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203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4 毫秒
81.
测井声波时差反演重构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维琪  陈伟 《地震地质》2009,31(1):133-140
利用测井声波时差、自然电位和伽玛重构声波时差,分析了以上3种曲线结果对地质体响应方面的机制差异,给出了这些曲线的深度相对移动校正的方法。研究了多条测井曲线去噪的协方差矩阵特征向量滤波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技术进行声波时差曲线重构。在分析这3种测井曲线不同尺度小波分解结果的信号和噪音特点后,利用相邻分解尺度相关滤波技术,对各种曲线的小尺度(高频)分解结果进行滤波处理。为保证重构声波曲线的真实性,深入分析了多曲线、多尺度分解结果的冗余性(相关性)问题;利用特征值技术,对高频多尺度分解分量进行了非相关(正交)分析,最后实现了声波时差曲线的重构,并对重构结果与钻井岩心录井资料进行了对比验证,重构后的声波曲线在区分砂、泥岩性分辨率方面具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82.
In this paper, a soil–pile–structure model is tested on a shaking table subject to both a sinusoidal wave and the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y of the scaled 1940 El Centro earthquake. A medium-size river sand is compacted into a 1.7-m-high laminar rectangular tank to form a loose fill with a relative density of 15%. A single-storey steel structure of 2.54 ton is placed on a concrete pile cap, which is connected to the four end-bearing piles. A very distinct pounding phenomenon between soil and pile is observed; and,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the pile cap can be three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The pounding is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gap separation between soil and pile, and the extraordinary large inertia force suffered at the top of the pile also induces cracking in the pile. To explain this observed phenomenon,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analyses with a nonlinear gap element have been carried out. The spikes in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the pile cap caused by pounding can be modeled adequately by the FEM analyses. 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one of the probable causes of pile damages is due to seismic pounding between the laterally compressed soil and the pile near the pile cap level.  相似文献   
83.
青藏高原西部改则地区大气边界层特征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利用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考察试验(TIPEX)改则站大气边界层物理观测资料,着重揭示了该地区边界层结构的观测事实,尤其是近地层风、温、湿特征和土壤温、湿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边界层内风速随高度呈多极值分布,即使在白天混合层内,空气上下混合也较差;(2)边界层内白天温度递减率较大,可达到1.6 ℃/100 m;(3)白天,边界层常出现逆湿现象。  相似文献   
84.
公路桥涵台背回填稳定性极限分析上限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折圣  葛折贵  黄晓明 《岩土力学》2004,25(12):2007-2012
运用塑性力学极限分析的上限定理,分析公路桥涵台背回填的稳定性问题。首先,由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确定回填区和地基的滑动模式;其次,根据位移协调条件建立滑动体的速度场,并计算各滑动楔块的位移速度;最后,运用虚功原理和优化算法寻找最不利滑动面位置,计算不同回填材料的土压力或临界填筑高度。研究发现:地基与回填材料的强度、性能以及加筋条件对台背回填稳定性的影响都非常显著。结果表明:增加地基与回填材料的强度,采用轻质回填材料,减小加筋间距和增加筋材强度,都有利于提高台背回填材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5.
邻近隧道爆破振动响应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由于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之间距离较近,开挖爆破产生的地震波会危及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和稳定,笔者应用现场监测和数值分析两种手段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6.
本文利用太平洋海温距平场资料,对1986年以来发生的厄尔尼诺过程的开始时间、发展过程及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上的厄尔尼诺过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90年代是厄尔尼诺事件的多发期,在1991 ̄98年的8年中,间连续发生四次厄经诺事件,其中1997 ̄98年的厄尔尼诺,成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过程。  相似文献   
87.
非地转湿Q矢量分解在暴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利用非地转湿Q矢量对山东省春秋季两次罕见的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期间都有较强的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产生上升运动,形成暴雨。这一结果也表明凝结潜热加热对暴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进一步把非地转湿Q矢量分解为平行于等位温线和垂直于等位温线两部分。揭示在这两场暴雨过程中,虽然都有中尺度和大尺度辐合上升运动作用的叠加,但在春季暴雨的个例中,垂直于等位温线的非地转湿Q矢量的辐合与总的非地转湿Q矢量的辐合相接近,暴雨以中尺度上升运动为主。而在秋季暴雨的个例中,平行于等位温线的非地转湿Q矢量的辐合与总的非地转湿Q矢量的辐合在形状上相似,在强度上偏强,暴雨的上升运动以大尺度为主,中间夹杂着中小尺度的上升运动,降水以混合型为主。  相似文献   
88.
为整体地分析中蒙干旱半干旱区(中蒙干旱区)夏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中蒙干旱区内分布相对均匀的104个站点(包括5个“人造站”)1961—1997年7月的平均地面气温资料等,首先分析了该区夏季的平均气温场、气温年较差及日较差等背景;然后,对标准化的7月平均气温距平资料分别作了EOF和REOF分析。结果表明:(1)中蒙干旱区夏季的热量资源充足。夏季气温场分布的区域性特色更明显。(2)受纬度、地形高度及远离海洋等的影响,中蒙干旱区地面气温的年较差大,日较差也大,呈典型大陆性气候(大陆度高)的特色,但是区内的夏季气温年际变化小。(3)根据气温的EOF分析,中蒙干旱区夏季气温异常可粗分为全区一致型、准东西差异型、准南北差异型及准东北—西南差异型等4种常见分布模态;再根据REOF分析,可将该区夏季气温异常进一步细分为青海高原、高原东北侧、南疆、北疆、陕西甘南区、蒙古国西北部及东南部等7个分区。(4)近37年来,中蒙干旱区夏季气温增暖主要出现在高原东北侧和南疆区,强度比冬春季弱;在青海高原及蒙古国东南部气温还在变凉,区内各分区夏季气温变化也约有3~4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89.
青藏高原东缘构造演化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框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青藏高原东缘一直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吸收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变形的调节带。本文所获得的最新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缘具有更加复杂的地质历史。测年结果表明,高原东缘最古老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形成于古元古代(2401~1912Ma)。这一古老基底首先受到中元古代构造热事件(1361~1040Ma)的影响,随后受到新元古代与弧岩浆活动有关构造热事件(791~817Ma)的强烈改造。松潘—甘孜复理石杂岩的基底是亲洋壳型的,形成于晚新元古代的大陆裂解作用(681~655Ma)。高原东缘的前寒武纪微地块可能是由这次裂解作用从扬子或青藏地块拉裂出去形成的。这些微陆块先增生拼贴于东冈瓦纳大陆、然后又从中裂离,并最终卷入高原东缘的特提斯构造演化过程中。伴随东冈瓦纳大陆裂解,高原东缘古特提斯洋于石炭纪至二叠纪早期拉开(328~292Ma),经早中生代弧-陆碰撞作用闭合(224~213Ma)。中侏罗世这一地区发育显著的构造岩浆活动(175Ma),但其动力学背景仍不十分清楚。晚白垩世岩浆活动(97Ma)可能是印度板块初始俯冲阶段的产物。新生代岩浆作用(18Ma)与陆-陆碰导致的大规模走滑断层作用所引起的同熔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0.
1 Introduction Structural retro?t techniques (Roberts, 2005), such as restrainers, concrete shear keys, steel jackets, CFRPshells, base isolators, or damper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implemented in actual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learned from past earthquakes. In the Chi-Chi earthquake (EERI, 2001), the damage to simply-supported PCI girder bridges provided a different view from which to examine the function of a rubber bearing system for simply- supported bridges (NCRE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