6月4日感热通量的连续观测资料,确定了高原热力作用的时变特征,分别用不同的理想高原初始涡度场加定常热源强迫和时变热源强迫代入正压准地转涡度模式,研究了高原东北侧干旱的形成。认为有三种过程在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是:基流对上游反气旋涡旋的平流输送、南侧气旋涡旋的能量频散以及高原热力强迫引起的频散生成高值系统的增强。  相似文献   
28.
Wavelet and quadrant analyses were applied to turbulent velocity data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anisotropy of energy-containing eddies to the isotropy of the inertial subrange scales. The quadrant analysis of the wavelet coefficients of longitudinal and vertical velocity components allows the evaluation of the velocity structure functions and the momentum cospectrum as a function of the separation distance and of the quadrants. In an isotropic condition the contribution both of ejections and sweeps (even quadrants), and both of reflections and deflections (odd quadrants), has to be equal. The analysis has shown that in neutrally stratified conditions the transition to isotropy occurs in a frequency range (0.2 < r/z < 3) usually referred to as internal to the inertial subrange (r is separation distance, z is height). In the transition region, as in the isotropic region, the velocity structure functions still agree with the 1941 and 1962 Kolmogorov theories;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ructure functions of the even and odd quadrants are fitted by power laws of different slopes in the transition region. The proposed analysis allows the investigation within the transition region of the different dynamical structure in the energy transfer from the energy-containing scales to the isotropic scales.  相似文献   
29.
波浪作用下沙纹床面底层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涡动沙纹很大程度决定着床面阻力和波浪衰减,针对涡动沙纹作用下的绕流结构具有强二维特性,建立了立面二维曲线坐标下的数值模型.利用国外公开发表的试验数据进行验证,表明模型能模拟波浪作用下底层分离涡随时间、空间变化的动力特性,对底层流动的紊动特性、床面剪切应力的随时间、空间的变化以及涡动结构的尺度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0.
东营凹陷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理想模式可以归纳为对称型和不对称型两种,其中局部地下水动力单元可以划分为泥岩压榨水离心流,大气水下渗向心流,越流、越流蒸发泄水和滞流4种类型。地下水动力场的演化具有旋回性,每个旋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盆地沉降沉积时期的泥岩压榨水离心流阶段和盆地抬升剥蚀时期的大气水下渗向心流阶段。随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水动力场也有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东营凹陷地下水动力场在平面上呈对称性:总体上大气水由凹陷边缘向凹陷中心渗入,凹陷内部各洼陷为压榨水形成的离心流区,凹陷边缘南部斜坡带和北部断阶带以及凹陷内部中央断裂带为越流泄水区。纵向上,局部水动力单元强度及演化规律与地层的埋藏深度有关。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水动力单元强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