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9篇
  免费   1261篇
  国内免费   2099篇
测绘学   266篇
大气科学   3078篇
地球物理   965篇
地质学   2185篇
海洋学   386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329篇
自然地理   77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332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81.
一次“高影响天气”的弱降雪过程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对2001年12月7日下午北京的一次弱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诊断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由于受500 hPa小槽东移及850 hPa东移小高压后部带来的来自东海和南海的偏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造成降雪。数值模拟结果显示:MM5模式对这次降雪过程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不仅模拟出了北京地区的降雪量,而且对这次过程大尺度背景场的演变、触发机制和水汽源有很好的表述。利用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对这次弱降雪过程引起交通大阻塞的可能因素进行了探讨,说明建立城市预警系统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82.
笛卡儿坐标系的双多普勒天气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技术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27  
周海光  张沛源 《气象学报》2002,60(5):585-593
文中研究了笛卡尔坐标系下双多普勒天气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技术 ,提出了包括雷达原始资料的预处理 ,空间插值以及可靠性检验的新方法 ,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可信度和精确度。使用模拟的双多普勒雷达体扫资料进行了反演试验 ,结果表明 :本文的方法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风场的三维结构 ,可以用于真实风场的反演。  相似文献   
83.
新疆雷暴天气过程分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新疆39a雷暴天气资料的普查,得到367次雷暴天气过程,归结出4种天气形势,雷暴天气由冷锋和中尺度高压造成。  相似文献   
84.
计算非均匀地表通量的一种简化PDF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提出描述地表非均匀特性的简化概率密度函数(PDF),它可代替各种具体的PDF用于求解次网格尺度平均通量而不影响其精度,这种简化PDF可直接加入陆面过程模式方程组中进行陆-气通量交换的数值试验。它对非均匀地表陆面过程参数化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本文仅讨论了对称分布的简化计算(非对称分布另文讨论),列举了非均匀分布的观测事实,并以地表净红外辐射通量计算为例,详细验证了应用这种简化PDF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5.
土壤剖面元素分布及其地质、环境意义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土壤垂直剖面上物化性质,矿物和化学组成的深入研究,可以提供有关成土母质,成壤演化作用的重要信息,识别人类活动叠加的污染强度和影响深度,为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调查,土壤污染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环境地球化学灾害的监控与预菟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根据广东珠江三角洲,湖北江汉平原,四川成都盆地部分土壤剖面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土壤化学组成的剖面变化与成土母质类型及组成,土壤成熟度和污染影响的关系。探讨了土壤剖面地球化学特征的地质与环境指示意义,判断分析了土壤受到的污染叠加作用及其影响深度。  相似文献   
86.
闽江福州河段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河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是环境工程地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江河沿岸环境地质条件是影响和决定沿江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背景 ;是控制和影响沿江河岸城市的环境容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闽江下游福州河段为例 ,概要评述了闽江福州河段的水动力条件和流水地质作用类型、强度等状况 ;分析研究了该河段的流水地质作用和地貌环境变化动态及其与沿江河岸人类各种工程建设活动的互相作用的特征和规律。对促进和提高沿江河岸人地系统和谐协调平衡发展水平 ,正确规划、预测和评价沿江河岸各类工程建设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及其前景 ,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工程场地的特征与工程地质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场地与城市在空间尺度上相去甚远 ,但工程场地所具备的与环境行为相近的共性 ,使其属性分析可以推广应用到城市建设所面对的整个工程地质环境。从这一意义上说 ,工程场地是整个城市宏观工程地质环境的微观单元 ,众多微观单元的组合构成了环境的宏观总体。为此 ,工程场地的三大属性特性、适宜性、稳定性 ,可以作为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中分析方法的基础。从工程场地分析推广到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 ,还将有助于保证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的定量化水平。  相似文献   
88.
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构造变形与造山过程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秦岭晚古生代以来造山过程中的构造变形研究对建立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的最终拼合过程尤为重要。为此,选择勉略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对其物质组成,几何学结构,变形序列,运动学和动力学作了系统解剖,认为:勉略带是有一定宽度,由一定实体组成的蛇构造混杂岩带,它包括不同时代,不同构造背景,不同起源的一系列构造岩片,如:基底岩片组,洋壳岩片组,岛弧岩片组,碰撞构造沉积楔形体,大陆边缘岩片组,它们被一系列的北倾南冲的断裂分割。勉略带到-高川段的北倾南冲逆冲断裂和勉略带北部南倾北冲的逆冲断裂组合成为现今不对称的正花状几何学结构,但勉略带的北界状元碑断裂和南界 到-略阳断裂走滑特征明显。结合勉略带邻区的构造特征,分别对带内重要断裂及岩片的构造解析表明,除主造山的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外,可将勉略带构造变形序列及演化历程总体归纳为三大阶段:俯冲变形阶段,主造山碰撞变形阶段的陆内造山调整变形阶段,并对不同变表阶段的时限,变形特征,运动学和动力学分别作了描述;最后针对该区复杂的楔入,挤出(逃逸)走滑,逆冲过程,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动力学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89.
冻融作用对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12,他引:7  
李述训  南卓铜  赵林 《冰川冻土》2002,24(5):506-511
通过对温度波在地层内传播过程问题的分析研究, 讨论土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对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影响, 并以亚粘土为例应用近似方法计算了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地气系统能量交换和地温变化特征, 同时将相同条件下发生冻融作用与不发生冻融作用情况地气系统热交换量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冻融作用使地气系统热交换加强, 同时吸热和放热的过程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90.
J. -A. Wang  H. D. Park   《Engineering Geology》2002,63(3-4):291-300
The permeability of sedimentary rocks during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was investigated to relate it to the complete strain–stress proces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ermeability was not constant, but varied with the stress and strain states in the rocks. Prior to the peak strength, the permeabilit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load. A dramatic increase in permeability occurs during the strain softening period. In the present study, in situ measurements of fluid flow and pressure in floor strata was carried out in a double longwall mining face in the Yangzhuang colliery. These measurements show that both the strata pressure and the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mining face influence the hydrogeologic properties. The permeability increased in the floor strata behind the mining face because those mining induced fractures opened as the strata pressure decreas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is change in hydraulic behavior around the mining faces, 3-D numerical modeling was carried out. The model provides the general picture of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failure zone both in the floor and roof strata. The field and mode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changes in the stress and strain states on the hydrogeology of a si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