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96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53篇
海洋学   6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李虹  王立军  王凯 《地球学报》2001,22(5):437-440
辽河东部凹陷断槽构造发育、岩相充填及油气分布。凹陷内主干断裂的伸展和走滑作用控制着深断槽的发育与演化,充填断槽的沙三段地层以侧向和径向的扇三角洲体系的河道砂体为主,并主要沿斜坡和低洼断槽的轴线分布,是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部位,走滑断裂活动使断槽高部位火山岩形成大量构造裂缝,并发育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实践证明,深断槽内沙三段赋存丰富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102.
下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大理岩广泛发育岩溶。大理岩为中等—强可溶性岩石,中条、加里东、印支分别为三个古岩溶期。新老岩溶期,形成的溶洞、裂隙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成为岩溶水储集空间;各岩溶洼地有完整的运移系统,蕴藏丰富的地下水是水质良好的中—大型水源地及各类矿产开采有直接充水水源。  相似文献   
103.
吉林深震群位于中国东北大陆板缘古生代地槽褶皱系内,上叠有中新生代断陷裂谷盆地。区内广泛喷溢了βN_2—βQ_4玄武岩浆,深震震中大多位于火山口、火山锥玄武岩内附近。从岩浆幔漂包体、岩浆岩化、岩浆携带的上地幔岩石组合出现顺序的综合判断,上地幔可分出Ⅷ层序以及推断的深震源Ⅸ层序列,据平剖面分析深震与玄武岩浆共生活动。日本海沟—我国深震区中深源地震震源机制解表明P轴呈连续地插入我国东北上地幔深度590km层内并持续活动,深震发生的动力来自西太平洋岩石圈板块俯冲消减运动本身的挤压应力活动。  相似文献   
104.
湖北京山中元古界打鼓石群沉积特征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兴斌  陈忆元 《地球科学》1991,16(5):489-495
  相似文献   
105.
西太平洋典型弧后盆地的地质构造、岩浆作用与热液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西太平洋典型弧后盆地冲绳海槽和马努斯海盆的区域地质背景、岩浆岩、喷口流体、热液柱、沉积物以及多金属硫化物。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在构造和地球物理特征上南北分异,从北向南地壳厚度减薄,南部重力异常变化大,发育条带状磁异常,中部则具有最高的热流值。马努斯海盆的重力异常变化较小,磁力异常呈东西向展布,海底扩张中心附近出现磁异常条带。马努斯海盆已出现洋壳,冲绳海槽的地壳属于过渡性地壳,在中南部的地堑中可能已出现洋壳。 冲绳海槽与马努斯海盆玄武岩的岩浆是由地幔源区部分熔融产生的原始岩浆与板块俯冲组分混合构成。中酸性岩与基性岩具有相同的岩浆物质来源,是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与马努斯海盆火山岩相比,冲绳海槽火山岩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 冲绳海槽的喷口流体为富含金属元素(Mn、Fe、Zn、Pb)的酸性高温(高达320 °C)流体,其热液柱中的Zn2 、Cd2 、Pb2 、Cu2 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正常海水。马努斯海盆的热液柱呈现出CH4、Mn、Al、δ3He正异常及pH负异常的特征。与马努斯海盆PACMANUS热液区的喷口流体(220–276 °C、pH = 2.5–3.5)相比,DESMOS热液区的喷口流体温度(≥88–120 °C)相对较低,酸性更强(pH ≤ 2.1),二者较低的δ34SH2S和δD值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有酸性挥发分进入岩浆流体。冲绳海槽与马努斯海盆含金属沉积物的分布及其元素含量特征具有差异,相应地,两个弧后盆地含金属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也不同。冲绳海槽和马努斯海盆热液区均具富Zn型、Ba-Pb-Zn型、Si-硫化物型和Si-硫化物-硫酸盐型热液产物。与冲绳海槽的多金属硫化物相比,马努斯海盆中多金属硫化物的Pb和Au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6.
一次冷空气强风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王雷 《海洋预报》2005,22(4):96-101
文章分析了2004年12月底的一次冷空气强风过程,揭示了冷空气南下与东海低压的发展造成的气压梯度、高低空较强的冷平流以及中低空辐合辐散差异引起的动力强迫下沉作用所造成的动量下传是造成本次猛烈强风的主要原因.最大强风发生区域和发生时间既与低层和中层700hPa分别转为辐散和辐合中心对应,又与中低层700hPa以下正好处于下沉速度中心附近对应.  相似文献   
107.
李培顺 《海洋预报》1993,10(1):69-76
本文采用增水峰、谷时与高、低潮时的对应关系预报未来24小时之内的增水峰、谷时。采用增水峰增、减趋势外延和回归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预报其峰值。然后,利用模拟的增水曲线,对港区内的台风增水及潮位进行预报,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8.
南沙海区沉积物剩余磁化强度与古气候旋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南沙海区NS87-11柱样沉积物Mr(剩余磁化强度)的变化曲线与δ~(18)O(氧同位素)变化曲线平行对比,发现Mr的波峰、波谷与δ~(18)O揭示的古气候变化的波峰、波谷相对应。表明南沙海区沉积物的Mr记录了暖→冷→暖古气候旋回变化的特征,反映了全球性气候变化的波动周期。微体古生物分析结果可以证实这一特征。这预示海洋沉积物的Mr不仅可作为探索古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而且可能成为第四纪磁性地层对比、划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张伟红 《海洋预报》2006,23(Z1):98-103
应用卫星云图、常规观测资料及T213数值分析产品,分析了2004年12月3~5日发生在浙江东部地区的暴雨和舟山市沿海的大风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天气过程是由台风倒槽和冷空气及深厚的高空槽共同作用引起的;台风环流引起的东南低空急流为暴雨区输送了大量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冷空气的侵入加上深厚的高空槽引起的低空辐合、中高层辐散,促使了东海低压的剧烈发展,产生了猛烈的大风。  相似文献   
110.
This paper concerns the calculation of the wave trough exceedance probabilities in a nonlinear sea. The calcul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by incorporating a second order nonlinear wave model into an asymptotic method. This is a new approach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wave trough exceedance probabilities, and, as all of the calculations are performed in the probability domain, avoids the need for long time-domain simulations. The proposed asymptotic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wave trough depth exceedance probabilities of a sea state with the surface elevation data measured at the coast of Yura in the Japan Sea.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sed new method can offer better predictions than the theoretical Rayleigh wave trough depth distribution model. The calculated results by using the proposed new method have been further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by using the Arhan and Plaisted nonlinear distribution model and the Toffoli et al.’s wave trough depth distribution model, and its accuracy has been once again substantiated. The research finding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asymptotic method can be readily utilized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various kinds of ocean engineering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