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75篇 |
免费 | 1096篇 |
国内免费 | 26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篇 |
大气科学 | 2622篇 |
地球物理 | 568篇 |
地质学 | 2522篇 |
海洋学 | 1471篇 |
天文学 | 73篇 |
综合类 | 234篇 |
自然地理 | 4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4篇 |
2023年 | 163篇 |
2022年 | 175篇 |
2021年 | 222篇 |
2020年 | 260篇 |
2019年 | 297篇 |
2018年 | 250篇 |
2017年 | 267篇 |
2016年 | 257篇 |
2015年 | 281篇 |
2014年 | 373篇 |
2013年 | 390篇 |
2012年 | 343篇 |
2011年 | 361篇 |
2010年 | 288篇 |
2009年 | 355篇 |
2008年 | 348篇 |
2007年 | 402篇 |
2006年 | 388篇 |
2005年 | 301篇 |
2004年 | 291篇 |
2003年 | 244篇 |
2002年 | 252篇 |
2001年 | 203篇 |
2000年 | 191篇 |
1999年 | 216篇 |
1998年 | 139篇 |
1997年 | 154篇 |
1996年 | 111篇 |
1995年 | 99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千年尺度事件的结构特征和区域响应是理解和认识冰期气候变化及动力机制的关键。本文基于陕西汉中宁强县地洞河一支长417 mm石笋DDH1的11个U-Th年代和417个氧同位素(δ18O)数据,重建了末次冰期(64.8~33.2 ka B.P.)亚洲季风演化历史。石笋δ18O记录在64.7±0.2 ka B.P.和59.3±0.1 ka B.P.快速负偏,分别指示了DO18事件的开始和H6事件的结束。在DO18事件结束过程,石笋δ18O记录在64.0~60.4 ka B.P.持续正偏,振幅达2.9 ‰,反应季风逐渐减弱,但未出现明显转型阶段。其总体形态与大西洋Cariaco盆地岩芯反射率、南极冰芯的记录较为一致,但是不同于格陵兰冰芯的记录。因地洞河所处青藏高原、秦岭叠加影响的区域,纬度和地形的双重影响使得其石笋δ18O记录较其他地区偏负,振荡幅度更大。因地形阻挡了高纬信号,使得低纬甚至南半球的信号突现出来,ITCZ的移动、南半球温度和水汽潜热的释放作用在这一区域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43.
了解中国北方晚冰期和全新世时期的气候环境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有助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情景。基于黄土高原东南缘临汾盆地的黄土-古土壤剖面,在3个AMS14C年代的支持下,通过粒度、磁化率、土壤有机碳以及地球化学元素等指标,重建了临汾盆地晚冰期至中全新世晚期的气候变化历史。结果表明:宋村沟剖面的黄土和古土壤分别处于初等和中等化学风化阶段,而不同地区风成堆积物的化学风化强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受控于东亚夏季风的区域变化。多指标综合分析表明,晚冰期以来临汾盆地的气候演变经历了4个阶段:晚冰期东亚冬季风较强,气候干冷;早全新世东亚夏季风强化,气候向暖湿转变;早中全新世东亚夏季风达到峰值,为最暖湿的适宜期;中全新世晚期东亚夏季风减弱,气候再次转向干冷;临汾盆地的气候变化主要受控于北半球太阳辐射强度和冰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4.
Jinshui Liu Shuai Li Kaifei Liao Yuchi Cui Lei Shao Peijun Qiao Yi Lu Yuanli Hou Thian Lai Goh Yongjian Yao 《海洋学报(英文版)》2023,42(3):89-100
Both Pinghu and Huagang formations are important hydrocarbon reservoirs of the Xihu Depressi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 Clarifying the source suppliers and restoring source-to-sink transport rout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uture petroleum and gas undertakings. Previous researchers were largely confined by either limitation of geological records, highly dependence on a singular method or low-precision dating techniques. Our study integrated heavy mineral assemblages, geochemica... 相似文献
45.
46.
47.
El Niño对东亚气候年际异常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49~1998年期间8次显著El Niño事件合成的24个月年际海温异常(SSTAs)和气候平均的海温(SST),利用CCM3分别进行了3个包含10次积分的集合试验,即控制试验(CTRL),热带太平洋海洋全球大气试验(TOGA)以及整个太平洋海洋全球大气试验(TOGA-NP),通过对比分析这3个试验之间的集合模拟结果,揭示了在El Niño不同演变阶段东亚气候年际异常响应结构以及北太平洋年际SSTAs在此过程中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El Niño发展阶段夏季,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异常呈显著的负PJ波列,副热带高压减弱、偏东,东亚夏季风增强,东北和江淮流域降水偏多,华北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偏少;El Niño成熟阶段冬季,东亚大槽加强,东亚北部冬季风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低层有显著的反气旋式异常风场,华南地区降水显著增多;El Niño衰亡阶段夏季东亚气候年际异常型与其发展阶段夏季几乎相反.同时,北太平洋年际SSTAs对El Niño影响东亚气候年际异常有一定的调制作用,使模拟的我国降水异常分布更符合观测. 相似文献
48.
渤、黄、东海内潮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的海洋中,中国东海和临近海域是最显著的内潮生成地之一。本文采用NODC(Levitus) World Ocean Atlas 1998提供的季平均温、盐资料,计算海水的密度,并计算垂向密度梯度的最大值点,得到一个较符合海水实际的密度分层。使用三维非线性数值模型(将海洋分为2层)研究了潮汐(M2,S2,K1,O1分潮)作用下渤黄东海的内潮,揭示了整个海区内潮起伏的空间分布,结果发现大振幅的波动均发生在台湾东北(冲绳海槽)海域和中国近海地形突变之处,其中前者更显著。对于各分潮模拟得到的表面潮与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上层海水的深度和厚度的梯度对内潮有一定的影响;冬季分布区域比夏季小,强度比夏季大。 相似文献
49.
High-resolution measurements of velocity and physio-chemistry were conducte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passage of a transient front in a small subtropical system about 2.1 km upstream of the river mouth. Detailed 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ry measurements, conducted continuously at 25 Hz, showed the existence of transverse turbulent shear between 300 s prior to the front passage and 1300 s after. This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level of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fluctuations, some transverse shear next to the bed and some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