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3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Road construction through sulfidic materials in Virginia has resulted in localized acid rock drainage (ARD) that threatens water quality, sedimentation, integrity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vegetation management. Geologic formations associated with acid roadcu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potential peroxide acidity (PPA), expressed as calcium carbonate equivalence (CCE), and total sulfur (total-S) in order to develop a statewide sulfide hazard rating map. The geologic formations were grouped into four categories based on potential acid-producing severity: i) Tabb formation (PPA<6 Mg CCE/1000 Mg; S<0.2%); ii) Ashe formation (PPA<18 Mg CCE/1000 Mg; S<2.0%); iii) Chesapeake Group, Lower Tertiary deposits, Millboro shale, Marcellus shale, and Needmore Formation (PPA<60 Mg CCE/1000 Mg; S<2.6%), and; iv) Chattanooga shale and Quantico slate (PPA<99 Mg CCE/1000 Mg; S<3.9%). Sulfide hazard analysis should be an essential step in the pre-design phase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other earth-disturbing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52.
压力分散型锚索以其合理的受力机理及其在软弱土体中能更有效地发挥土体承载能力的优势取得了在本工程中的优选。主要介绍了该类型锚索的特点、作用机理和张拉程序,同时对工程的施工情况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53.
新藏公路新疆段多年冻土特征及其灾害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东涛  张金山  王蒙  赵杰  高巍 《山地学报》2004,22(5):554-561
新藏公路新疆段沿线海拔高,气候干冷,第四纪松散堆积层厚,在高山区和山原河谷盆地区发育了多年冻土。勘查研究表明:多年冻土分布于K306 000~K310 000和K515 000~K705 00间191.6km路段上,属高原片状连续多年冻土。沿线个别路段含冰量较高,为多冰-富冰冻土,中冻胀中融沉;绝大部分路段以少冰多年冻土为主,弱冻胀弱融沉。现有公路主要冻土灾害有涎流冰、路基融沉、路面翻浆、冻胀破坏、冻融滑塌和冻融泥流等。随着整治改建工程的实施,多年冻土原有的水热平衡的破坏,冻土灾害将趋于严重。根据沿线多年冻土的特征,提出施工和运营中应采取保护冻土的设计原则,通过改线避绕、抬高路基、提高路基强度及完善截排水系统等5条措施以减少公路工程对多年冻土的扰动和破坏。  相似文献   
54.
某公路隧道不同纤维混凝土支护结构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软弱、破碎围岩的公路隧道支护一直是困扰公路隧道施工的技术难题。结合三里冲软弱围岩公路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和隧道开挖设计参数,采用FLAC软件对钢纤维混凝土锚喷和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锚喷2种初期支护结构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从应力、位移和塑性区3个方面分析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锚喷支护结构能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载能力,提高隧道的稳定性,能有效减少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厚度。  相似文献   
55.
一个极限稳定坡角与坡高的经验关系式——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岩土边坡系统的复杂性,边坡工程的设计和决策在工程实践中仍很难依赖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而主要依赖于专家的经验。因此,将已有成功经验知识运用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论文从岩土边坡极限平衡条件出发,理论导出极限稳定坡角与坡高的关系式。通过对云南元-磨公路大量的泥岩、粉砂岩边坡典型病害的实例进行计算和研究,发现该类岩土边坡的极限破坏(稳定)角并非一个定值,而明显与其内摩擦角呈显著线性相关。从而可以建立相应的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数学类比判别方程。  相似文献   
56.
清(远)至连(州)公路是广东省粤西北山区第一条一级高等级公路。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发育,路堑边坡高陡,建成通车后时有边坡变形破坏发生,对公路的正常营运造成了严重威胁。作者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研究,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的作用以及人为作用等因素基础上,将清-连公路边坡主要变形破坏类型划分为以下6类:坡面冲刷、崩塌、落石、坍塌、滑坡、表层溜坍、剥落。其中前4种灾害规模大、数量多,对公路运输威胁较大。并分别对不同边坡变形破坏的特征机理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清-连公路边坡变形破坏防治的基本原则和减灾防灾策略,希望能对清-连一级公路顺利的实施升级改造有所帮助,以减轻或防止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公路的畅通和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7.
箱涵顶进工艺在玄武湖水底交通隧道方案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玄武湖水底交通隧道筑堤开槽埋管方案中,为确保古城墙的安全,可采用箱涵顶进工艺穿越古城墙基础。介绍了箱涵顶进工艺的结构设计及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GIS支持下的青藏公路沿线高含冰量冻土空间分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青柏  董献付  刘永智 《冰川冻土》2004,26(Z1):137-141
Relationships among ground ice, Quaternary soil type, vegetation cover, digital terrain model (DTM), permafrost ground temperature and topographic units are applied. Us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ed method and coding interpol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ound ice in permafrost regions along Qinghai-Tibetan Highway (QTH) is modeled according to GIS spatial analysis. Comparing with result,model precision can be approached to 81.2 %. Its study precision can satisfy engineering need for a small - scale study  相似文献   
59.
川藏公路地质环境与整治改建方案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藏公路由于地质环境复杂、建设标准低、后遗病害多,抗灾能力差,泥石流、滑坡、山崩、雪害、水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公路阻车断道严重。国家投入巨资进行整治改建,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自然环境特殊、影响因素复杂,许多特大型、大型工程地质病害问题还没有可行、可靠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分析川藏公路沿线的地质环境和灾害特点,总结历年整治改建和经验的教训,提出川藏公路建设的途径、可能达到的目标和应采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60.
西部地区交通建设中的泥石流灾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我国西部地区铁路、公路交通干线共有泥石流灾害 4 70 0余处, 占全国道路泥石流灾害的 70 %以上。泥石流分布广泛, 成灾方式多样, 灾害严重, 制约了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发展。本文提出了做好路线方案比选, 防患于未然, 正确评判泥石流沟和发育现状, 工程设计要适合泥石流特点, 以及提高防灾减灾勘察设计水平, 开展泥石流防治试验示范工程研究等六条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